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轉載】如何徒步虎跳峽

徒步過虎跳峽的驢友已經太多太多了,一些中文洋文如“梯納斯”、“哈夫威”、“28道拐”等名稱常爲很多走過或還沒走的人所津津樂道,當然也還會有更多的驢友正計劃着想徒步一趟虎跳峽。

我以前走過幾次。上個週末(11月23日、24日),閒着無事我帶上一黑一白兩隻狗又走了一趟。這次是看看這一路比一年多前是否有些變化,同時試試最快多少時間可以全程走完。平時也常有驢友在QQ上、EMAIL裏和在我青年旅館裏經常向我打聽的一些事項,現將一些經驗和信息,貼來驢壇,但願能給正計劃徒步虎跳峽的朋友們一些幫助。

去虎跳峽看看與徒步虎跳峽,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旅行社、導遊和喜歡玩景點的遊客眼裏,虎跳峽,就是指上虎跳。你可以坐着巴士從麗江或中甸出發,過橋頭(虎跳峽鎮)進到峽谷公路,在上虎跳景點下車,下到江邊看一看,再爬回到公路邊上車,回來。旅行社通常不組織徒步虎跳峽。
坐車去虎跳峽景點很容易,在麗江找任何一個旅行社都可以跟團一日遊,或者約幾個人包個出租車,大半天,可以“麗江--拉市海—長江第一灣—虎跳峽—麗江(中甸)”一日遊。作爲景點的虎跳峽分中甸一邊和麗江一邊,門票都是每人30元。通常麗江的出租車帶客人去麗江這邊(不過江,不到橋頭,新開發的),而中甸的車帶客人去中甸的地盤,過橋頭進峽谷公路的老景點,爲的是肥水各流自家田。兩景點隔江相望,對遊客來說區別是:中甸那邊的景點,從停車處下到上虎跳江邊,有約三百米的落差,都是石臺階,攀登返回時有點累;麗江這邊的景點,從停車處到上虎跳江邊,要步行約3公里的棧道,但沒有落差。

徒步虎跳峽,是指從大具出發,穿越整個峽谷終抵橋頭,全程徒步,或者反過來從橋頭—大具。八十年代,老外最早在這山間小道穿越峽谷,線路就是:大具—老渡口—核桃園—大深溝—本地灣—兩家人—24道拐—中落餘—長勝—橋頭。慢慢的,一路上開始有了爲老外所需的簡易客棧,供應簡單的餐飲。如核桃園的“山白臉旅館(WOODY)”、“山泉旅社(SHANQUAN)”和本地灣的“中途客棧(HALF WAY)”,到九十年代中後期,這路上還是僅此三家客棧。

一年又一年,到了現在,穿越峽谷的路已經越來越好走,一路上的客棧旅館越來越多,條件設施也越來越好,大具渡口也有了兩個,還有了下到中虎跳江邊的路,同樣,徒步穿越的中外遊人也越來越多了。徒步虎跳峽,走慢走快,體力好體力差,都沒有了後果之憂,所以已經是一段很舒適的旅途了。

不同的驢友,徒步的速度、體力,計劃的時間、費用都將不同,所以我試着設計不同時間行程的若干個走法,你喜歡哪一種呢?
幾種走法,我都不推薦從大具—橋頭逆江而上的老線路,而推薦現在已經爲大多驢友喜歡的反過來從橋頭—大具順江方向的走法。原因大家已經知道,現在從麗江坐班車去大具,明明不去玉龍雪山,卻非要被強制購買每人60元(40+20)的雪山門票,令人憤慨。60元,已經是這路途上吃和住的全部費用了;一行4個人每人60元,就是包車一日遊的費用了。
同時,我下面提及的地名,都是穿越全程中經過的村名或地名,我不提倡用某個旅館或餐廳的名字來代替一個村名。也許好幾個洋名很多驢友都是如雷貫耳,但是除了在網友驢友的圈子裏代表着一個地方,但是實際徒步中又有多少價值呢?僻如:你行走中,遇上村民,打聽“TINA’S”在哪裏?還有多遠?我想沒幾個人能回答你,而你如果問“TINA’S”所在的“大深溝”,又有哪個村民不知道呢?

