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 C 與 K&R C (轉)

  C語言由Dennis M. Ritchie在1973年設計和實現。從那以後使用者逐漸增加。到1978年Ritchie和Bell實驗室的另一位程序專家Kernighan合寫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將C語言推向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出了譯本,國內有一些C語言書就是這本書的翻譯或者編譯。由這本書定義的C語言後來被人們稱作 K&R C。

隨着C語言使用得越來越廣泛,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人們日益強烈地要求對C語言進行標準化。這個標準化的工作在美國國家標準局(ANSI)的框架中進行(1983-1988),最終結果是1988年10月頒佈的ANSI標準X3.159-1989,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ANSI C標準。由這個標準定義的C語言被稱作ANSI C。

ANSI C標準很快被採納爲國際標準和各國的標準。國際標準爲ISO/IEC 9899-1990,中國國家標準GB/T 15272-94是國際ISO標準的中文翻譯。

ANSI C標準化工作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清除原來C語言中的不安全、不合理、不精確、不完善的東西。由此也產生了ANSI C與K&R C之間的差異。從總體上看,這些差異反應的是C語言走向完善、走向成熟。



--------------------------------------------------------------------------------

ANSI C 對 K&R C 的修訂
(本段根據《C Programming Language》和C語言標準整理。不求完整,希望列出最常見的差異)
  
  

對於源文件內部的標識符,有效的最小長度擴充到31個字符。文件間連接時,標識符的最小有效長度仍然爲6個字符。(許多實現都支持更大的長度)
增加了幾個新關鍵字:void,const,volatile,signed,enum。拋棄了老關鍵字entry。
在換意字符 \ 之後寫非規定的序列,其作用確定爲無定義。
規定8和9都不是八進制數的合法字符。
引進了數的後綴字符:整數的U和L,浮點數的F和L。
規定連續出現的字符串常量將被拼接在一起。
引進了“寬字符”的概念。
將字符也確定爲帶符號(signed)和不帶符號(unsigned)的。
丟棄了long float(原來作爲double的同義詞)。
引入了void類型,用 (void*) 表示通用指針的類型(過去人們通常用 (char*))。
對算術類型規定了最小表示範圍。要求每個C語言系統用頭文件(<limits.h>;和<float.h>;)說明實現中的具體規定。
引進了枚舉定義enum。
採用了來自C++的類型修飾符,如const。
規定字符串常量是不可修改的。
改變了算術類型的隱含轉換規則。
刪去了一些過時賦值運算符,如 =+。規定賦值運算符都是基本單詞,如 += 之間不能有空格分隔。
引進了與一元 - 運算符對應的一元 + 運算符。
指向函數的指針可以直接放在函數調用的位置,不必顯式地寫間接操作。
允許結構地整體賦值,作爲函數參數和返回值傳遞。
允許將取地址運算符作用於數組,得到的是指向有關數組的指針。
標準規定 sizeof 運算符的返回值爲 size_t 類型(某個無符號整型),這一類型在標準頭文件<stddef.h>;裏定義。同時在那裏定義的還有 ptrdiff_t 類型,它是指針減運算的結果類型。
規定取地址運算符不能作用於 register 變量。
規定移位表達式的類型爲其左運算對象的類型。
允許建立指向過數組末元素一個位置的指針,以及對它的算術運算和關係運算。
(從C++)引進了包含參數類型的函數原型概念,引進了變長參數表函數的概念。仍允許老的形式,但僅僅是作爲過時形式保留。
標準規定任何局部聲明的作用域僅僅是當前的塊(複合語句)。
規定函數參數作爲加入函數體(複合語句)的聲明,因此不能用變量聲明去覆蓋。
有關名字空間的規定:所有結構、聯合和枚舉標記在一個名字空間裏,標號是另一個名字空間。
聯合變量在定義時也可以初始化,規定初始化其第一個成分。
自動結構、聯合和數組也可以初始化,但限制其初始化方式(其中只能包含常量表達式)。
帶大小描述的字符數組也可以用大小與之相同的字符串常量初始化(結束的 \0 被刪除)。
開關語句的控制表達式和case標號可以是任何整型的(包括字符類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