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ERP應用績效的評價

 

61 Shang & Seddon ERP利益框架

 

運作利益

Operational Benefit

。降低成本

。提高週轉週期

。提高生產力

。提高產品、服務質量

管理利益

Managerial Benefit

。優化資源管理

。提高決策和計劃能力

。提高監督能力

 

 

戰略利益

Strategic Benefit

。促進業務增長

。支持業務聯盟

。促進企業創新

。帶來成本優勢

。形成差異化

。帶動與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聯繫

IT 利益

IT Infrastructure Benefit

。提高IT基礎設施的能力

。降低IT成本

。提高IT適應業務變化和企業創新的能力

 

組織利益

Organizational Benefit

。支持組織變革

。促進組織學習

。促進授權

。有利於形成共同願景

 

 

6-2 第二版ABCD檢測表

指標分組

問題

技術

主生產計劃及物料需求計劃的計劃時區是周或更短

 

 

主生產計劃以物料需求計劃至少每週運行一次

 

 

系統具有確認和跟蹤計劃訂單的能力

 

 

主生產計劃以可見的方式管理而不是自動生成的

 

 

系統包括能力需求計劃

 

 

系統日常派工單

 

 

系統包括投入/產出控制

 

 

數據完整性

庫存記錄準確度達到95%或更高

 

 

物料清單準確度達到95%或更高

 

 

工藝路線準確度達到95%或更高

 

 

教育和培訓

至少80%的員工參加了初始教育

 

 

有繼續教育和培訓計劃

 

 

系統的使用

不再使用缺料表

 

 

供應商按時交貨率達到95%以上

 

 

使用採購計劃法

 

 

車間按時交貨率達到95%或更高

 

 

主生產計劃完成率達到95%或更高

 

 

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召開有總經理及各主要部門經理參加的生產規劃會議

 

 

有以書面形式表述的主生產計劃策略,並堅持執行

 

 

系統不僅用於訂單編制,也用於排產

 

 

生產、市場、工程、財務各部門及決策層的關鍵人員充分理解ERP

 

 

高層領導確實使用ERP進行管理

 

 

能有效地控制和實施工程改變

 

 

在庫存減少、生產率提高及客戶服務水平3項中至少有2項獲得明顯改善

 

 

運營系統用於此物計劃過程

 

 

總分

 

 

 

  應用MRPIIERP的企業每年都應當運用ABCD檢測表至少進行兩次自檢。對於25個問題中的每一個問題,評價人員應當取得一致的意見。對任何一個得到否定答案的問題,應當考慮以下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否定的答案?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什麼?何時能夠解決問題?要確定時間,不能放任拖延。

自檢評分可按100分計,每題4分。如果有的問題對有的企業不適用,可將其所佔的分數分配到其他問題。根據評分結果,90分以上爲A級,71分-90分爲B級,50分-70分爲C級,低於50分爲D級。其中A級企業相當於實現了物流與資金流、信息流集成,B級企業相當於實現了閉環MRPC級企業相當於實現了MRP,而D級企業僅僅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

 

 

四、Benchmarking Parners ERP項目評價體系

 

1996年,美國著名的標準化研究機構 Benchmarking Partners SAP公司之邀,對用戶項目的投資回報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同時提出了一套ERP項目評價體系。在這套評價體系中,包括項目驅動因素、事務處理指標和關鍵成功因素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1.  項目驅動因素

對不同行業的研究項目表明,實施ERP項目主要有三個驅動因素。

A、對於那些市場較爲成熟、產品變化相對穩定的行業,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業等,驅動他們實施ERP的原因在於業務成本的降低。

B、 對於那些產品急劇變化、市場高速增長的行業,比如高新技術行業、電子行業等,這些項目關注的是提高相應市場和技術的能力。

C、 對於那些綜合性的集團型企業,他們關注的是全面、高速和標準化的管理流程。

對項目的驅動因素的評估,實際上就是爲了整個項目尋找到了一個基點和一個總體目標。

2.  事務處理指標

對於事務處理的評估,可以分爲戰略性收益和經濟性收益。

戰略性收益:是從企業戰略的角度來考慮項目的收益,比如業務處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對客戶的響應度和靈活度、成本和業務活動以及新應用的基礎構架等。

經濟性收益:是用價值來評估項目引起的業務流程變化而產生的效益,包括財務管理、人員管理、IT成本、庫存管理、訂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