A.猛驢版:
麗江—虎跳峽—麗江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11小時。徒步路程43公里。
詳細線路是:麗江—橋頭—長勝—中落餘—24道拐—兩家人—本地灣—大深溝—中峽江邊—一線天—核桃園/ 住宿,核桃園—滑石板--老渡口—大具—麗江。
麗江出發去中甸(經過橋頭)的最早班車7:30發車,約10:00抵達橋頭;10:30抵長勝村,12:0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NAXI FAIMRY)用中餐;13:00出發,14:00登上24道拐頂端(也是徒步全程的最高點)的幹巖房,15:00抵達兩家人,16:00抵達本地灣,17:00抵達大深溝,17:40抵中峽江邊,然後過一線天,19:00抵核桃園,在“山白臉旅館(WOODY)”或“山泉旅社(SHANQUAN)”晚餐住宿。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9:30經過滑石板,11:00抵老渡口, 12:00以前抵達大具。趕上當天班車(12:00或13:00)回麗江。15:30抵達麗江。
以上也是我週末此趟徒步的大致時間行程表。兩天相比較,第一天時間有點趕,第二天相對輕鬆。趕時間的原因是,大具到麗江每天最晚一班車在13:00,中午一點以前如果不能趕到大具,就要包車回麗江或在大具過夜了。所以要全程走完,必須住在覈桃園。對於徒步速度足夠快的驢友,第一天這樣的時間行程仍然不算緊張,因爲我一直走的很悠閒,還不時停下來拍照,每過一個村子都有時間進每個客棧旅館去竄門、喝茶。
第二天也可以選擇過新渡口到大具,同樣可以在12點以前趕到大具,但是上下新渡口有大落差的下坡上坡,累而且不太安全。遇到船老闆擺譜,還可能耽擱時間。

B.必須第二天趕回麗江的驢行版:
麗江—虎跳峽—麗江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約13.5個小時。徒步路程35公里。
詳細線路是:麗江—橋頭—長勝—中落餘—24道拐—兩家人—本地灣—大深溝/ 宿TINA’S,大深溝—中峽—一線天—核桃園—新渡口—大具—麗江。
麗江出發去中甸(經過橋頭)的最早班車7:30發車,約10:00抵達橋頭;10:30抵長勝村,12: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NAXI FAIMRY)用中餐;13:30出發,15:00登上24道拐頂端幹巖房,16:15抵達兩家人,17:30抵達本地灣,19:00抵達大深溝,在中峽旅館(TINA’S)晚餐住宿。第二天,7:00晨起,洗漱和早餐,7:30出發去中峽,8:30抵中峽江邊,然後過一線天,10:00抵核桃園,10:50離開公路下新渡口岔路,11:30擺渡抵達對岸,12:30攀上停車場,要渡口老闆陳柱的破車送一下到大具,每人10元,13:00前抵達大具,剛好趕上回麗江的最後一班車。
這樣的行程安排,第二天時間較緊張,加上在新渡口擺渡時間未知,渡口停車場陳柱的車也未知(有時候班車也來這裏接遊客),有可能趕到大具時已經誤了最後一班車,偏偏大具很少車輛,搭車的可能幾乎沒有,如果你有好幾個同行人,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包車。
到大具後直接找去雪花旅館(SNOW FLAKE),或者直接在新渡口停車場打電話過去(新渡口停車場到大具還要一個半小時的徒步路),要老闆雪花幫忙租車並來新渡口來接,她可以租到到麗江200元左右的微型車。而我們驢友自己在大具街上找車——這次我也嘗試了,低於300元沒車願意走。
不要找渡口老闆陳柱幫忙——除非坐他10元一人的車去大具還能趕上班車,這是一個喜怒無常、牛B烘烘、經常宰人的傢伙。
第二天必須趕回麗江的,也可參照D。第二天在18:00以前趕到橋頭,就能趕上中甸發往麗江的最後一班車(中甸發車16:00)。

