PM:想升職加薪?你需要了解這些技能發展趨勢

過去一年中,你有沒有在工作崗位上學到新技能?

在BOSS直聘針對公司人的調研中,接近6成的人對此給出肯定的回答。

精進技能已經成了公司人抵禦職場焦慮的一種重要途徑,越來越多的公司人相信,技能提升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變化,讓自己能在現有崗位上更有競爭力,或是憑藉新技能突破職業邊界。某種程度上,技能提升的背後,是公司人爲自我爭取的“職場自由”。

但這並不是公司人單方面的行爲,在公司人追求職業技能的另一邊,是企業對於崗位技能需求的逐漸明確。

如果你有持續關注招聘網站上公司發佈的崗位需求,你或許就會發現,僱主對於“崗位要求”的描述越來越具體。求職招聘機構往往對此更加敏銳。從2017年開始,BOSS直聘研究院每年都會發布一份《人才資本趨勢報告》,平臺通過跟蹤分析數據發現,僱主對於期望候選人所掌握的技能更加清晰,而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籠統地要求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等。

“這樣的變化沒有明確爆發的時間節點,是漸進式發生的。之前僱主可能不太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但現在不論是成長型還是成熟型公司,大多都已經擁有具體的人才素質模型,也越來越重視人才掌握技能的數量和深度,以及學習新技能的能力和技能之間的遷移。”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說。

技能驅動的時代已經到來。一個無法忽視的趨勢是,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滲透重新定義了各行各業的發展規律,也因此改變了企業對人才的篩選規則。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追溯到20年前,公司人能夠熟練使用Office軟件就算具備當時的熱門技能,在簡歷中是絕對的加分項,而如今,這條技能已經很少出現在企業對外招聘的崗位要求中,甚至也很少出現在公司人的求職簡歷裏。

類似的變化還有很多,所謂的“熱門技能”長期處在變化之中,有的技能是在原有崗位技能上的演變,而有的技能則直接裂變出新的職業。比如在行業還沒有意識到數據分析重要性時,人工智能、大數據崗位還屬於冷門職業,如今掌握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等新技能已經成爲搶手的熱門技能;曾經大衆對於電競玩家的認知還停留在“不務正業”上,如今電競行業已經成爲炙手可熱的人才需求池;除此之外,還有無人機飛手、帶貨直播等等,這些新職業有些已經被認可且初具規模,而有些還處於探索期。

技術的變革不但意味着新職業的誕生,也是對老產業的迭代。很多原本對新技能要求不那麼高的行業,如今也呈現出大量的人才需求,“這些技能被要求的範圍是從無到有,如果現在不掌握,或許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障礙,競爭力會逐漸下降。“常濛說。

因此,在這個技能導向的時代下,公司人更應該保持敏銳和謹慎,不光要關注行業變化,還要關注自己所從事條線的技能發展趨勢,爲此,我們結合了多份人力資源機構的最新報告,歸納總結出技能驅動時代的五大技能發展趨勢。

單一技能勢微,

技能混合成爲新趨勢

在招聘網站查看具體崗位職能時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職位不僅需要求職者掌握專業對口技能,還需要他們掌握以前在同一份工作中從來沒有,或者出現較少的必需技能。

以五年前還不存在的無人駕駛工程師爲例,這是一個近年才誕生的新職業。公司往往要求這一崗位的應聘者不僅能夠了解車身控制系統、轉向學等傳統汽車工程師所需掌握的知識,還要掌握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圖像算法等AI技能。與此類似的還有電商運營專員需要掌握Python,用戶體驗設計師要懂一些心理學知識,銷售專員要能夠數據統計等——技能混合在過去兩年中正在成爲新趨勢。

技能數量的增多和混合,與當下各行各業的人才遷移相關。在BOSS直聘的調查中,2018年有跳槽經歷的人才總量較2017年增加了32.3%,且技術性崗位遷移密度更高。總體上看,崗位技能互通性強,對於成功跨行和轉崗更有幫助。

“過去我們會說隔行如隔山,但近三年的招聘旺季裏,會有接近一半的人選擇跨行業跳槽,‘山’變得越來越低,界限越來越模糊,已經沒有一個明確的行業和崗位界限了。”常濛說。