3.  關鍵成功因素

根據ERP項目實施的過程,對關鍵成功因素的評估是從項目管理、高層支持、培訓、管理改革、合作伙伴管理和流程重組等方面進行的,其中又包含對每個因素具體化的衡量,比如項目管理的衡量就有資源、團隊、技能管理;高層支持有目標、活動等參與度指標;培訓有費用、內容和時間;管理改革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見度等;合作伙伴管理有角色、價格和經驗等,流程重組則有費用和時間。

該評估體系由三個層面構成,即評估目標、關鍵要素、關鍵績效指標。比如,銷售和分銷是評估的目標,銷售週期管理、訂單履行、倉庫管理和運輸管理是在行業中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要素,而對這些關鍵要素,必須有可量化的績效指標來明確地進行衡量,比如訂單輸入時間、及時交付率、最佳銷售時間和詢價週期等,這些關鍵績效指標又有相關的行業基準和實施經驗做爲參考,以幫助用戶在實施過程中把握方向,保證項目的成功。

 

 

五、國內對ERP應用績效評價的一些研究和方法

 

這些研究大多結合 D&M 模型的評價思路,並以ERP帶來的商業利益爲評價的重點。比較有代表性的評價方案有:

西安交通大學的曹玉俊認爲,ERP的基本功能或期望功能是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更好地支持決策、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市場競爭壓力是企業應用ERP的直接動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應變能力是企業提高競爭能力的兩個基本手段。計劃控制水平表現爲企業的內部監控能力,監控能力是應變能力的基本保障。更好的決策支持和信息系統特徵可歸結爲信息質量的提高。因此,他認爲應將運營成本、信息質量、監控能力、應變能力4個方面作爲一級指標進行評價,並以“應達結果”和“應做事項”並重的原則,設計了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則應結合行業特徵另行確定。指標表述形式採用直接陳述句形式,指標得分由評分人員判斷評分,採用5級評分(04分)。各指標權數可採用層次分析法或Delphi法確定。整個評價指標體系如表6-3所示(表中三級指標以製造業爲例)

 

 

6-3 曹玉俊提出的ERP應用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權重

得分

運營成本

存貨週轉率

 

 

 

銷售毛利增長率

 

 

 

期間費用降低率

 

 

 

信息質量

基礎數據的準確性

庫存記錄的準確率

 

 

物料清單的準確率

 

 

工藝路線的準確率

 

 

業務與財務數據的集成性

成本覈算和車間成本管理的數據集成

 

 

應收賬款與銷售管理的數據集成

 

 

應付賬款與採購管理的數據集成

 

 

客戶訂單履行情況可實時跟蹤

 

 

管理人員對ERP數據的依賴性

高層管理人員使用ERP使用數據輔助決策

 

 

中層管理人員使用ERP數據編寫分析報告

 

 

監控能力

管理人員數量

人員數量比列

 

 

管理層次多少

 

 

計劃編制能力

車間作業計劃依靠ERP編制

 

 

能力需求計劃依靠ERP編制

 

 

預防控制能力

營銷費用、管理費用等費用性開支實行事前控制

 

 

客戶訂單的確認受客戶或銷售機構信用控制

 

 

採購訂單的確認受供應商信用控制

 

 

預防控制水平

主生產計劃完成率

 

 

產品合格率

 

 

費用開支計劃執行率

 

 

應變能力

計劃編制週期

物料需求計劃編制週期(每週、每旬、每月)

 

 

能力需求計劃編制週期

 

 

內部報告編制週期

內部報告編制週期

 

 

會計報表編制田鼠

 

 

準時交貨率

客戶準時交貨率

 

 

車間準時交貨率

 

 

供應商準時交貨率

 

 

運營協調水平

停工待料次數

 

 

資金到位率

 

 

 

 

 

 

 

 

中山大學的陳志祥和吳俊峯認爲,應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評價ERP系統的應用水平。他們提出了一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分爲三級,其中兩個一級指標:應用能力水平與應用效果水平。應用能力水平指標下設定兩個二級指標:戰略地位與硬件支持度,應用效果水平指標下設定兩個二級指標:計劃效果和執行效果,二級指標下又分別設立多個三級指標,最終的三級指標有27各。整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 6-4

 

6-4 陳志祥等提出的ERP項目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權重)

二級指標

(權重)

三級指標

權重

得分

加權分

應用能力水平(W1

ERP戰略地位(W21

ERP重視度

 

 

 

硬件支持度(W22

系統投資比重

 

 

 

計算機普及率

 

 

 

網絡性能水平

 

 

 