C.一併遊玩玉龍雪山的驢行版:
麗江—虎跳峽—大具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約15小時。徒步路程43公里。第三天順路遊玩玉龍雪山。詳細線路是:麗江—橋頭—長勝—中落餘—24道拐—兩家人—本地灣—大深溝/ 宿TINA’S,大深溝—中峽—一線天—核桃園—新渡口—大具/ 宿SNOW FLAKE,大具—犛牛坪—白水河—甘海子--麗江。
麗江出發去中甸(經過橋頭)的最早班車7:30發車,約10:00抵達橋頭;10:30抵長勝村,12: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NAXI FAIMRY)用中餐;13:30出發,15:00登上24道拐頂端幹巖房,16:15抵達兩家人,17:30抵達本地灣,19:00抵達大深溝,在中峽旅館(TINA’S)晚餐住宿。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去中峽,9:30抵中峽江邊,然後過一線天,11:30抵核桃園,在“山白臉旅館(WOODY)”或“山泉旅社(SHANQUAN)”喝茶休息或午餐,12:30接着出發,15:30抵老渡口,16:30抵大具“雪花旅館(SNOW FLAKE)”, 洗浴晚餐住宿。
第三天7:30,早班車回麗江,在犛牛坪或白水河(上雲杉坪)或甘海子(上雪山大索道)下車,遊玩雪山景區,省下60元雪山門票而且不用包車,下午乘坐7路公交車返回麗江。
這樣的走法非常輕鬆,每一天都不用趕時間。


D.徒步後接着要去中甸的驢行版:
麗江—虎跳峽—中甸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約16個小時。徒步里程46公里左右。
詳細線路是:麗江—橋頭—長勝—中落餘—24道拐—兩家人—本地灣—大深溝/ 宿TINA’S,大深溝—中峽江邊—大深溝—(沿公路)—上虎跳—橋頭—中甸。
麗江出發去中甸的最早班車7:30發車,約10:00抵達橋頭;10:30抵長勝村,12: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用中餐;13:30出發登24道拐,15:00登上幹巖房,16:15抵達兩家人,17:30抵達本地灣,19:00抵達大深溝,在中峽旅館(TINA’S)晚餐住宿。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去中峽,9:30抵中峽江邊,遊玩後原路上攀返回,11:00到公路邊左拐沿公路逆江而上,13:30到達上虎跳停車場,如果體力尚可,還可以下到上虎跳江邊,15:00—15:30間返回到公路上,繼續往橋頭徒步,18:00以前抵橋頭,等候去中甸的過路班車,22:00前抵達中甸。
這樣的走法就是先山路後公路走了一個環線,沒有經過常規線路中的“一線天”、核桃園、下虎跳和大具等。但是不用遺憾,核桃園一帶走的是公路,和你第二天從大深溝去橋頭的公路一樣,沒什麼特別,下虎跳完全不如中上虎跳,而且如果去新渡口的話上下還特別累人,大具作爲一個鄉,也沒有任何特色。
第二天中午如果不去上虎跳江邊,可以用這時間在上虎跳附近的餐館用午餐,也可以在橋頭用餐。只是記住要在18:30以前趕到橋頭,就能趕上麗江發往中甸的最後一班車(麗江發車16:00)。如果沒能趕上最後一班車,就要在橋頭住宿了,好在橋頭有很多旅館招待所。
另外,這樣的走法,第一天在橋頭開始徒步之前,可以將大件行李寄放在橋頭的旅館或商店,以減輕負擔,第二天回到橋頭後取了再坐車去中甸。

E.徒步後接着去白水臺的驢行版:
麗江-虎跳峽-白水臺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約16個小時,徒步行程約50公里。
詳細線路是:麗江-橋頭-長勝-中落餘-24道拐-兩家人-本地灣-大深溝/ 宿TINA'S,大深溝-中峽江邊-一線天-核桃園-滑石板-哈巴小路-哈巴村-白水臺。
第一天同D--7:30麗江發車,約10:00抵達橋頭;10:30抵長勝村,12: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用中餐;13:30出發登24道拐,15:00登上幹巖房,16:15抵達兩家人,17:30抵達本地灣,19:00抵達大深溝,在中峽旅館(TINA'S)晚餐住宿。第二天,7:30中峽旅館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去中峽,9:30抵中峽江邊,然後過一線天,11:30抵核桃園,在"山白臉旅館(WOODY)"或"山泉旅社(SHANQUAN)"喝茶休息或午餐,12:30接着出發沿公路下行,13:30過滑石板,左拐上哈巴小路,16:00過沙壩,17:30抵達哈巴村,搭微型車(當地人每人10元左右),19:00抵達白水臺/宿白水臺。第三天白水臺班車去中甸。
從虎跳峽去白水臺,有一條哈巴小路,就在剛過滑石板後左邊上山的一條山路,3-4小時可以從滑石板走到哈巴村。所以喜歡徒步去白水臺的驢友,不用一直沿公路走,不然要多花兩三個小時才抵達哈巴村。哈巴村到白水臺還有約30公里,常有車,可搭車前去。
如果不想徒步去白水臺,可在大深溝或核桃園公路邊等候班車或便車,每天都有走峽谷公路來去橋頭-核桃園-白水臺的車輛,詳情可向TINA'S或WOODY諮詢。

