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謝希仁第7版】部分課後題答案(持續更新ing...)

第一章

1-10

試在下列條件下比較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要傳送的報文共x(bit)。從源點到終點共經過k段鏈路。每段鏈路的傳播時延爲d(s),數據率爲b(bit/s)。在電路交換時電路的建立時間爲s(s)。在分組交換時分組長度爲p(bit),且各結點的排隊等待時間可忽略不計。問在怎樣的條件下,分組交換的時延比電路交換的要小?(提示:畫一下草圖觀察k段鏈路共有幾個結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1

在上題的分組交換網中,設報文長度和分組長度分別爲x和(p+h)(bit),其中p爲分組的數據部分的長度,而h爲每個分組所帶的控制信息固定長度,與p的大小無關。通信的兩端共經過k段鏈路。鏈路的數據率爲b(bit/s),但傳播時延和結點的排隊時間均可忽略不計。若打算使總的時延爲最小,問分組的數據部分長度p應取爲多大?
(提示:參考圖1-12的分組交換部分,觀察總的時延由哪幾部分組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9

長度爲100字節的應用層數據交給運輸層傳送,需加上20字節的TCP首部。再交給網絡層傳送,需加上20字節的IP首部。最後交給數據鏈路層的以太網傳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節。試求數據的傳輸效率。數據的傳輸效率是指發送的應用層數據除以所發送的總數據(即應用數據加上各種首部和尾部的額外開銷。)
若應用層數據長度爲1000字節,數據的傳輸效率是多少?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24

試述具有五層協議的網絡體系結構的要點,包括各層的主要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architecture)是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具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自上而下的層名稱及其功能分別爲:

應用層:通過應用進程間的交互來完成特定網絡應用。該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數據單位爲報文。
運輸層:負責向兩臺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
網絡層:負責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數據單位爲包。
鏈路層:在網絡的相鄰結點間傳輸“透明”數據流。數據單位爲幀。
物理層:在信道上傳送“透明”比特流。數據單位爲比特。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28

假定要在網絡上傳送1.5MB的文件。設分組長度爲1KB,往返時間RTT=80ms。傳送數據之前還需要有建立TCP連接的時間,這時間是2×RTT = 160ms。試計算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接收方收完該文件的最後一個比特所需的時間。
(1)數據發送速率爲10Mbit/s,數據分組可以連續發送。
(2)數據發送速率爲10Mbit/s,但每發送完一個分組後要等待一個RTT往返時間才能再發送下一個分組。
(3)數據發送率極快,可以不考慮發送數據所需的時間。但規定每一個RTT往返時間內只能發送20個分組。
(4)數據發送速率極快,可以不考慮發送數據所需的時間。但在第一個RTT往返時間內只能發送一個分組,在第二個RTT內可發送兩個分組,在三個RTT內可發送四個分組(即23-1 = 4個分組)。(這種發送方式見教材第5章TCP的擁塞控制部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