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學】Day01 一個模型,幫你找到真正熱愛的

  • 本節學習收穫

掌握冰山模型的用法,能夠用它來分析自己跟工作的匹配度,從而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並能精準找到自己喜歡並有成就感的工作。

“我感覺目前的工作狀態不是我想要的,做德也還行,但沒有太多成就感,也不知道未來發展會怎麼樣…想有一份真正熱愛並且有前途的工作,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感覺很迷惘。”

這段話,要麼是我們當下的狀態,要麼是曾經有過的狀態。

剛工作發現不喜歡想轉行、到了新的崗位發現不勝任想提升、人到中年發現這個工作的天花板等等,都是常態。因爲我們對自己的事業有期許,但當下的工作可能無法承載這樣的期許,所以會覺得“不喜歡”“很迷茫”。

可是,“不喜歡”“很迷惘”只是一種情緒,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喜歡、又有前途的工作到底在哪裏呢?我給你介紹一個模型,然後用它來幫你做好職業選擇和定位,讓你不再迷茫。

這個模型成爲冰山模型,你可能聽過,但我還是會簡單介紹一下,然後告訴你這個模型有哪些妙用,用好它,差不多可以解決你一半以上的學習和發展問題。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來的,它全面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個體素質要素,也就是說,你跟一個崗位是不是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市場薪資值多少,都是這個模型可以解釋得,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第一部分,知識和技能

冰山模型從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識和技能。

知識,就是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認知和經驗,比如財務知識、人力資源知識等等,包括我們現在學習的冰山模型,也屬於知識。這跟你大學所學的專業、常看的書、從事的工作、甚至業餘愛好都有關係。

技能是指你所具備的某項專門技術,比如騎自行車、編程、使用Excel等等。

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也是非常顯性,容易看出來的。所以,我們稱爲冰山上的部分。

知識技能跟工作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如果你的工作中有很多陌生的內容,覺得每天的信息量很大、來不及接收,感到慌亂和焦慮,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識技能跟崗位不匹配。 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爲知識和技能比較容易補齊,上上課,看看書、跟資深同時學,一段時間之後就能提升。

第二部分,能力

冰山模型中間的要素是能力,或者叫通用能力,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 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比如,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到底如何,很難用一個證書、幾道題目來考察,而需要看他在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的行爲。

能力跟知識技能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和技能屬於特定領域,而能力則更多是通用領域的。 比如,知識會分財務、人力資源、金融等等,但是“創新”這樣的能力,是適用於任何領域的,一旦掌握,是能夠遷移的。

那麼,如果能力不匹配,在工作中會如何呢?工作效率、溝通效率較低,面對複雜的問題無從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從心。 能力的培養週期相對長一些,一般要幾個月時間。

第三部分,價值觀、性格、動機

冰山模型最底下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這些要素在成年之後很難被改變,它們會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經歷等等的影響。簡單介紹一下各個要素:

價值觀是你判斷事物的標準, 比如說,當你在擇業的時候,自由和穩定產生了衝突,你選擇哪個、放棄哪個;在事業和家庭產生衝突的時候,你怎麼處理,等等。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陷入矛盾和糾結,對所做的事情很難發自內心地認同,很可能就是價值觀上不匹配 ,比如你做自媒體,公司爲了賺錢讓你寫一些低俗內容,但你覺得那對用戶沒有價值。

性格特質是個人的行爲偏好,比如,你是偏內向還是外向,更關注宏觀還是細節,等等。如果你再工作中發現,自己好像工作量沒有很大,但卻覺得心累,很有可能是性格不匹配。 比如,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是從獨處中獲得能量,但你做了一份每天都要不斷跟陌生人溝通的工作。

至於動機,其實動機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是麥克利蘭的理論,分爲成就動機、權利動機和親和動機。成就動機的人,喜歡挑戰;權利動機的人,希望影響他人;而親和力的人,希望維持更好的團隊關係。如果你感覺自己沒有動力,做事提不起勁兒來,那很可能就是現在的工作跟你的動機不匹配,比如你明明是成就感動機,喜歡一定挑戰,但你的工作卻高度重複。

