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大全(5)之面向對象設計

設計的層次:

1、劃分成子系統

2、劃分成模塊

3、劃分成子程序

4、子程序內部的設計

結構化設計的組成:

1、系統組織。系統被設計成幾個黑盒子,明確定義的子程序和模塊、接口的實現細節對其他子程序來說都是隱含的

2、開發設計的策略

3、評估設計準則

4、關於問題的明確說明,是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

5、表達設計的圖形和語言工具,包括PDL和結構圖


面向對象的關鍵思想:

1、抽象

2、封裝

3、模塊化

4、層次結構和繼承性

5、對象與類

面向對象的設計步驟:

1、識別對象及其屬性,它往往是數據

2、確定對每個對象可以做些什麼

3、確定每一個對象可以對其他對象做些什麼

4、確定每個對象對其他對象來說是可見的部分,哪一部分是開放的,哪一部分是專用的

5、確定每個對象的公共接口

一個面向對象系統通常有至少四類對象:

1、問題域要素

2、用戶接口要素

3、任務管理要素,指計算機本身的對象,包括實時任務管理程序、硬件接口、通訊協議等

4、數據管理要素,包括保持一致的數據。包括數據庫以及其相聯繫的所有存儲、維護和檢索等功能


面向對象設計與結構化設計的主要區別是:面向對象設計在較高抽象層次上要比結構化設計有效。

面向對象設計主要是設計模塊數據和對數據操作的集合,非常適用於從最頂層分解系統。當你識別出對象的接口並開始編碼時,往往會轉換爲結構化設計。

受歡迎設計的特點:

1、智力上的可管理性

2、低複雜性

3、維護的方便性

4、最小的聯繫性(高內聚,低耦合)

5、可擴充性

6、可重複使用性

7、高扇入:對於一個給定的子程序來說,應該有儘可能多的子程序調用它。

8、低或中等程度輸出:對於一個確定的子程序來說,它所調用的子程序應該儘可能的少。

9、可移植性

10、簡練性

11、成層設計

12、標準化技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