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一次系統演示彙報

昨天爲市數據資源中心的客戶進行了一次系統演示。這次的演示爲了解決前幾周演示時多人分別演示不同系統、帶給客戶印象不佳的問題,由我牽頭主導對演示流程進行了完善:

  • 設定5個場景,每個場景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通過流程把功能串起來,避免由於客戶缺乏對系統整體認識,單獨演示功能時不能很好理解每個功能的作用;
  • 每個場景設計一張PPT,包括場景描述、演示流程、涉及功能等要點,演示前通過PPT講解要演示的內容,以及要突出的重點內容,讓客戶對接下來要演示的功能有個整體的瞭解;
  • 演示系統時,只演示場景所涉及到的功能,其它支撐性的、參數配置類的功能儘量不演示,避免陷入過於細節的功能;
  • 由於多個系統是基於開源項目開發的,提前和開發人員進行了解,上網查詢相關的資料,比如,OLAP的kylin、分佈式挖掘的H2O等,理解系統的特性、優點等。事後證明,這項工作是非常有用的,正是由於對H2O項目的延伸演示,分佈式挖掘系統給客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演示的過程總的來說非常順利,一舉扭轉了上次演示失敗留下的陰影,爲後續的彙報打下了基礎。會上,客戶也對接下來的場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要更加貼近政府的實際業務需求,針對文本類的挖掘可以做些“一帶一路”分析,針對實時計算可以接入物聯網的攝像頭數據等。當然,演示過程也有一些小的瑕疵,比如,會前認爲客戶對數據處理過程中的中間結果不會關注,這些的準備不充足;沒有準備對大數據環境監控的演示等。總結這次演示彙報,一些心得值得記錄下來:

  • 把演示作爲“產品”看待,要有完整的規劃、設計、開發、交付等過程,每個過程的完善程度,決定了最終交付產品的效果;
  • 把自己視爲產品經理,需要協調相關人員推進產品的交付。要對產品的定位、目標用戶有清醒的認識,要對交付的產品特徵有準確的描述;
  • 系統演示的內容和步驟要提前設計,演講的內容要提前擬定。以前對於這個過程較爲輕視,往往寫個PPT了事,演講過程全憑臨場發揮。這次由於不是自己主導,被逼着做了幾次預演,把演示的步驟、演講的話語進行了反覆討論、斟酌,關鍵內容寫了下來。最終證明,經過這樣的演練,演示過程中想講的內容基本沒有遺漏,話語也相對連貫,要比臨場發揮穩定很多。

附,這次演示的5個場景PPT:
關係型數據庫接入與處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分佈式挖掘分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高維模型分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非結構化數據接入與檢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實時數據接入與分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