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的區分

 

         一個完善的網絡數據存儲管理解決方案設計,是建立在對客戶網絡環境、主機環境、業務數據等信息的詳細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在本章我們主要對用戶網絡環境中主要業務數據進行分析,並提出用戶環境中不同類型數據的存儲模式、存儲管理策略。備份分爲:完全備份、增量備份、差分備份、按需備份、數據歸檔等。
 
       在線數據備份:需要保持7×24小時連續運作的大型數據庫應用系統採取的數據備份模式,在數據庫數據備份時,不影響業務系統的連續運行。
 
       完全備份所需時間最長,但恢復時間最短,操作最方便,當系統中數據量不大時,採用全備份最可靠,因此一般由於災難備份;但是隨着數據量的不斷增大,我們將無法每天做全備份,而只能在週末進行全備份,其它時間我們採用所用時間更少的增量備份或採用介於兩者之間的差分備份。
 
       各種備份的數據量不同:全備份>差分備份>增量備份。在恢復數據時需要的備份介質數量也不一樣:如果使用全備份方式,只需最近一次的全備份磁帶就可以恢復所有數據;如果使用全備份和增量備份相結合的方式,則需要一次全備份磁帶和若干次增量備份磁帶才能恢復所有數據;如果使用全備份和差分備份相結合的方式,只需上次的全備份磁帶和最近的差分備份磁帶就可以恢復所有數據。
 
        在備份時要根據它們的特點靈活使用。隨時對備份策略進行修正。
       
        從數據備份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關注的只是以下幾類數據的備份模式建立及數據管理策略的設定。
 
       某某單位的應用系統採用Oracle數據庫,我們需要考慮這類數據的可用性在線數據備份。建議數據可用性備份策略爲:數據庫定時零級完全備份(full backup)、歸檔日誌備份備份(archive log Backups),以及定期邏輯導出(export)備份相結合的方式。
對應用系統的文件數據―――做數據全備份(0 level full)和數據的增量備份(inc backu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