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概述(技術驅動和市場驅動是科技成果的兩大驅動力)

 

  • 1.1 ​計算機網絡在信息化時代中的作用
    • 二十一世紀的一些重要特徵就是:數字化 網絡化 信息化
    • ​三大類網絡:電信網絡 有線電視網絡 計算機網絡
  • 1.2互聯網概述
    • 互聯網基礎結構發展的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單個網絡ARPANET(分組交換網)向互連網發現的過程
      •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建成三級結構的互聯網(包括:主幹網 地區網 校園網)
        • 主幹網:提供遠程覆蓋,高速傳輸,路由器最優化通信
        • 本地接入網:主要支持用戶訪問本地,實現散戶接入,速率低
      • 第三階段的特點是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ISP結構互聯網(ISP又稱互聯網服務提供者)
  • 1.3互聯網的組成
    • 邊緣部分
      • 由所有連接在互聯網上的主機組成,用戶直接使用,進行通信和資源共享
        •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爲邊緣部分提供服務(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 在覈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
      • 課後題1-3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 交換就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的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
        • 電路交換:必須經過“建立連接”“通話”“釋放連接”三個步驟的交換方式稱爲電路交換。特點: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內,通話的兩個用戶始終先用端對端的通信資源,傳輸效率往往很低。
        • 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獨立分配。特點:報文分組,經路由器存儲轉發,在目的地合併,動態分配。
        • 報文交換:不要求在兩個通信結點之間建立專用通路。結點把要發送的信息組織成一個數據包-報文,該報文中含有目標結點的地址,完整的報文在網絡中一站一站的向前傳送
  • 1.5計算機網絡的類別
    • 計算計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由一個不同傳輸媒體構成的通信子網,與這個通信子網連接的多臺地理上分散的具有唯一地址的計算機將數據劃分爲不同長度的數據分組進行傳輸和處理的協議軟件以及應用系統所組成的傳輸和共享的信息系統
  • 1.6計算機網絡的性能
    • 帶寬:本意爲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現爲信號各種頻率成分的頻率範圍,單位是赫
    •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計算公式: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 1.7協議與劃分層次
    • 計網要遵循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 網絡協議(數交的規則標準或約定):
      • 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 語義:即需要發出任何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 具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 TCP/IP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網絡接口層。TCP/IP參考模型中的主機-網絡層對應於OSI中的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
      • 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 應用層:(交互的數據單元稱爲報文)
        • 運輸層:主要使用兩個協議 傳輸控制協議TCP 用戶數據報協議TCP
          • TCP/IP的網絡層最重要的協議是ip互連網協議,它可將多個網絡連成一個互連網
        • 網絡層:承上啓下(1.分組、封裝2、路由尋址)
        • 數據鏈路層:(IP數據包組裝成幀)(無差錯傳輸的鏈路)
        • 物理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