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道初等幾何題目聊聊作爲工具的數學

作爲一個在杭州的流民,每週末才能回家,早上例行家務,做完後例行刷10分鐘手機,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幾何題,原題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哈哈,這正是我的菜,一直都是,遂放下手機,拿了幾張打印紙,開始比劃。

這等題目背後一定暗藏着某種奇技淫巧,必須作出輔助線才能真相大白,我先後嘗試了:

  • 過C做CG平行於AB…
  • 在AD上截取一點G,使得AG=AB,則三角形AGC等邊…
  • 過A作AG交DC於G,使得角BAG=60度…

其中最後一個奏效: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很容易證明ABG\triangle ABG等邊,由於AC=AGAC=AG,則可求AGC=80\angle AGC=80,進而DGA=100\angle DGA=100,這就好玩了,簡單掐指一算,DAG=40\angle DAG=40,我靠,AG=DGAG=DG,所以,GBD\triangle GBD等腰啊,所以,BDG=180402=70\angle BDG=\dfrac{180-40}{2}=70,最終,BDA=7040=30\angle BDA=70-40=30

這一趟下來,豐滿的很!我對這等奇技淫巧暗喜,從中學時代開始,我就驚歎於這等把戲,並且踐行之,直到今日,我日常工作中,依然熱衷於這種,詳情參見我之前的文章。

由是我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我中學期間雖然數學競賽能獲獎,但高考失利,如今雖然能解決棘手問題,但不會編程…

如果BAC=81\angle BAC=81怎麼辦?哈哈。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爲了弘揚傳統歐幾里得幾何學中衆等奇技淫巧,更不是爲了將此表述爲所謂的藝術,雖然,在古希臘,這種技巧往往是貴族的娛樂活動之一,但真正的數學,必然是工具化的,思想化的。

我們需要一種工具。

這就是解析式,在笛卡爾座標系中,這種問題便化作了一種流程化的算法,只需要記住簡單的幾個規則,這種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即便BAC=82.3479\angle BAC=82.3479也無所謂。

隨便選擇一個原點OO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本例我選擇BC的中點,並設OC=1OC=1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很容易用點斜式求得直線DCDCADAD的方程:

Ldc:y=tan30×(x1)L_{dc}:y=\tan 30\times (x-1)
Lad:ytan50=tan70×xL_{ad}:y-\tan 50=\tan70\times x

進而兩個方程聯立得到點D的座標:

D:(tan30+tan50tan30tan50,2tan50tan30tan30tan50)D:(\dfrac{tan30+tan50}{tan30-tan50},\dfrac{2tan50 tan30}{tan30-tan50})

接下來用兩點式求的直線BDBD的方程,最終用夾角公式求的直線BDBDADAD的夾角。

是不是降維打擊!

一道精心設計的題目,在三角形以及其角度之間被隱藏了太多的信息,就好像捉迷藏,只有作出正確的輔助線才能讓人恍然大悟的題目,在解析式面前顯得如此蒼白!

在解析式面前,甚至不需要挖掘出圖形背後隱藏的等邊三角形,隨便一個人,只需要機械化演算,就能得到結果,這就是力量。

哦,對了,還有諸多類似 求陰影部分面積 的題目,也是隱藏了很多非常狠毒的把戲,然而在解析座標系裏的微積分面前,一切都將暴露,任何把戲都是無力的。

雖然解析式和微積分讓人覺得枯燥,顯得毫無技巧,但是它們確實是推動現代科學進步的工具,是的,它們真正將數學工具化了,數學不再是一種思維遊戲,不再是捉迷藏的把戲,而實實在在成了扳手榔頭…

哦,還有,計算機不會自己想到歐幾里得幾何的奇技淫巧,但它卻可以完成規則更簡單的解析式運算,到底什麼是智能呢?

本質上,解析式就是把世界擺在了一個規則的網格里,你挨着數數就可以,遍歷雖然低效,但總是可行的,而把戲並非每次都奏效,它是需要條件的…


浙江溫州皮鞋溼,下雨進水不會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