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怎麼提升講話能力

NLP導讀:做好管理,三個起碼條件缺一不可:專業技術和經驗、寫作的能力、講話的能力。特別是講話,他體現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文如其人”,其實“聲亦如其人”。

  已故被譽爲中國“當代畢昇”的兩院院士、方正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選先生,曾對研究員和公司的幹部們說“做好管理者,要具備三個起碼的條件。一就是專業技術和經驗,二是寫作的能力,三則是講話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還是在10年前,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雖然今天各種報刊雜誌、論壇講座對管理者應具備的條件的描述少則十條八條,洋洋灑灑,但我始終認爲王選先生開出的三個條件最爲基本,也最爲實用。我對這三個條件的比喻是:專業技術和經驗如同一個人的形體,寫作的能力如同給形體穿上外衣,而講話的能力則決定了一個人有沒有精神。因此很多年來,我一直注意提高自己在這三個方面的能力,逐漸地,我發現這不僅是做好管理者應具備的條件,也是每一個期望不斷進步的職場人士必須強化的方面!特別是講話,它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所謂“文如其人”,其實“聲也如其人”。

  老吳,是我在上一間公司供職時的同事兼好友,有10多年紡織印染行業的專業經驗,因此董事長花重金聘請他做經理,這對老吳來說本該開心纔對,可是老吳經常對我說董事長對他不重視,原因就是有重要客戶參加的會議常沒他的份;出去參加會議時,董事長寧願帶助理去也很少帶他去;在開公司內部會議時,董事長還常打斷他的講話!借一次陪同董事長去上海蔘加論壇活動的機會,我試探性地問爲何不邀老吳一同參加,董事長的一句話印證了我的判斷,原來董事長是嫌老吳不但操一口濃重的廣東普通話,而且講話經常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沒重點,沒先後,想到哪裏就說哪裏!對於老吳的定位,就是發揮他在生產技術上的經驗,至於能不能委以重任就要看老吳自身的能力了。從上海一回到公司,我馬上找到老吳,鄭重其事地同他溝通了阻礙他發展的缺點,提醒老吳如果不努力改善自己的表達水平,在公司“不受重視”的局面還是會持續下去!之後,我們人力資源部門爲與老吳有着類似問題的公司骨幹安排了一系列的表達能力培訓,同時安排內部的講壇活動,鼓勵他們多講話,特別是專業地講。實踐證明,雖然一個人的教育水平和所處環境會對其產生影響,但講話的能力仍然是可以訓練的,表達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對這個過程的描述是:“亂講—簡單地講—按套路講—有風格地講”:

  所謂“亂講”是指一個人的表達水平還處於最低層次,即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起什麼就說什麼,既沒有內容上的主次輕重,也沒有發音上的韻律可言。“亂講”的人發言時要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要麼就像是在打機關槍,這種講話方式最容易使聽衆感到疲勞,因此常會被人打斷!做好一名管理者,做一名合格的客服人員、祕書助理、銷售人員等等都要從做到不“亂講”開始。

  “簡單地講”是指講話時爲防止出現拖沓,有意識地直入主題,只講一件事,並限定在有限的時間內,比如“我要講的是……的事情”、“之前的情況是……現在的狀況是……,我的建議是……”等等。由於只挑重要的講,也省去了開場白和“客套話”,“簡單地講”顯得簡練乾脆,比較適合表達及應變能力一般,但又必鬚髮言將自己掌握的信息及態度表達出來的人。不過在現實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比“簡單地講”要求更高的情況,例如我們作爲公司代表向客戶做介紹,作爲發言人向與會者陳述事實等,這時,我們可以參照講話的一般套路來組織內容,類似的套路有“WWH”、“POP”、“PREP”等。所謂WWH,就是講話內容按照“爲什麼—做什麼—怎樣做”的順序來組織;POP,就是按照“問題—方案—建議”的順序來組織;而PREP,是指按照“觀點—原因—舉例—重申觀點”的順序組織發言內容:

  掌握了發言常用的“套路”,就會使我們的表達顯得思路清晰流暢,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當然,上面每一種講話套路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之間還可以相互組合,形成更具說服力和組織嚴密的發言,比如可以使用PREP的結構對WWH中的why進行解釋:

  最後,當我們掌握了一般講話的技巧並能夠熟練應用時,纔可以考慮形成自己的講話風格。有的人講話熱情洋溢,有的人顯得沉穩睿智,還有的人幽默風趣,特別是那些受到歡迎的演說家們,他們妙語連珠似的演講背後其實是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因此,“有風格地講”是經過長期實踐鍛鍊才能得來的。在本文的最後,我想將一些常用的鍛鍊表達能力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首先,講話前應做好準備,尤其是在開會發言之前更應該利用一點時間將什麼是重點、例證有哪些、聽衆是誰等信息進行整理,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如覺得有必要,還可以將發言過程“預演”一遍,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可以有效消除你的緊張情緒,要知道緊張是影響我們講話水平的第一要素,美國有人做過人類“十大恐懼”民意調查,“當衆演講”竟然排在第一位,而“死亡”僅排在第八位!可見人們連死都不怕,卻不願意在衆人面前演講。

  第二,說話時要做到有始有終,簡潔明瞭,即遵循“開頭-中間-結尾”的順序,每次只講一個主題,舉一個支持觀點的論據,結尾時點題複述觀點。

  第三,爲了鍛鍊發言時的連貫性和反應,鍛鍊自己系統思考的能力,平時多注意觀察和分析看到的、聽到的事情,並且努力發掘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比如對兩個看似並不相關的事物,我們可以試着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並得出某種合理的結論。

  第四,發音和語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講話的專業性,如果一個人連普通話都講不標準,語調沒有輕重緩急,就很難吸引聽衆耐心地聽下去,發言被打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歷數一下中文商業演講市場上活躍的演講者,我們就不難發現香港人比例比較小,而大陸和臺灣人居多,原因之一就是香港人在普通話方面相對較差。鍛鍊發音和語調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是用說繞口令來鍛鍊發音,用朗讀文章來鍛鍊語調,我們可以借用中國語委會普通話等級考試的試題和資料來訓練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