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著名的管理法則

發表時間:2009-9-5 12:55:58  發表者:馮國馨

一、木桶法則:

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要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體效應),需要的不 是去增加最長的那塊木板長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補齊木桶上最短的那些木板,這就是管理上有名的”木桶”法則。企業管理也是如此,要提高企業的效益,就必須狠 抓薄弱環節,否則單位的整體工作就會受到影響。人們常說”取長補短”,即取長的目的是爲了補短,只取長而不補短,就很難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應。

二、”一分鐘”管理法則:

目前,西方許多企業紛紛採用” 一分鐘”管理法則,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內容包括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讚美及一分鐘懲罰。具體地說:1、”一分鐘目標”,就是要求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將自 己的主要目標和職責隨時記在一張紙上,每一個目標及其檢驗標準都應該在250 個字內表達清楚,一個人在一分鐘內能讀完。這樣不僅便於每個人明確自己爲何而幹、如何去幹,而且還可以據此定期檢查自己的工作業績;2、”一分鐘讚美”, 就是領導要花費不長的時間,及時對員工的業績加以讚美,這樣可以促使每位員工明確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起到一種激勵和鞭策作用,充分激發員工 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不斷向完美的方向發展;3、”一分鐘懲罰”,是指對於應該做好但卻沒有做好的事情,領導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及時批評,指出其錯誤,然 後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滿的是他此時此地的工作。這樣可使做錯事的人樂於接受批評,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效果,避免類似錯誤的再度發生。

三、”熱爐”法則:

“ 熱爐”法則不僅形象地闡述了規章制度的權威性,而且活靈活現地描述了懲處所需掌握的原則:(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這 就是懲處的警告性原則。管理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制度教育,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處。(2)每當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火灼傷,這就是 規章制度的權威性。也就是說只要觸犯單位的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這就是懲處的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 爲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爲的目的。(4)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這就是規章制度的公平性原則。

四、”金魚缸”法則:

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裏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這就是管理上的” 金魚缸”法則。”金魚缸”法則運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須增加規章制度和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有了透明度,管理者的行爲就會置於員 工的監督之下,就會有效地防止管理者濫用權力,從而強化管理者的自我約束機制。同時,員工在履行監督義務的同時,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得到極大的提 升,而敬業、愛崗和創新的精神也必將得到昇華。

五、”南風”法則:

“ 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吹得人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爲了 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溫暖如春,隨之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則寓言 形象地說明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柔性勝於剛性。管理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員工,以員工爲本,多點”人情味”,少點官架子,盡 力解決員工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員工真正感覺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六、”刺蝟”法則:

“ 刺蝟”法則講的是: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爲各自身上都長着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舒服。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 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又不致於被扎。”刺蝟”法則就是管理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心理學研究認爲:管理者要搞好工作,就應該與員工保持親密關係,這樣做可以獲得他們的尊重。與員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不僅可以避免員工之間的嫉妒和緊 張,而且可以減少他們的恭維、奉承、行賄等行爲,防止與員工稱兄道弟、喫喝不分,並在工作中喪失原則。事實上,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給人的是”距離美”的 感覺,管理上也是如此。一個原本很受員工敬佩的管理者,往往由於與員工”親密無間”,就會使自己的缺點顯露無遺,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嚴肅性,不利於對 其更進一步的管理。另外,”刺蝟”法則還啓示我們,彼此間的親密協作是必不可少的,員工之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管理者之間,儘管每個人都有其特點和個 性,但各自爲戰在工作中卻是不可取的,”獨木難成林”、衆人划槳開大船就是這個道理。線務局的工作千頭萬緒,各位局領導、中層幹部、管理人員,各區域局、 各部室都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立足本崗、發揮作用,同時也要注意分工不分家、補臺不包辦、到位不越位,切實形成合力、發揮團隊作用。

七、”青蛙原理”:

關於” 問題管理”有個著名的”青蛙原理”,說的是如果把一隻青蛙扔進沸水中,青蛙肯定會馬上跳出來。但是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入冷水中逐漸加溫,青蛙則會在不知不覺 中喪失跳出去的能力,直至被熱水燙死。這個原理是用來形容企業中存在的兩種性質的問題,即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人們對顯性問題的反應就如同青蛙對沸水的反 應一樣,會馬上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地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而隱性問題由於自身的隱匿性,不易被發現,往往是等到發現時,已經對企業釀成了嚴重的損失。這 就啓示我們,很多線路障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問題日積月累的結果,有客觀的,但是也有主觀的,跟我們的部分線務員在巡迴或隨工配合中的麻痹大意有關,聽任 一些小問題長期自由發展,最終釀成了影響線路通暢的大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潛在的問題,而不是等小問題變大了、危機降臨了再 臨時抱佛腳。

八、鮎魚效應:

“鮎魚效應”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小漁村的漁民靠到深海捕捉沙丁魚(一種比較懶的魚)爲生。但由於捕魚點距離陸地比較遠,漁民捕的魚運回漁村 時,往往死掉大半,很難賣出好價錢。只有一個漁翁,他運回陸地的魚,都是活的,總能賣出好價錢,但是他從來不讓人看他的魚艙。直到他死後,好奇的村民才發 現,原來他的魚艙裏總是放着一條鮎魚。由於鮎魚是以捕食沙丁魚爲生,所以鮎魚在魚艙裏會不停地追逐沙丁魚,結果一些老弱的沙丁魚被喫掉,但其他的沙丁魚由 於總在不停遊動,所以都活着到岸。而其他漁船所捕的沙丁魚靜止不動,結果一大半都會死掉。這個傳說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 一個企業缺少活力與競爭意識,沒有生存的壓力,就如同”沙丁魚”一樣,在”魚艙”裏混喫混喝,必然會被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一個員工也是如此,長期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必然會成爲時代的棄兒。

九、”走動式”管理:

這種管理方式屬於最典型的柔性管理,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求企業的管理層要經常深入到基層和員工羣衆中去,體察民意、瞭解實情,與員工打成一片,從 而增強領導層的親和力和企業的凝聚力,激發員工的自豪感、自信心,起到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理想效果。”走動式”管理啓示我們:一個整天忙忙碌 碌、足不出戶的領導決不是好領導,而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領導也不是好領導,只有削掉”椅子背兒”,從辦公室中解放出來、深入基層與員工羣衆中去,才能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