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磁帶機的使用

 Linux下使用磁帶機的方式有多種, tar命令是最經常使用的方法,tar主要用於單機環境下,將數據直接寫入磁帶機。磁帶機在Linux下對應的設備名稱爲/dev/stX,如果是第一個磁帶機,即爲/dev/st0,基本操作如下:
(1)倒帶,將磁帶卷至起始位置
  mt -f /dev/st0 rewind
(2)擦掉磁帶上的內容
  mt -f /dev/st0 erase
新購買的磁帶,打開後即可使用,無需進行擦寫操作,同時當數據寫滿磁帶後,磁帶可以覆蓋原有數據並繼續寫入,因此無需進行任何擦寫動作,由於擦寫對磁帶有一定的損害,建議不要執行擦寫操作。
(3)出帶,即將磁帶卷至初始位置然後從磁帶機內彈出
  mt –f /dev/st0 offline
(4)通過tar列出磁帶上的目錄或者文件
  tar tvf /dev/st0 [需要查看的文件或者目錄]
  如果後面不跟任何文件或目錄,則是查看磁帶上所有數據,當磁帶上還沒有任何數據時,執行此操作會報錯,不過不影響磁帶使用。
(5)通過tar備份數據到磁帶
  tar cvf /dev/st0 [要寫入的文件或目錄名]
   備份數據到磁帶有兩種方式,打包壓縮後寫入磁帶和不打包直接寫入磁帶。這裏我們推薦將數據不打包直接寫入磁帶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數據存儲的安全性。爲什麼建議不打包備份呢,因爲磁帶是順序寫入數據的,即線性存儲,如果將所有數據打包成一個獨立的文件,那麼當磁帶任何一個地方發生故障,都可能會導致這個壓縮文件解壓失敗而不可用,而如果對備份數據進行不打包存儲的話,在磁帶上就有很多文件,即使磁帶某個地方發生故障,其餘的文件仍然可用,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數據備份的安全性。
例如,將/data/ixdba1.tar.gz這個壓縮文件寫入到磁帶,並覆蓋原有的內容,可以執行如下操作:
[root@webserver /data]# tar cvf /dev/st0  /data/ixdba1.tar.gz
通過“tar cvf”將數據寫入磁帶時,每次都會覆蓋磁帶中原有的數據,也就是每次都是從磁帶的開始部分寫入數據。磁帶機的傳輸速度比較慢,對於不是很大的備份文件,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備份完成,非常適合做系統級的文件備份。
(6)通過tar繼續寫入數據到磁帶
  tar rvf /dev/st0 [要寫入的文件名]
  由於磁帶是線性存儲,數據是依次寫入的,爲了在寫入新的數據時,不覆蓋原有已經存在的數據,可以使用“tar rvf”參數組合將數據依次寫入磁帶。
例如,依次將/data/ixdba2.tar.gz和/data/ixdba3.tar.gz備份到磁帶機上:
[root@webserver /data]# tar rvf /dev/st0  /data/ixdba2.tar.gz
[root@webserver /data]# tar rvf /dev/st0  /data/ixdba3.tar.gz
(7)通過tar將數據從磁帶恢復到磁盤
  tar xvf /dev/st0 [要恢復的文件或者目錄名]
  例如,首先查閱磁帶上存在的所有數據:
 [root@webserver ~]# tar tvf /dev/st0
-rw-r--r-- root/root       320 2009-2-20 10:19:02 ixdba1.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9-2-20 10:25:10 ixdba2.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9-2-20 10:45:18 ixdba3.tar.gz
現在如果要恢復磁帶上的ixdba2.tar.gz文件到磁盤,可以執行如下命令:
[root@webserver ~]# tar xvf /dev/st0 ixdba2.tar.gz
ixdba2.tar.gz
這樣就將數據從磁帶恢復到了當前的路徑下
本文出自 “netsword.blogchina.com” 博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