F. 懶驢版:
稱“懶驢”是因爲第一天動身太遲了。
麗江—虎跳峽—橋頭—麗江(中甸)全部行程兩天完成,實際徒步約15個小時。徒步路程約45公里。
詳細線路同D一樣是環行,只是反過來走,先公路後山路。麗江—橋頭—(沿公路)--上虎跳—大深溝—中峽江邊—大深溝/宿TINA’S,大深溝—本地灣—兩家人—24道拐—中落餘—長勝—橋頭—麗江(中甸)。
麗江出發10:30,13:00抵達橋頭,橋頭用簡單中餐,13:30出發走峽谷公路,15:00抵上虎跳停車場,不在這裏下江邊繼續沿公路前行,17:00抵大深溝附近,下中虎跳江邊,18:00原路上攀返回,19:00抵達中峽旅館(TINA’S),宿TINA’S。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10:30抵本地灣,11:45抵兩家人,13:30過幹巖房後下24道拐,14: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用中餐,15:30繼續出發,17:00抵長勝,17:30抵達橋頭,選擇班車回麗江或去中甸。
即使是13:00前後,有的人也會選擇從橋頭包車進入,那麼有足夠的時間在經過上虎跳時下到江邊看看,爲什麼不看?30元的門票其實就是這個景點。租車到中峽後,接着下中峽江邊,再原路返回抵TINA'S。從大深溝爬到本地灣兩個小時夠了,如果時間還早就繼續上攀,晚上可以選擇住在本地灣的HALF WAY,這樣就爲第二天節省了時間和體力。
這樣的走法,下中峽江邊一定要在第一天完成,不然第二天下江邊,再走高路,傍晚即使趕到了橋頭也有可能搭不上車了。

G. 慢驢版:
徒步速度慢又要兩天完成,線路同D,只是20公里的峽谷公路必須租車完成,再走山路返回橋頭,實際徒步時間約14小時,徒步里程只是25公里左右。
具體線路仍然是:麗江—橋頭—上虎跳—大深溝—中峽江邊—大深溝—本地灣/宿HALF WAY,本地灣—兩家人—24道拐—中落餘—長勝—橋頭—麗江(中甸)。
麗江出發7:30,10:00抵達橋頭,休息租車,10:30出發車走峽谷公路,11:30抵大深溝TINA’S旅館,休息和午餐;12:30出發下中峽江邊(可將行李寄存在TINA’S),13:30抵江邊,遊玩後原路上攀返回,15:30抵TINA’S旅館,16:00出發去本地灣,18:30抵達本地灣HALY WAY客棧,晚餐住宿。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10:00抵兩家人,12:00過最高點幹巖房後下24道拐,13:30抵中落餘,在納西雅閣用中餐,14:30繼續出發,16:30抵長勝,17:30抵達橋頭,選擇班車回麗江或去中甸。
先公路再山路的走法,晚上應該住在本地灣,時間上允許的話還可繼續前行5公里,住在兩家人的“幽谷客店”,這樣可爲第二天的行程減少壓力。
也可以第一天先走山路,住宿在兩家人或本地灣,第二天下中峽江邊,並在TINA’S用午餐,下午搭車或租車走峽谷公路返回橋頭。只是這樣的路線,第二天下午返回橋頭的車未知,不易搭到便車,租車也不易並且價格高。