好了,我們講完整個冰山模型,現在你知道了,工作跟伴侶是一樣的,“匹配”比“優秀”重要,而你跟一份工作的匹配要素,其實就是冰山模型中的要素。所以,我們感覺一份工作不喜歡,有可能是缺乏知識技能導致的慌亂和焦慮、缺乏能力導致的挫敗和低效、價值觀不匹配導致的矛盾和糾結、動機不匹配導致的沒熱情,或者性格特質不匹配導致的心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而且,所有匹配要素裏面,冰山底層的隱藏要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就像找伴侶一樣,儘管看起來表面條件差不多,但你就是對一個人有感覺而對另一個人沒有,這就是冰山底層的隱藏要素在發揮作用。

所有,知道了這個模型,你就可以分析了,如果目前的工作自己不是很喜歡,那麼到底是哪裏不喜歡。

這個世界上有幾千種崗位,我們總不能全部都幹一遍然後再選。其實很簡單,你把目標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具體分爲一下四步:

第一步,先確定一個你要分析的崗位

比如你有一個目標崗位,那麼很簡單,就用這個崗位來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但如果你沒有,可以先從自己的相關經驗出發,框定你能做的幾個崗位,一個個分析。這裏教你一個技巧,比如你再某個行業裏做技術服務,但目前的工作不喜歡,想要換,可又不知道自己能換什麼,這時候可以去領英等等這類招聘平臺去搜索,就搜這個行業的技術服務崗位,然後會出來一堆人,你看這些人的履歷,看看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裏,你就知道潛在的方向了。而且,這個方法也能幫你判斷,未來要去的這個行業和崗位,到底有沒有前途,這些原先做該崗位的人,後面的出路是什麼。

第二步,在招聘網站上,搜索這個崗位的招聘要求

這時候,你會搜到很多公司對這個崗位的招聘要求,找出幾份不同的招聘需求。因爲不同公司會有自己的細分要求,爲了提取出共性要求,你可以儘可能多看幾份,找到共性。

第三步,按照冰山模型,綜合分析這些招聘需求

你會發現,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來寫 ,以新媒體運營崗位來說,有對知識的要求,比如傳播學或文學專業畢業、瞭解內容營銷的知識、熟悉新媒體平臺,有對技能的要求,比如精通公衆號排版工具使用;也有對能力的要求,比如文案寫作能力、用戶思維、學習能力等等;最後,還有對性格特質、動機等等的要求,比如細心、熱愛挑戰等等。把它們彙總在一起,就可以得到這份崗位的需求模型了。

第四步,按照崗位需求模型,與自己進行對比。

崗位需求模型已經出來了,那麼自己就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符合,是否應該換工作或者轉行。當然,我們很難找到完全匹配的工作,如果是冰山底層的因素不匹配,那麼不太建議選擇這個職業,因爲這些要素後天很難改變;但如果是知識、技能方面不匹配,未必不能選,因爲大部分知識和技能都是可以後天學習的,只是看你是否願意投入時間罷了。

我們平時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層,比如職責、薪資、辦公環境、學歷、專業等等因素,可最終你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實是很多隱性要素所決定的,今天的內容,其實是把你對工作的感覺給表述出來了,被分解了你的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也就避免了我們一個個去嘗試然後看喜不喜歡。

我一直認爲,搞明白“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比“我應該如何在別人認爲的好工作裏面成功”,要重要得多。畢竟,想要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就不應該把它綁在別人的記分牌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們所學習的每個方法論和模型,都不是隻能解決一個問題,而是可以解決幾百甚至幾千個問題,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裏面提到,掌握一定數量的思維模型,能解決這個世上90%的問題。你會發現,同樣的知識量,如果你能用知識解決更多問題,那你的學習投入產出比就是最高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冰山模型有很多作用,除了幫你匹配工作,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衡量你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薪資。公司會通過簡歷、面試來考察候選人在冰山模型各個要素的表現情況,來確定對方的薪資。

學習Java的同學注意了!!!
學習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或者想獲取學習資源的話,歡迎加入Java學習交流羣,羣號碼:543120397 我們一起學Java!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