計算機聯網率

 

 

 

應用效果水平(W2

計劃效果(W23

利潤計劃實現率

 

 

 

銷售計劃準確率

 

 

 

生產計劃準確率

 

 

 

計劃完成率

 

 

 

訂單執行率

 

 

 

工作中心能力準確率

 

 

 

物料清單準確率

 

 

 

庫存記錄準確率

 

 

 

工藝路線準確率

 

 

 

ERP技能普及率

 

 

 

執行效果(W24

供應商按時到貨訂單比率

 

 

 

物料驗收合格率

 

 

 

完成計劃按時率

 

 

 

按時發貨履約率

 

 

 

銷售訂單可執行率

 

 

 

產品不合格率

 

 

 

生產速率水平

 

 

 

生產費用百分比

 

 

 

庫存資金佔用率

 

 

 

企業財務結算速度

 

 

 

效益綜合增長指數

 

 

 

 

 

總分

 

 

 

 

 

    此外,內蒙古大學的張學軍將 D&M 評價模型與平衡計分卡相結合,提出了一個“基於平衡計分卡的ERP績效考覈評價模型(ERP/BSC績效評價模型)”,如圖 6 – 2所示。該模型包括主要模塊的輔助模塊兩部分。主要模塊採用了平衡計分卡的方式,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考察ERP的應用績效,從整體上把握ERP的應用情況。輔助模塊是對主要模塊進行修正。ERP實施的任務就是處理好人、數據、系統三者之間的關係,因此以教育培訓、系統質量、信息質量和系統使用組成輔助模塊對主要模塊進行修正,避免同時採取其他措施對ERP實施績效產生干擾,保證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輔助模塊

主要模塊

系統
質量

信息
質量

系統
使用

教育

 

培訓

財務

顧客

內部
流程

學習
成長

ERP實施的戰略與目的

輔助模塊

主要模塊

系統
質量

信息
質量

系統
使用

教育

 

培訓

財務

顧客

內部
流程

學習
成長

ERP實施的戰略與目的

6-2   ERP/BSC 績效評價模型

 

    ERP/BSC 績效評價模型的主要模塊及輔助模塊的指標體系分別見 6 – 5 6 – 6

    65   ERP/BSC績效評價模型主要模塊的指標

方面

具體目標

評價指標

財務

降低運營成本

1.存貨庫存成本降低

2.採購成本的降低

3.產品運送成本的降低

4.銷售管理費用的降低

5.運營資金成本的降低

增加營業收入

1.營收成長率

2.訂單成長率

顧客

縮短與顧客交易時間

1.縮短提前期

2.縮短市場預測時間

3.縮短產品運送給顧客的時間

滿足顧客

1.產品合格率

2.顧客對最終產品的接受度

3.顧客抱怨次數

4.市場佔有率

5.顧客延續率

6.顧客爭取率

7.顧客對公司形象的看法

內部流程

整合各部門流程,增加運營流程彈性

1.物料採購適應需求的彈性變化程度

2.製造適應客戶需求的彈性變化程度

3.訂單接收到交貨的時間

4.應付臨時訂單的能力

通過部門整合,實現資源的整體規劃

1.公司內部處理訂單的時間

2.產品定價所需時間

3.緊急採購原材料的次數

4.規劃公司生產所屬的時間

5.利潤管理和分析能力

建立公共資料庫,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

1.業務資料傳送步驟的變化

2.公司資料查詢的時間

3.公司資料更新的速度

4.提取產品生產相關資料的時間

5.搜尋業務相關資料所需的時間

學習成長

提升員工生產力

1.員工滿意度

2.員工延續率

3、員工平均營收

4.員工平均附加價值

提高中高級主管的決策能力

1.主管作決策所需的時間

將組織內隱知識轉化爲外顯知識

1ERP相關工作流程的技術手冊數目

 

65   ERP/BSC績效評價模型主要模塊的指標

 

方面

評價指標

系統質量

1.軟件功能合理性

2.開發先進性

3.軟件文檔完整性

4.軟件維護及時性

5.硬件質量評估

信息質量

1.庫存記錄準確度

2、物料清單準確度

3.工藝路線準確度

系統使用

1.主生產計劃完成率

2.供應商按時交貨率

3.車間按時交貨率

教育培訓

1.參加初始教育培訓的員工比例

2.決策層關鍵人員對ERP的理解程度

3.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完整性

 

 

 

(摘自《企業ERP應用研究》 第六章 企業ERP應用績效的評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