H.笨驢版:
無論你速度多慢,體力多麼不行,全程徒步3天都能完成。喜歡悠閒地走走的也可以3天。
三天的走法,還可以分好幾種:
1.橋頭-24道拐-本地灣--大深溝-中峽江邊-一線天--核桃園-老渡口-大具
2.橋頭-24道拐-本地灣-大深溝-中峽江邊-大深溝-峽谷公路-上虎跳-橋頭
3.橋頭-峽谷公路-上虎跳-大深溝-中峽江邊-大深溝-本地灣-24道拐-橋頭
第1種走法:
第一天從橋頭開始走上高路,在中落餘的納西雅閣用中餐,隨後翻越24道拐, 傍晚考慮自己的行程選擇入住兩家人的"幽谷客店"或"茶馬旅館",也可以再前行一個多小時抵達本地灣住HALF WAY;第二天,一路下來,在TINA'S用中餐,下到中峽的江邊,從一線天返回到核桃園,晚上住核桃園的"WOODY"或"SHANQUAN";第三天(同A的第二天),7:30晨起,洗漱和早餐,8:30出發,10:00經過滑石板,12:00抵老渡口, 13:00以前抵達大具。趕上當天最後一班車(13:00)回麗江,15:30抵達麗江。
如果在來虎跳峽前還沒去過玉龍雪山,請參照C,第三天晚上就入住大具"雪花旅館",第四天去玉龍雪山,傍晚返回麗江。
第2種走法:
第一天從橋頭開始走上高路,在中落餘的納西雅閣用中餐,隨後翻越24道拐, 傍晚考慮自己的行程選擇入住兩家人的"幽谷客店"或"茶馬旅館",也可以再前行一個多小時抵達本地灣住HALF WAY;第二天,一路下來,在TINA'S用中餐,下到中峽的江邊,過一線天上到核桃園,從公路返回大深溝(也可不過“一線天”,不去核桃園,原路直接回大深溝),晚上住TINA'S;第三天走峽谷公路去橋頭,經過上虎跳時可下到江邊再返回,在上虎跳附近餐廳用午餐,下午抵達橋頭,坐車去麗江或中甸。
第3種走法:
第一天從橋頭開始走峽谷公路,經過上虎跳時下到江邊遊玩再返回,傍晚抵達大深溝,入住TINA'S;第二天上午下到中峽的江邊,過一線天上到核桃園,休息用中餐,從公路返回大深溝,接着走山路去本地灣,傍晚入住HALF WAY,或者繼續前行,在兩家人投宿"幽谷客店"或"茶馬旅館";第三天過幹巖房,下24道拐,在納西雅閣用午餐,傍晚抵達橋頭,坐車去麗江或中甸。
也可以第一天下午從麗江或中甸出發,傍晚抵達橋頭,在橋頭住下(或者走到中落餘在納西雅閣住下),第二天開始虎跳峽的徒步。
也可以早晨從麗江出發去玉龍雪山,玩了玉龍雪山後不再回麗江,下午直接在雪山景區坐去大具的班車,晚上宿大具雪花旅館,第二天過老渡口,開始虎跳峽徒步。

I. 假驢版:
虎跳峽的玩法還可以有其他選擇。
如有更多的日子,就可以在中落餘也住上一個晚上,在"納西雅閣"的院子裏就可以看到多座雪峯,這在大深溝和本地灣是看不到的。
也有驢友租個車直奔大深溝,下榻TINA'S,喝一回土雞湯,下一回中峽江邊,又回到TINA'S,接着又租車沿公路回橋頭,沒有走本地灣、24道拐這條山路的,當然也是玩虎跳峽,只是不是此文中說的"徒步虎跳峽"了。
也有在大深溝TINA'S住個晚上,第二天爬到本地灣在HALF WAY又住個晚上,第三天不走24道拐,在本地灣或兩家人附近都走山路可下坡,在丫叉角(永勝)附近回到峽谷公路上,又從公路走到橋頭的。這也不算徒步全程了。
在峽谷裏挨着旅館住下來,前後一個星期乃至半個多月的驢友,我也聽說過。

結合驢友們經常用QQ、EMAIL和在旅館裏問我的一些常見問題,答覆如下:

