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培養如何發力?課工場產學研融合啓動人才培養新“引擎”

IFTNews:在今年福建舉辦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上,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成爲峯會重要議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峯會上更是力挺人工智能,他表示,“人工智能比2013年百度進入時是更大的產業。互聯網只是開胃菜,主菜是人工智能。是堪比工業革命的新的技術革命。”

事實上,不只是百度,隨着人工智能的不斷滲透與發展,人工智能的爆發爲諸多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與契機。

人工智能行業的“火”與“冰”

目前,各行業巨頭已積極將人工智能作爲重要戰略佈局,無論是谷歌的AI First,還是百度的All in AI,又或是騰訊的AI in all,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未來已來。

在宏觀政策向好的背景下,中國高潮迭起的互聯網科技創新、龐大的數據量、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大量的資本湧入,可以預測的是,中國人工智能賽道將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景象。

人工智能行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與技術的創新。一方面,看似發展迅猛的中國AI,行業人才缺屢屢遇冷,面臨着人才緊缺的諸多問題。

有數據顯示,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佔據51%,而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產業發展與人才供給極度不匹配。當前供求比已達到1:10,缺口達500萬,供需嚴重失衡。

之所以會出現人才極度短缺的局面,不僅僅因爲AI學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更重要的是必須經過大量真實的項目實踐,才能熟練地將人工智能運用於企業項目產品。而後者正是當前AI教育領域普遍的痛點。

課工場深化與高校合作  共同搭建校企共建新渠道

一方面,是光明無限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卻是AI人才的巨量缺口。這對國內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提出了巨大挑戰。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如何更能與市場需求接軌,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如何破題,已成了業界學界關注的重點。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方向人才百萬級的缺口,基於對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深刻理解和多年IT人才培養經驗,課工場探索出了一條教育優勢協調共享,與高校共同研究與探索產學研合作辦學、合作育人新思路。通過職業教育連接企業,開展產教融合發展、促進協同育人。

今年,課工場爲深化與高校的合作,牽手由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軟件杯”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 ,作爲大賽的出題方和評審方,課工場派出了業內頂尖的行業大咖團隊,通過走進大學講堂,讓前沿科技與在校大學生零距離接觸。這種帶項目和行業專家進高校的方式 ,建立起了“課工場專家團隊、企業方、大學生”良好的溝通渠道,受到了大學生廣泛好評。截止5月份,課工場已經走進包括西北大學、河海大學等在內在的30多所高校。與此同時,課工場已經在全國30多座城市建立了60餘家校區,合作院校達207所,線上學員超過150萬人。

在深化校企合作通路上,課工場在去年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佈的有關企業支持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基礎上,將集中自身技術實力,繼續加強與高校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等項目中的合作,攜手全國各院校,共同推進新一輪的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政、校、行、企多元協同創新發展,把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推向新的高峯。

課工場相關負責人表示,課工場將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導下,在AI教育領域不斷深耕,打通產業鏈、人才鏈,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集聚提供人才支撐,使人才精準面向產業需求和企業市場需求,努力爲提高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人才競爭力,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