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的使用簡略

1.何爲模塊

如果你曾學過 Java , C# 之類的語言,一定會知道 Java 中的 import 或 C# 中的 using 吧?

比如:我想在 C# 中進行數據庫操作,我只需要在代碼頭部加上 下面這兩段代碼即可。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這兩段代碼可以看成 兩個與數據庫操作相關的模塊。
當我們需求是數據庫,或者是讀取 IO 等其他操作,我們便加載其他不同的模塊。

很明顯,這實現了編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按需加載

在前端中 模塊又該如何定義呢?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

  • 在HTML中模塊便是一個組件
<div class="layer">
<div><%= name %></div>
<% for(var i = 0; i < People.length;++i) { %>
   <%= People[i] %>
<% } %>
</div>
  • 在CSS中模塊便是一個局部樣式
header{
display:block;
}
header h1{
font-size: 60px;
}
  • 在JavaScript中 模塊 便是一個封裝着方法或數據的腳本文件
let People = { name: "Simon" } ;
module.exports = People;

而我們又該怎樣實現 在前端中加載模塊呢?

下面是兩個很常見的例子:

//在less中
@import "header";
@import "layout";
@import "footer";
//在javaScript中
// CommonJS
const $ = require("jQuery");

//es6
let People = { name: "Simon" } ;
module.exports = People;

import "./layer.less";
import tpl from "./layer.ejs";

如果你直接運行以上代碼,瀏覽器並不會解析,這個時候,就要依靠 Webpack 了!

Webpack是什麼

Webpack 是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前端模塊打包工具,可以將項目中所加載的模塊進行打包,以及將 一些瀏覽器不支持的語言進行轉換。

Webpack 的打包原理是 先找到入口文件,遞歸探索出所有依賴的模塊,最後 利用 Loader 進行不同文件類型的處理,打包成一個 Javascript 文件。

其中,Webpack 的兩個最核心原理分別是:

  1. 一切皆模塊
  2. 按需加載
    當然 Webpack 的作用不止加載模塊這麼簡單,前端的常用需求通常都可以實現:利用 Loader 轉換 es6 、 Less 、 Typescript ,還可利用插件 開發多頁面應用,等等諸多強大功能。

正文

下面,我將講解 Webpack 的具體使用和配置。

安裝

我一般在項目中使用 Webpack,都是先執行下面這四條命令進行 Webpack 的安裝

npm install -g webpack

在全局安裝 Webpack,第一次使用時 執行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

將 Webpack 安裝到你的項目
npm init

npm初始化,會詢問你的項目信息,可以回車跳過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dev-server

在當前項目,安裝 Webpack 服務器

安裝完成後,便是建立配置文件了。

基本配置

在項目根目錄下新建名爲 webpack.config.js 的文件,

基本上 一個配置文件的大體結構就是下面這樣:

modules.export={
    entry:{
        /* 入口文件 */
    },
    output:{
        /* 出口文件 */
    },
    module:{
        /* Loader */
        rules:[{},{},{}]
    },
    plugins:[ 
        /* 插件 */ 
    ],
    devtool: ...
    devServer: {...}
    resolve:{...}
}

我們下面就先分析 modules.export 各個屬性

入口

entry
代表是入口文件,Webpack 工作的開始。

Webpack 會遞歸的探索出 入口文件中所依賴的模塊,並按照順序 利用 Loader 進行處理。

官網給出了其 3 種數據類型:

1.字符串

entry: "app.js";

2.數組

數組中的每一項都會被打包,形成互不依賴的文件

entry: ["app.js","main.js"];

3.對象

對象中的每一個屬性都會被打包,形成互不依賴的文件

entry:{
    app: "./src/js/app.js",
    main: "./src/js/main.js"
}

一般入口文件中多是 import 或者 require 等模塊導入命令。

出口

output
顧名思義,Webpack打包後文件的具體配置
常用的屬性有 4 個

path: ${__dirname }/dist
//打包後文件所在路徑
filename: "js/[name].js"

打包後文件的名字,這裏有 4 種常用的寫法
1.自定義
2.[name].js

代表的便是入口的文件名
3.[hash].js

此次打包後的hash值
4.[chunkhash]

該塊打包後的hash值

publicPath: "http://cdn.com/"

上線時的公共路徑,主要應用於線上
4.

chunkFilename: 'js/[name].js'

按需加載模塊時輸出的文件名稱

Loader

Loader 是 Webpack 中最振奮人心的東西了!

