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做擅長的事就能升職?你的專長可能會成爲你的牢籠

能力既是優勢,也是毒品

朋友老李之前在報刊當編輯,文字功底紮實。後來單位不怎麼景氣,他就想着自己出來做自媒體。做了一年,一分錢沒賺到,粉絲也只有幾百個。

他向我吐槽,說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節奏了。問能不能參加我的私房課,學一學怎樣寫作變現。

我說,不用着急學課。你的語言表達其實沒有問題,要做的,只是一些調整。

我發現他最大的問題,是仍在用傳統媒體的寫法寫內容,甚至在格式上,都並沒有“自媒體化”。

他的能力似乎停留在過去,依仗的,是過去的媒介環境、閱讀習慣。然而,時代已經不同了,還沿用老規矩寫文章,放到新媒體平臺,傳播數據往往慘不忍睹。

我告訴他:

“新媒體平臺,文章跟以前不一樣。

比方說,每段開頭不用空兩格;每段話寫3—5句就可以。

你的一段,有十幾行,放在手機上屏閱,讀者會感覺很吃力,閱讀疲倦就不願意再往下讀。

還有,新媒體時代,講求的是新穎、快捷。多關注熱點,在寫自己的觀點時,可將熱點素材巧妙融入進去,會給文章加分……”

之後大概一個多月,老李高興打來電話,說拿到了在自媒體的第一筆稿費。現在,他已經在各平臺頻頻上稿。

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曾說,能力是優勢,但能力同時也是陷阱。

職場中,有的人想擁有一項專長,一輩子指着手藝自給自足;有的人想先成爲業務骨幹,然後“工作優則仕”,成爲管理者,帶着團隊,指揮下屬幹活。

不管是哪一類人,想擁有專長也好,想做到管理者也好,共同點是都很注重能力。

但正如老李那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能力或專長,有朝一日會成爲你進步的阻礙大石?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在她的書作《能力陷阱》中告訴我們:

 

我們總是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

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

但這樣的循環,也像毒品,在深深吸引住我們。

因爲我們的快樂和自信都來源於此。它讓我們陷入誤區,讓我們誤以爲,我們擅長的事就是最有價值的、且最重要的事。

換言之,能力強、專精於一項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非常容易讓我們陷入能力陷阱當中,以至於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那麼,在通過職場小白這關之後,如何避免落入能力陷阱,同時還能在工作中繼續獲得通關祕籍呢?

重新定義你的工作,學會“領導思維”

人都會有思維定勢,先前形成的知識、經驗、習慣,會使人們形成認知的固定傾向。一個人的想法,所信仰的真理,認爲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都會直接影響他的行爲。

要想避免能力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具備“領導思維”。

這種思維模式,是一種大衆化的普適思維模式,並不僅僅只是管理者才應該具備。

總是低頭拉車,會令我們一葉障目。而擡頭看路,像領導者一樣思考並付諸行動,纔會使工作高效優質。

但具有領導思維並不是一件蹴而就的事,我們可以遵循“由外而內”原則,就着自己的工作,問自己三個問題。

001. 我所做的工作類型,是否令我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什麼?

002. 如果轉換新角色或參與新活動能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人,這些人有着與我不一樣的世界觀。我是否願意去連接?

003. 當人受到新環境的挑戰或接受外界新的刺激時,就會產生新的、很多的想法。重新審視自己,我是否有想法涌現,或者僅僅只是接受新環境、新刺激,就按着上級命令進行?

傳統的“由內而外”原則,是先思索自身,想清楚後,再去行動。

但這三個問題,都是先從外部考慮,再結合到我們自身。

由外而內原則,能更容易令我們站到領導者的位置,去統觀自己的職場全局,進而將能力最大化拓展,進而避免掉入埋頭做事、最終只擅長一項專長的牢籠中。

避免掉入能力陷阱的三個策略

具備領導思維,成爲領導者,像領導者一樣思考 ,做領導做的事,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避免掉入能力陷阱。

第一、像橋樑一樣去連接不同的人或組織

領導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中心型”,一種是“橋樑型”。

中心型領導就是常見的傳統型領導者。他們的方法往往是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給每一位成員分派一個清晰的任務;管理團隊內部動態以及規範;定期進行交流;關注團隊成員的心理情況並給予他們認可。

