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的婚戀觀從何而來?

好友夏洛特說:“你既然要和一個人過一輩子,最好儘量少了解他的缺點。”

對此,伊麗莎白說道:“你這話說得真逗人,夏洛特。不過,這種說法不合情理。你也知道不合情理,你自己就決不會那麼做。”

伊麗莎白錯了,夏洛特果真如她自己所言,在完全沒有了解另一個人的情況下閃婚了。她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年紀大了(二十七歲),二來嫁妝少,三來想必家中對她已頗有怨言。她是心甘情願嫁的,甚至覺得無比幸運,雖然她的丈夫(即伊麗莎白的表哥柯林斯)是伊麗莎白所看不上的。

而伊麗莎白很可能會成爲第二個夏洛特。一樣的嫁妝少,在婚戀市場沒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她有諸多優點,但是沒法當飯喫。威克姆原本對她很有興趣,知曉她的情況(即只有一千英鎊的嫁妝)後,轉而追求起繼承了一萬英鎊、相貌平平的金小姐去了。

不過欣慰的是,伊麗莎白畢竟不會是夏洛特。她的聰慧、敏銳、多思、樂觀註定讓她在一干女子中脫穎而出,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她是一個貌美的女子。這一點還是貝內特夫人看得透徹,她是打算把女兒們嫁給有錢人的,她憑什麼敢以小博大?還不就是因爲女兒們繼承了她的美貌。有錢人當然希望強強聯手,可是總有幾個情種,嫁妝豐厚與否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最後,貝內特夫人果真博到了兩個有錢的女婿。

伊麗莎白雖然嫁妝少,可是家境並不差,家裏有管家、廚子、女傭,五姐妹十指不沾陽春水,平日裏只是做做女紅,談談琴,看看書,聊聊八卦,閒暇時間很多,因此伊麗莎白喜歡觀察別人。這個習慣想必給她帶去過很多痛苦,畢竟有什麼比觀察一對怨偶式的父母更叫人難受的呢?所以伊麗莎白希望婚前全面瞭解一個人的缺點,從而避免婚後貌合神離也就不奇怪了。

夏洛特答應柯林斯的求婚後,伊麗莎白覺得想不通,因爲她難以置信夏洛特會“摒棄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話雖如此,伊麗莎白考慮自己的婚事時,也不是覺得有情就能飲水飽的。伊麗莎白的舅媽加德納太太見她和威克姆走得很近,不由勸她不要墜入情網,也不要逗引他墜入情網,因爲跟一個沒有財產的人談戀愛,實在是太冒失了。伊麗莎白答應她不草率行事,讓她相信自己會採取最明智的辦法去應付。

伊麗莎白畢竟出生於一個頗爲富裕的鄉紳家庭,自出生以來就沒在物質上受過苦,所以她所考慮的結婚對象不會是一個完全沒有家產的人,不過她也承認“青年人一旦相愛,很少因爲眼下沒錢而不肯訂婚的。”幸運的是,在伊麗莎白徹底愛上威克姆之前,威克姆就換了個追求對象。不過就算威克姆對她一往情深也不必太過擔憂,因爲伊麗莎白只是一時被威克姆的英俊長相、瀟灑風度、迷人談吐所迷惑,假以時日,她定能看出威克姆華麗衣袍下面沾滿的蝨子。

不過有錢只是加分項,雖然書中沒有明確指出,但是從一些信息可以看出,伊麗莎白是喜歡讀書的。而書裏面的愛情往往過於理想,雖然伊麗莎白不是那種全盤接受的人,但她受此影響,對愛情是有嚮往的,她希望能找到一個讓她又愛又敬的人。所以書中最大的鑽石王老五——達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時,她並沒有答應,一來是還沒愛上他,二來達西當時的態度讓她敬不起來。等後面伊麗莎白對達西又感激又敬重之後,愛情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除此之外,伊麗莎白的舅舅舅母也讓伊麗莎白看到,兩個合適的人在一塊過日子是多麼的幸福。伊麗莎白的舅舅加德納先生雖然是生意人,但他“是個知書達理、頗有紳士風度的人,無論在天性還是教養方面,都高出姐姐一大截。”舅母加德納太太比貝內特太太“要小好幾歲,是個和藹、聰慧、文雅的女人”。伊麗莎白跟舅舅一家特別親近,這種親密往來想必讓她對舅舅一家的溫馨和睦深有體會,因此對這種家庭生活產生嚮往是再自然不過的。

因此,若一開始伊麗莎白並未被達西傷到自尊,從而對其產生了偏見的話,伊麗莎白也許能夠早點看清達西就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對象。

首先,達西有錢,伊麗莎白嫁過去後可以錦衣玉食;其次,達西出身於上流社會,教養儀表都是一等一的好,滿足了伊麗莎白的顏控屬性;再次,達西不喜阿諛奉承,他不喜歡別人拍他馬屁,也無意去奉承別人,這點正中伊麗莎白的下懷,因爲她本人也是不卑不亢的代表;再再次,達西從小就作爲家族的繼承人進行培養,才智方面自然也是高人一等,伊麗莎白不愁和他沒有共同語言;最後,無論對待朋友、家人還是下人,達西均無可指摘,熟悉他的人無不愛他、敬重他,伊麗莎白和他必定能夠琴瑟和鳴。

不過伊麗莎白和達西並非完美無缺,甚至他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缺點,但是難得的是,經對方指出後,兩人都可以改正過來。

從很多方面來看,伊麗莎白和達西是天作之合,而他們婚後也必定會美滿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