另一方面,技能混合趨勢背後反映的是僱主對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常濛觀察到,過去很多公司只需要應聘者掌握幾項核心技能,而現在則多多益善。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如今都在面臨業務重組、轉型和變革的狀況,這種情況下,公司會重新審視各個部門及職能在新業務模式下的作用,在這樣的震盪期內,具備高素質、擁有多項技能的候選人能更有效地理解公司業務,發揮作用,從而幫助企業完成轉型,進入新的穩定期。

AI及算法類技能依然是需求的重中之重

縱觀目前市場上調研機構發佈的任意一份關於新職業或者技能的報告,人工智能及算法類技能都屬於企業需求中的重點技能。

在BOSS直聘發佈的《2019年人才資本趨勢報告》(以下簡稱《2019年報告》)中,將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識別技能歸類爲“未來型技能”,報告中這樣解釋,“這類技能或多或少重塑了原有的技術體系,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結構改變,帶動關聯行業產出效能大幅提升。”

《2019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大部分未來型技能需求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0%,其中圖像算法、語義識別等應用型技能年均需求增幅達3倍以上。2018年,所有要求掌握AI、算法、智能識別等相關技能的崗位,年度薪資的總和規模至少達到15億元,較2017年增長5.8倍。在其發佈的“2019年技能競爭力排行榜”TOP30中,AI和算法類技能幾乎佔據了一半。

對於AI及算法類技能的火熱,在科銳國際發佈的《2019年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中提及背景原因稱,人工智能產業已經上升爲國家戰略,國家鼓勵成立人工智能發展基金,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讓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成爲行業發展的基石。

AI及算法類技能也並非互聯網行業專屬。根據BOSS直聘統計,儘管在過去5年中,擁有AI、算法類技能的求職者數量增長了20倍以上,但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除了新型互聯網行業外,這類技能也正在滲透進入各行各業,即使是部分數字化程度略低的傳統產業,例如農業、交通、房地產等,它們也在儘可能開出行業內頂薪,爭搶擁有這部分技能的人才,這都可能造成熱門職業需求的演變。

農業就是一個需求AI及算法類技能的典型傳統行業。在2015年科銳國際發佈的《人才洞察及薪酬指南》中,農業企業所青睞的熱點職位包含合資公司總經理/首席代表、事業部經理和作物總監。到了2020年的《薪酬報告》中,基因工程與生物製藥研發科學家、技術開發總監和獸醫總監等方向產生大量的人才缺口,對於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隨着農業的現代化和企業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整個種植和養殖的環節都在不斷迭代,每個環節都要科學養殖,農業行業的從業者技能也在拓寬。”科銳國際副總裁段立新說。

不過,雖然掌握這類技能的公司人能夠進入不同行業,但段立新認爲,如果想要成爲行業管理者,就必須對行業公司運營規律和邏輯清楚瞭解,即需要擁有對應的背景知識,而不僅是編程和執行的工作。

大量職位依賴數據類技能

隨着互聯網行業的爆發性增長,技術的成熟和海量數據的積累,各行各業都在嘗試往數字化轉型。因此,除了AI類技能的競爭力上漲外,數據類技能的價值也在穩步上升。公司人掌握篩選、分析可視化數據等關於數據分析的技能愈發重要。

根據科銳國際發佈的《2020年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數字化轉型相關的行業增加值將達到18萬億美元,在全球有46%的企業將促進數字業務發展作爲未來一年內的首要優先級業務,而在中國,這個比例數值是69%。

BOSS直聘發佈的《突變時代:2020人才資本趨勢報告》(以下簡稱《2020年報告》)中稱,2015年,只有74種職位需要SQL、Hive、統計等大數據類技能,且主要是數據分析師、行業分析師、Java等分析或研發類職位。而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增長至158,大量職位將數據分析技能作爲招聘要求中的一部分,很多曾與數據分析關聯度不大的工作變得更加依賴數據。

據BOSS直聘統計,在2018年,已經有更多僱主希望產品、運營類人才能夠充當半個數據分析師,既理解業務本質,又能瞭解如何處理混合數據,依靠自身力量提取並消化數據,推動工作效率進一步優化。

在其公佈的對數據類技能看重程度提升最快的職位TOP20中,諸如營銷經理、項目經理、採購主管、酒店經理等過去認知中的傳統職位開始需要和數據能力緊密結合,因爲越來越多的公司通過數據技術來指導公司各層級的決策。

以電商運營專員的技能提升爲例。在過去,電商運營專員與數據分析師通常是分開的兩條業務線。營銷策劃者更多依靠自身經驗,或者與數據分析師合作來確立最佳營銷方案。現今,隨着企業對業務部門效率的提升,公司希望電商運營專員可以在不借助分析師的情況下,從數據中獲取洞察來指導營銷決策。