1.徒步虎跳峽危險嗎?
虎跳峽的徒步沒什麼危險可言,尤其是那條山路,山裏百姓大人孩子幾乎每天在走,祖祖輩輩走了上百年了。在我看來,除了上下中峽江邊的部分路段,其它所有的路都可以雙手插在褲袋裏走完。
如果指的是治安,也是非常安全的。
從TINA'S下中峽江邊,有若干米路段需要手腳並用才能上下,只是難走,但不是危險。另外"一線天"也有若干米較難走。"一線天"是指江邊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的一條棧道,棧道距峽谷江面垂直落差約有200米,看起來有點險,但其實大部分棧道很寬,可以兩人並行;在"一線天"將要走完時,有約10米的路段真正可稱危險,但現在有當地人搭了個木梯栓了根粗繩,感覺上安全了些。我此趟同行的兩隻狗,身輕瘦小的斑點狗一躍而過了,肥胖臃腫重量達50多斤的黑狗翠花怎麼也不敢過這梯子,最後我只好抱着翠花一步一挪、心驚膽顫地爬過了梯子。
提醒:在上下中峽和"一線天"時,有些路段拴了鐵絲或繩子可以讓你扶一扶。但是儘量不要去扶,因爲鐵絲和繩索是軟的,有彈性,你扶一下就彈一下,反到影響了自身的重心而站不穩了。

2.說是途中常有塌方落石?
塌方落石是指雨季的峽谷公路上,主要在上虎跳一帶。由於峽谷公路修築,破壞了自然環境,又沒能象高速公路那樣對峭壁作修固,所以每到雨季,泥石松動常會砸落到公路上。但旱季不會落石。另外,在大深溝,每年雨季也會大塌方而長時間路阻,但明年開始不會遇上了,因爲大深溝正在建一座大橋,橋逸的其中一端就在TINA'S門口。以後峽谷公路將四季可通車。
徒步虎跳峽主要在山路,山路雨季也不會有落石。如果在雨季走公路經過上虎跳一帶,多觀察懸崖上方,並快速通過。

3.從橋頭到本地灣到大深溝的山路是否比反過來走要累的多?
不至於。山路全程來看,橋頭海拔1850米,大深溝TINA'S海拔2060米,都需經過山路最高點海拔2670米的幹巖房,兩端落差都差不多;橋頭--幹巖房近10公里,大深溝-幹巖房13公里,兩端路程也差不多,所以平均坡度相差不多。但由於從中落餘開始爬24道拐--幹巖房是3公里上升420米,而從兩家人爬坡--幹巖房是3.6公里上升350米,加上爬24道拐時很少高大樹木且正值午時陽光直射,而兩家人--幹巖房一路植被很好,感覺上爬24道拐要累一些。但是大深溝-本地灣--幹巖房-橋頭的走向,還有大深溝-本地灣之間落差350米,也夠爬了的。所以綜合來看,我覺得不分伯仲。

4. 虎跳峽的天氣和氣溫怎麼樣?
麗江的天氣如何,虎跳峽的天氣也就任何。麗江晴,虎跳峽就晴(夏天的雷陣雨除外哦);麗江下雨,虎跳峽也陰天。
但是氣溫就不同了,虎跳峽比麗江要熱的多,任何時候虎跳峽的氣溫都比同時間的麗江高6度以上。所以,只要晴朗天氣,任何季節都可以穿T恤徒步虎跳峽。晚間峽谷涼,夏天需外套,冬天需毛衣。

5. 下虎跳風光怎樣?
下虎跳,沒有什麼特點,所以也就很少有人提及風光如何。
"虎跳峽"一名,來歷和峽谷江水中的大岩石有關。在"上虎跳"和"中虎跳",江心都有塊大岩石,號稱以前有斑斕大蟲藉助江心岩石跳往對岸而得名。但峽谷的下游江心沒有這樣的大岩石,所以其實也就沒有"下虎跳"。 但峽谷上段有了"上虎跳"、中段有了"中虎跳",峽谷下段當然也得湊個"下虎跳"的名了,就在新渡口前後一帶。