將一切瀏覽器不支持的語言,處理成 瀏覽器可以支持。
針對各個文件類型,都有各種的 Loader 等你去挖掘。

Loader 的工作方式 是從右向左執行,鏈式地按照順序進行編譯。
loader 鏈中的第一個返回值給下一個 loader,在最後一個 loader,返回所預期的結果。

loader 可以是同步或異步函數,也可使用 options 對象去接受配置參數。

基礎結構

module:{
    rules:[
        {
            test:/\.xxx$/,//以xxx結尾的文件
            loader: "xxx-loader",
            exclude: {排除的路徑},
            include: {包含的路徑},
            options: {Loader配置}
        }
    ]
}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Loader 利用 test 的正則 找到各個類型文件,然後使用 loader 進行處理,便可轉換成瀏覽器支持的文件。

其中我知道的 loader 的寫法有兩種:

1.每一個 loader 都是一個對象

loaders:[
{loader:"style-loader"},
{ loader: "css-loader?modules", options: { importLoaders: 1 } },
{loader: "less-loader"}
]

2.使用 ! 號拼接的寫法

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importLoaders=1!less-loader"

下面介紹三個 前端必備的 Loader 方式
css
3.style-loader
通過注入<style標籤將 CSS 添加到 DOM
npm install style-loader --save-dev
4.css-loader
css-loader像import / require()一樣解釋@import和url()並解析它們。
npm install css-loader --save-dev
5.postcss-loader
補充 不兼容的css屬性 的瀏覽器前綴
npm install post-loader --save-dev
6.less-loader
將Less 轉換成 CSS

npm install less --save-dev
npm install less-loader --save-dev

javascript
babel

//主要用於將 es6 轉換成 es2015
npm install --save-dev babel-core babel-loader babel-preset-es2015

圖片 & 字體
1.file-loader
npm install --save-dev file-loader
用於壓縮文件
2.url-loader
如果文件下於規定限制將會轉換成二進制碼
npm install --save-dev url-loader
ejs
另外 我想介紹一下 自己常用的 ejs-loader
3.配置
npm install --save-dev ejs-loader

test:/\.ejs$/ , loader:"ejs-loader",

4.使用

<div class="layer">
    <div><%= name %></div>
    <% for(let i = 0; i < Array.length;++i) { %>
        <%= Array[i] %>
    <% } %>
</div>
//入口文件
import tpl from "./layer.ejs";

document.body.innerHTML = tpl({
    name:"Simon",
    arr:["Apple","Xiaomi"]
});

運行 生成後的頁面 ,便會發現 ejs 組件已經被加進去了,
想象一下,我們在平時工作中是否可以把 一個輪播圖,或者 排行榜 、評論 當成一個組件呢?

插件

plugins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使用 Loader 處理不同類型的文件,當有某種其他方面的需求時,比如 抽離 CSS 、生成多頁面 HTML ,plugins 便派上了用場。

插件的使用,一般都要先 require 出來,然後在 plugins 屬性中 進行初始化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options */}) ]

下面將介紹 一些工作中常用的插件
1.clean-webpack-plugin
主要用於 打包之前 先清空 打包目錄下的文件,防止文件混亂。
npm install --save-dev clean-webpack-plugin
2.html-webpack-plugin
主要用於生成HTML,可以規定 模板HTML,也可以爲 模板傳入參數,壓縮文件等
npm install --save-dev html-webpack-plugin
這個插件可謂是 前端必備的,它的配置有很多

new htmlWebpackPlugin({
//打包後的文件名
filename: "index.html",

//模板
template: "index.html",

//爲true自動生成script標籤添加到html中
//或者寫 body/head 標籤名
inject: false,//js的注入標籤

//通過<%=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引用
title: "參數title",

//通過<%=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date %> 引用
date: new Date()

//網站的圖標
favicon: 'path/to/yourfile.ico'

//生成此次打包的hash
//如果文件名中有哈希,便代表有 合理的緩衝
hash: true,

//排除的塊
excludeChunks: [''],

//選中的塊 與入口文件相關
chunks: ['app','people'],

//壓縮
minify:{
removeComments: true,collapseWhitespace: true,
minifyJS: true, minifyCSS: true,minifyURLs: true,
}

}),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在模板文件中 又該怎樣使用參數呢? 直接按照 ejs 的語法寫入 html 文件即可!