“處於這樣的崗位,如果使用別人提供的現成數據分析,可能對於一手數據沒有感知,沒有辦法掌握一個業務閉環內的所有邏輯。如果自己提取和分析,就能理解爲什麼選取某些指標,爲什麼將這些指標組合等,能夠從中看見更多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促進業務發展和業務認知。”常濛分析說。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爲重要軟技能

在職場中,除了工具類的硬技能外,軟技能也同樣受到企業重視,而這些技能往往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

在過去三年與僱主的訪談中,常濛發現,僱主對於技能的要求“從特別具體的工具性技能開始往上一個技能層級走,例如時間管理、系統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等,這是軟技能的一個躍遷,而僱主與求職者之間存在着認知的溝壑,僱主認爲重要的軟技能,求職者經常會認爲無所謂。”

在領英發布的《2020未來技能趨勢報告》裏提及,在人工智能時代,軟技能反而成爲了公司人之間的差異化優勢,有89%的高管表示難以找到具備匹配軟技能的人才。

在過去軟技能的範疇中,英語屬於常見的軟技能之一,很多求職者會將“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寫進簡歷中,“但現在有競爭力的求職者不會寫,這已經屬於僱主與求職者雙方默認的技能,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要將系統性的、與職業素養直接相關的軟性技能拿到前臺。比如,僱主希望招一位能夠帶領團隊的管理者,就需要候選人兼備時間管理、解決複雜問題的技能。”常濛說。

軟技能價值的提升也與外界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在當下信息爆炸時代,時間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軟技能能夠幫助公司人有效篩選信息、作出決策。尤其在以技術爲主導的世界中,高級的思考能力至關重要。社會即使對技術能力的需求高漲,分析思維、主動學習和創造力等軟技能的價值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

綜合不同機構的調研報告,我們總結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於排名前列的軟技能,這也是員工價值的體現。除此之外,僱主最希望員工提升的素質型能力還包括自主學習、人際溝通與協調,以及抗壓與情緒管理。

保持學習意識,提升學習能力

在技能快速迭代的當下,掌握熱門技能的背後是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體現。想要能夠提升學習能力,首先需要保持自我驅動的意識。

在BOSS直聘針對僱主的調查中,當被問及“最希望提升哪些素質型能力”時,“自主學習”能力在僱主端和求職者端的重要性分別排第一和第三。

在常濛的觀念中,當代年輕人多少都具備學習的能力,只是存在對於知識吸收快慢的差異,但不同人之間根本的差距在於學習意識,“學習是多維度的,並不一定是坐下來打開教材纔是學習,而是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學習。”她說。

在學習意識的驅動下,公司人還需要通過不同途徑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許多前沿技術崗位普遍具備高知識密度和高遷移性等特點,隨着這些崗位在各個行業的滲透,其所需技能只能通過公司人持續不斷地學習而獲得,而不只是單純依賴於公司不定期的培訓。這就意味着,公司人不光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BOSS直聘2019年對公司人的調研中,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求職者平均月薪是1.3萬元,比不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求職者高出24%。 並且,掌握終身學習能力還能降低轉崗的難度。在2019年,大約有29%的技術崗位就業者來自於非技術類專業,這類就業者大多是在通過自我學習並掌握了相關技術能力之後完成的職業轉型。

可以預見,未來,學習將不僅成爲公司人在職業生涯中的常態,還將直接影響其職業拓寬的可能性。

然而,學的前提,是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熱門技能。就像我們之前一直在強調的,熱門技能都是建立在時代背景之下的,因此比起盲目追逐熱門技能,更重要的是,你應該學會梳理自己的職業規劃,在你正在從事或想要從事的崗位上延展出去,提升自己在某一塊領域的競爭力,同時還要抱有一些企圖心,知道每一種技能精進的目的是什麼,目標在哪。你要考慮到,無論從事哪一種學習,時間和精力都是成本。

而比起提升熱門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些技能趨勢去反推公司和行業的發展動向,通過對未來的預判和洞察,調整自己的能力提升方案。人才需求一直襬在那裏,那些善於學習和積累技能的公司人更有機會彎道超車,而另一些跟不上技能迭代要求的人,將面臨更大的淘汰風險。畢竟,這是一個變化隨時降臨的時代,我們要學習適應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