6.走虎跳峽應該帶些什麼東西?
一個小揹包,一瓶水,一個小電筒,一頂遮陽帽,一雙舒適的鞋;除外似乎沒覺得還需要什麼了。
一瓶水足夠了;山路上四季常有乾淨的山溪,沒了再灌滿了喝。小電筒預防旅館沒電,或夜間上廁所,同時萬一速度慢了要走短程的夜路也有用。乾糧現在已經不用帶了,路上太多的旅館客棧,飲食都很方便,而且都有簡單的小賣部。小包裏除了洗漱用品就是中途裝外套毛衣了。
徒步虎跳後要從橋頭去中甸的,請將大包寄存在橋頭吧,實在沒必要一路揹着的。

7. 中峽是不是最漂亮?
從江水的湍急來看,我覺得上虎跳更壯觀,而且上虎跳視野比較開闊。中虎跳兩邊的懸崖峭壁比上虎跳的要陡峭-幾乎是直立的,感覺峽谷更深更險峻。
上虎跳是已經開發了的景區,虎跳峽的門票30元,其實就是去上虎跳的,所以上下江邊的石階路非常好走,也很安全,當然,遊客也就很多。下中虎跳江邊的路以前是當地百姓走出來的,後來有人又簡單修繕了,但路仍不易走,所以除了洋驢子國產驢子,幾乎沒有其它遊客,所以中峽非常安靜。

8. 哪些位置值得攝影?
我個人覺得虎跳峽還真沒什麼拍的。相比較很多地方,虎跳峽風光其實很一般,無非是名氣大又容易走罷了--你想嘛,兩雪山,還夾一"揚子瑞佛",多有名啊。
另外,峽谷的走向,也決定了早晨傍晚的光線無法照進峽谷,只有正午纔有陽光進谷底,所以也就很難有好照片拍。

9. 到底是"24道拐"還是"28道拐"?
當地百姓一直將中落餘攀去幹巖房的連續S型的山路叫24道拐,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但不知爲什麼有的旅館資料和徒步客將"24道拐"叫成"28道拐"了,大概多說上幾個拐,顯得難度更大吧。慢慢的網絡上和驢友間也都稱之爲"28道拐"了。好在無妨,你在路上詢問"28道拐",當地人也知道就是指這條路。

10. 有沒有必要請向導?
完全沒必要。虎跳峽是一條非常成熟的徒步線路,尤其是山路,幾乎每隔100米就有路標,岔路口的箭頭更是明顯。但有幾個指路標請注意:在中落餘附近的岔路口,當"納西雅閣"與"古道馬店" 指路牌同時出現並各指向不同的方向時,請認準"納西雅閣NAXI FAMILY"的路標,不要順着"古道馬店OLD HORSE G.H"的指路牌走。要說"古道馬店"指的總方向也沒錯,但是爲了引客人經過他家的旅館,憑空讓人多走個很長的上下坡。


11. 下中峽要另交費嗎?
從大深溝下中峽,再從"一線天"攀去核桃園,一共會有三個地方有人要你付"路費"。剛走下溝谷,有人客氣地要客人付每人5元,稱下中峽的路是"張老師"修的。抵達江邊時有個小房子,有人遞上一張破爛的小紙版,上用中英文寫着意爲"路是他修,每人付2元",修的是什麼路呢?我以前來過,所以知道:右邊原來本可以下江的小路被堵了,中間還放上一隻嚇唬人的大狗,左邊用鋤頭挖過幾下,算修成了另外一條路。爬過"一線天",到了平坦地,又有一棟小房子;我正對着來時的江邊拍照吶,有人在身後搭話了:這裏拍中峽漂亮吧?這裏是最好的位置;這路是我修的,請付點錢……這回我惱了,嚎道"很抱歉!"他修了什麼呢?我在問題"1"中說到了,在那最險的地方"有當地人搭了個木梯栓了根粗繩",以前我走過時沒有木梯和粗繩的。
我不想評說這些行爲,驢友您就看着辦吧。