而橋樑型的領導者並不會把時間花費在各種內部事務上。

相反,他們會作爲團隊內部與外界環境之間溝通的橋樑,因此他們的時間大多花在外部活動上。

他們在外走訪,以確保團隊能得到正確的信息和資源。

《我的我的經紀人》中,歐陽娜娜擅長搭配服裝,想嘗試這一類工作,楊天真就建議她來做實習生。

歐陽娜娜接到的任務,是給即將參加創造營的小哥哥們做好造型搭配,並且負責拍攝宣傳硬照。

在這個工作中,歐陽娜娜完全可以一直只做一顆小螺絲釘,根據各個小哥哥的特點,只是發揮做藝人時積攢的審美能力,挑選好衣服即可。

又或者,她作爲一箇中心型的領導者,對小哥哥們進行一定的管理,借到服裝,給他們編排好換衣服的程序,並且適當關注成員們的心理情況,做一做喜好調查等等,就可以了。

但歐陽娜娜很卓越地完成了任務。

她完全沒有把自己侷限在審美強、時尚感好、搭配佳的能力上,她不僅僅管理了內部團隊,還連接了攝影師,借好了服裝,跟小哥哥的經紀人開會溝通,再三確定對方想要的照片感覺。

這件事情裏,她的能力邊界一再拓寬,與各方的協調做得妥妥帖帖,得益於“橋樑型”領導者思維的運用。

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

“你的收入是與你經常交往的五個人收入的平均額。”具有領導者思維的人,更會注重人際交往。

我的朋友剽悍一隻貓在2016年時,想要採訪100個牛人。

很多人都覺得他異想天開:你誰呀,牛人都很忙,憑什麼接受你採訪?

最開始時,他的採訪成功率的確只有20%,但這個比例很快提升一半,後來能聯繫上的80%的人,都願意接受他的採訪。最終,他順利完成了既定目標。

他告訴我,他沒有話術,也沒有技巧,無非做到了兩個詞:真誠、利他。

他在採訪一個人前,一定會先靠近那個人,讀他寫的書、進入他的圈子、積極參與互動,建立初始鏈接。

比如採訪作家霧滿攔江,他天天跑到人家公衆號留言、打賞、持續表達想採訪的意願,終於成功讓對方注意到了他的存在,並最終被他的真誠與堅持所打動。

在採訪知名生涯導師趙昂時,他上來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這幾天專門讀了您的書《人生拐角處》。我覺得您的書寫得很好,我希望能幫您推推書,“冒死一薦”。

趙昂後來感慨,這樣的人在職場上不會吃虧,因爲他們總想着別人。開放和利他的心態,一定會贏來更多的支持。

當你正處在職場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在組織或團隊外部建立並維持人際關係網絡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你是誰以及你會成爲誰。

第三:跳出舒適區,朝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現在社會需要的是多元複合能手,如果在某個領域有很好的駕馭能力,那可以嘗試着走出這個熟悉的圈子,擴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更重要的是從中發現更多的組織發展力量。

埃米尼亞·伊貝拉在書裏舉了一個自身經歷的例子。

她之前在大學裏教書,按照過去的正統教法,在課前花費大量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備課,確保內容一清二楚。

課堂上力求事無鉅細,隨時解釋清楚學生可能提出的一切問題,嚴肅、嚴謹、專業,一絲不苟。

但幾堂課下來,效果極其差勁,學生根本就不愛聽。

直到有個知名的教授告訴她,你應該把課堂當成個人表演的小天地,就像站在羅馬圓型劇場,輕鬆自在,甚至餓了都可以隨時拿起東西來吃。

她聽了這個建議之後很吃驚,這種方式,顯然跟她她擅長的“專業”教學不太一樣。但嘗試幾次之後,她發現這纔是現在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模式,課堂評價也越來越好。

埃米尼亞·伊貝拉說,當你沉迷在自己的優勢裏,不願意接受新模式、新技術,不願意放棄暫時的榮耀和利益,不願意探索新領域時,也就是你快要出局之時。

實現轉變,最好的出發點就是先重新定義工作,然後構建你的人際關係網絡,最後再改變做事方法。

在具備了領導思維之後,你的視野會開闊,能力會得到拓寬,不會再受困於只擅長一件事的陷阱裏。

所以,從現在就開始,立刻行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