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個人價值

2019-11-09

  最近出了華爲胡玲一檔子事兒,在這個關鍵節點把華爲再次推向的輿論風口。雖然,在互聯網的圈子很關注這件事,但是,相信並不會有太多人會因爲胡玲的言論而堅決抵制華爲。似乎大家都心知肚明,華爲給員工超量工作,給出市場上兩三倍的回報,兩個字:公平。反而,我覺得華爲是一家很實誠的公司,任總都親自說了,公司不是家,不搞虛的,打工就是做生意,錢貨兩清。不要有感情。像阿里、華爲,因爲給錢足夠,雖然加班嚴重,在當前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下,員工仍心存感激。能在這個城市紮根,真的是”福報“啊。最後,此事以總裁最後發文,胡玲離職爲結束。對此,我相信很多人會感慨良多的。

  技術出身的胡玲最後呼籲:奉勸各位兄弟,不要相信HR,他們沒有誠信。我想,多數基層員工本來就不相信HR吧,也不能說不相信,應該說,有些問題本來就難以解決。HR是管理層,監管層,本來就與工程師屬於不同陣營。HR也不敢承諾什麼。很多問題,本來也非中層管理能夠解決的,公司存在的問題,本就是高層的”意願“,或者說是爲達成某種目標帶來的難以解決副作用。反而要求下層員工來解決問題,緣木求魚吧!公司希望基層員工提出建議,當然是好事。至於成效,就很難說了。公司的問題,表面上是事情的問題,難道,核心不是人的問題嗎?民意不達天聽,不應該去解決途徑的問題嗎?這個問題不解決,誰願意說話?

  關於公司文化建設,當然是公司每一位員工都建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統一的價值觀爲好。我不喜歡稱之爲“公司文化”,因爲“文化”這個詞太重了,有的國家甚至都沒有自己的文化,你確定一家公司能夠承受的起?我更傾向於稱之爲“價值觀”。所謂文化,無非是想指導員工,在某一問題之前,能提出相近的解決辦法,能做出相近的行爲。而價值觀直接引導着行爲。至於人生觀、世界觀,公司還能去要求什麼嗎?華爲阿里的文化有好有壞,對誰好?對誰壞?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壞?對於一些學習華爲、阿里的公司,我覺的有一句話一定要說:學東西一定要學全。對於那些學的未得其旨的公司,工程師朋友要擦亮眼睛。

  公司想要工程師成長,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能力。會提供很多種措施。但是,一些措施可能效果不好。就底層技術層面而言,多數知識都是自己用業餘時間學習的,項目實踐上的經驗,需要時間來積累,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對於底層的技術與知識,需要的就是業餘時間,公司996,現在房租又貴,想省點錢買房子、買車有錯嗎?回到家就十點多了。這種困難是可以被忽略,被意志所克服的嗎?哪兒來時間來提升自己?對於項目經驗,不做項目哪兒來的經驗,不帶領項目哪兒來的領導經驗?想讓員工立地頓悟,被人醍醐灌頂嗎?在人力資源的觀念中,我們可以制定一些流程、規範,指導原則,就能讓一個兩年經驗的工程師來做五年經驗工程師的活兒。在工程師眼中,這是行不通的。但是,或許工程師對於項目而言,本身就不重要。工程師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你沒有那麼重要。

  關於996,杭州的996是真的嚴重。我一直不認爲杭州的互聯網行業很發達,雖然比武漢、成都這樣的城市要好,卻沒有網上評論的那樣好。我的朋友,除了在這四五家大公司輪流跳一次,漲工資,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最好跳到小公司當主管。對於三十多的年紀,輸出價值最大的階段,都是憂心忡忡。對此抱有美好希望的同學,需要謹慎。特別是17年之後,杭州大大的進步了一次,生活成本已經上升很多了。

  35歲問題。正好說明了,所謂的工程師經驗,對於一些公司而言,沒有多大意義。這些年,計算機行業湧入了太多的工作者,內卷應該說比較嚴重吧。提升個人價值吧,一些招聘的人又說工作經驗沒有用,他們更在意的是管理經驗。所以,做個不太恰當的建議吧:後來的同學,多學習管理的經驗吧!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熱風》

  以此讚揚敢於說真話的人!

如果有任何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2019/11/15 13:49
    這幾天,華爲放出風聲,雙11給員工發放 20億的獎金。這種做法,真的很“華爲”。在對美國整個國家的封鎖下,華爲挺過來了,中興也挺過來了。發獎金,正好消去HR事件的影響。所謂“狼行千里喫肉”,沒肉喫的狼,還打什麼仗。
[ 主頁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