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IT行業現狀怎麼樣,發展前景怎麼樣?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正在有力地推動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一是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導致芯片的運算能力及性能價格比繼續按幾何級數的定律增長,從而爲大規模、多領域的數字化信息的加工處理、傳遞交流創造了條件;

           二是軟件技術的高速發展,使芯片和計算機硬件具有了智能,從而成倍地擴大了計算機技術的功能和應用範圍;

          三是在微電子、軟件和激光三大技術的推動下,通信技術加快了從模擬向數字、從低速向高速、從單一語言媒體向多媒體的轉變;

           四是計算機、通信與媒體技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正在將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基於該網絡上的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診療、電子政府、移動辦公和家庭辦公等計算機互聯網的新應用不斷湧現並得到大力發展。 信息技術日益廣泛地深入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將使IT產業在數字化革命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發展。

           IT行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中國信息產業已經度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2005年我國信息
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8411億元,我國信息產業已躍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其中,IT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865億元,預計到2008年,其規模將達6308億元,成爲國民經濟中最富活力的領域之一。

           中國IT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IT產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產品的製造、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的推廣應用等。經過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已形成了較爲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全國電子工業總產值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電子產品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其中收錄音機、電話機、彩電、彩管、音響設備、VCD和一些基礎元器件的生產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相比較歐美IT企業以及後起之秀的日本、韓國,中國IT製造業還處於產業的下游。中國許多從事加工、裝配的IT企業深受價格戰、高額專利費等問題的困擾。同時,隨着世界上其他不發達地域的開發,中國IT製造業原來具有的勞動力和資源便宜優勢也面臨着愈來愈激烈的競爭。
          與IT產業緊密相關的中國電信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從1989年到1999年業務總量增長了35倍,年平均增長率爲43%,爲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同期公用電信網的總資產增長了大約35倍,以每年43%的速度在增長。
          中國已初步建成了8縱8橫的光纜傳輸骨幹網和大部分本地光纜網。通信網完成了從人工向自動,從模擬向數字,從單一業務向多樣化業務的轉變。整個通信網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公用電話網的規模擴大了15倍,十年間電話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中國IT行業發展展望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信息化已成爲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證。世界範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信息技術進步,必將對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衆所周知,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和倍增器。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三定方案”,信息產業部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積極有效的宏觀管理,振興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件業和通信運營業,爲各部門、各行業提供先進的信息技術、裝備與網絡服務,從而達到推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的目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