<%=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date %>

生成後的模板文件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Thu Dec 07 2017 10:01:58 GMT+0800 (中國標準時間)
</html>

另外,如果想生成 多頁面應用,只需 將上面的配置,多複製幾遍即可。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index1.html",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index2.html",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index3.html", }

1.UglifyJsPlugin
主要用於壓縮 Javascript 文件
npm i -D uglifyjs-webpack-plugin
2.webpack.ProvidePlugin
自動加載模塊,全局使用變量,下面藉助 官網的DEMO

new webpack.ProvidePlugin({
  $: 'jquery',
  jQuery: 'jquery'
})
// in a module
$('#item'); // <= 起作用
jQuery('#item'); // <= 起作用
// $ 自動被設置爲 "jquery" 輸出的內容

3.open-browser-webpack-plugin
打開服務器後 會自動打開瀏覽器端口,用起來 很方便
4.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熱更新插件

常用命令

  • webpack

最基本的啓動webpack命令

  • webpack -w

監控代碼變化,實時進行打包更新

  • webpack -p

對打包後的文件進行壓縮,利用線上發佈

  • webpack -d

提供SourceMaps,方便調試代碼

  • webpack --colors

輸出結果帶彩色,可以更詳細的查看信息
webpack --profile

輸出性能數據,可以看到每一步的耗時

devtool

不知道你現在時候有沒有一個想法? webpack 打包後的文件就一定正確無誤嗎? 如果發生錯誤的話,該怎麼辦呢?

devtool 屬性 便提供了生成 sourcemap 的功能,具體有下面這些選項。

1.source-map

此選項具有最完備的source map,但會減慢打包的速度;
2.cheap-module-source-map

生成一個不帶列映射的map
3.eval-source-map

使用eval打包源文件模塊,生成一個完整的source map。
4.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這是最快生成source map的方法,生成後的Source Map 會和打包後的 JavaScript 文件同行顯示,但沒有列映射,所以慎用

devServer

1.contentBase: “./dist”,

本地服務器所加載的頁面所在的目錄
2.historyApiFallback: true,

再找不到文件的時候默認指向index.html
3.inline: true,

當源文件改變時會自動刷新頁面
4.hot: true,

熱加載開啓
5.port:8080

設置默認監聽端口

resolve

1.extensions: [".js", “.html”, “.css”, “.txt”,“less”,“ejs”,“json”],

自動擴展文件後綴名,意味着我們require模塊可以省略不寫後綴名

2.alias: { Temp: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templates/”) }

模塊別名定義,直接 require(‘AppStore’) 即可,方便後續直接引用別名

其他功能

path
常用於字符串拼接路徑。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有兩個 API

1.path.resolve()
將相對路徑轉換成絕對路徑

const a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js","main.js");
// aPath = 當前目錄下的 js 文件夾的 main.js 文件的路徑

1.path.join()

const rPath = path.join("source","js","main.js");
// aPath = //source/js/main.js

1.__dirname
Node.js 中的全局變量,代表的是 項目的當前路徑。常與 path 結合使用。

熱更新
上面我們已經提過了 webpack -w 命令,它可以實時的監控 代碼的改變,從而自動進行打包,但是 有個缺點 在於它不能及時的刷新界面。

在我們 開啓服務器後,是無法使用 此命令的,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想進行 自動打包,又想自動刷新界面,熱更新 便是不二之選,另外 Webpack 只會熱更新 發生改變的模塊,不會重新加載整個頁面,便可加快開發速度
開啓步驟:
1.修改devServer屬性

devServer: {
hot: true,//熱加載開啓
inline: true,//文件改變時會自動刷新頁面
}

2.增加熱更新插件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Other property
plugins: [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另外,只有修改 依賴的項目,纔會進行實時更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