12. 到大具到底是過新渡口好還是過老渡口好?
核桃園—大具,走老渡口全程是14公里,分別是核桃園—3KM新渡口岔路—6KM新村—1KM老渡口—4KM大具;走新渡口全程是12公里,分別是核桃園—3KM新渡口岔路—1KM下到江邊—1KM上到停車場—7KM大具。儘管走老渡口比走新渡口要遠2公里,但是實際行走下來,核桃園—大具卻是一樣的時間,都需要4個多小時。因爲走老渡口,除了上下渡口略有坡度,其餘一路大多公路平路;而走新渡口,從兩端的公路上下江邊各一公里都有300米的落差,光上下個新渡口加上擺渡,大多數遊人就要耗費近2個小時。
新渡口所在的位置就是下虎跳一帶,江水湍急,峽谷深陷,上下渡口的山路陡峭,很費體力,渡口船家是個“私人老闆”,脾氣古怪,而且沒有合法營運手續。金沙江出了新渡口一帶的下虎跳,就進入了大具壩子,老渡口在下游的平坦地段,江面寬闊,江水平緩,是個很多年曆史的“公家”渡口,安全係數很高。
新渡口偶有大具的車輛在接送,7公里10元錢,可省不少時間(但也要碰運氣)。如果想順便看看下虎跳並搭車到大具,可走新渡口。如果圖安全圖省力,可走老渡口。你如果決定入住大具雪花旅館,也請走老渡口,因爲雪花旅館在老渡口—大具的路上。
雨季的7、8月不要下新渡口。因爲雨季江水更湍急,新渡口擺渡時常取消,盲目下去江邊還得原路爬回公路,多費力費時間。擺渡後登上新渡口停車場,如果沒車可搭,仍要徒步到大具,徒步不必沿公路,可走右邊的山路,過大壩子和大溝頭(都是自然村,屬培良行政村),終抵大具—麗江的公路邊,可省不少時間。

13. 徒步一趟虎跳峽,通常要花多少錢?
麗江--橋頭車票12.50元,大具--麗江車票23.50元,虎跳峽門票30元,擺渡費10元(新渡口12元),下中峽被收5--10元,客棧住宿一晚10--20元,吃一餐飯15元。最省的話每人全程不會超過110元。

14.徒步虎跳峽,能找到旅伴同行嗎?
現在的虎跳峽已經是非常熱門的一條路了,每天都有數十個中外驢在徒步,節假日更是多達上百人,所以很容易在麗江找到同伴。我青年旅館幾乎每天都有旅客去徒步虎跳峽,有的人會在旅館的BBS板上留言約同路人。實在沒約到人,在去橋頭的巴士上、在路上、在峽谷中的客棧裏你也一定會遇上。

羅嗦了太多了。最後想說的是,徒步虎跳峽,不是很多人說的寫的那麼神奇、驚險和偉大,實在是太容易太平常的一條初級徒步路了,任何季節都能徒步,任何一個年輕人都可以全程走過來,正計劃徒步虎跳峽的驢友們不必有任何顧慮。

一路上各客棧旅館的特點:
納西雅閣 NAXI FAMILY:環境最美的旅店——在院子裏就可眺望玉龍雪山的多座雪峯
中途客棧 HALF WAY:進口驢子最多的旅店——在老外中名氣很大
中峽旅店 TINA’S:國產驢子最多的旅店——交通方便,據說土雞湯好吃
山泉旅社 SHANQUAN:最有浪漫故事的旅店——殘疾人夏山泉和澳洲姑娘瑪佳的愛情和婚姻曾經轟動一時
山白臉旅館 WOODY:峽谷中年代最久的旅店——開業於1983年,那時候才3個牀
雪花旅館 SNOW FLAKE:飲食價格最便宜的旅店——雀巢咖啡3元,茶1.50元
幽谷客店 PEACE GORGE:最新開張的旅店——好象開業才幾個月吧?
五指山客棧 FIVE FINGERS MOUMTAIN:最沒客人的旅店——誰叫它和HALF WAY同一個村子呢
古道馬店 OLD HORSE:沒經過,不知道。但是如果不爲住宿,在中落餘附近的岔路口,還是請認準“NAXI FAMILY”的路標,不要順着OLD HORSE的指路牌走,不然憑空多走個上下坡。

《虎跳峽徒步線路圖》在一張比例精確的老軍用地圖上製作而成
山路各村子間的里程是HALF WAY馮老闆用皮尺一米一米測量而得
各海拔數據是我在徒步中實地測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