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身邊的“高情商”們

人們渴望被理解——這是一種基本的需要——喜歡清晰直接表達自己的人,更容易被人理解,從而感到快樂和滿足。就像約翰·列儂(披頭士創始人)那句出名的言論:直接和誠實可能無法給你帶來“許多”朋友,卻能給你帶來“對的”那幾個。

 

 

 

被嚴重高估的“情商”

原作者:Adam Grant Emily Esfahani Smith  譯者:劉驍璇

自從情商的概念在1990年被提出,就被許多領導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學家視爲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關鍵。情商即我們通常所說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一種能夠識別、瞭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的能力

作爲現代社會的一種“軟實力”,情商的地位被越擡越高,在學校、公司被大力推廣。我們這樣教育自己:高情商能幫助我們處理好各種關係,從而在任何場合都遊刃有餘,遠離爭議、免於困境。更有很多人會說,智商沒有用,情商高才最重要。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情商固然重要,但是鼓舞他人和操縱他人這兩種行爲只有一線之隔。研究已經表明,當人們過分鑽研如何使用情商,會有操縱他人的危險,心術不正的人完全可以控制他人的情緒,誘導他們做一些有違自身利益的事情。

倫敦大學的Martin Kilduff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研究了過分追求情商可能導致的害處。他們發現,許多高情商的人善於僞裝、隱藏真實的自己,爲了個人利益故意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操縱他人,這樣的橋段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蠱惑他人:

敬畏效應 | Awestruck Effect

有一種過度注重情商會帶來的負面效果,被稱爲“敬畏效應”(Awestruck Effect),也被稱爲驚嚇效應(dumbstruck effect)。

一些情商很高的人,善於在談話、演講時使用技巧感染他人。如果你的溝通是抱着高尚的目的,就會取得好的效果,比如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講。然而,劍橋大學Jochen Menges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當一名演講者飽含激情地講述鼓舞人心的內容時,聽衆們不會注意其實際傳達的信息,也很少能記住具體的內容。而更諷刺的是,聽衆們由於受到了情緒的感染和觸動,會宣稱自己能將演講的內容複述得八九不離十

敬畏效應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試想,如果一名領導者的價值觀與羣衆實際上是背離的,但由於善於掌控情緒,爲了私利而混淆視聽、操縱大衆的情緒,讓他的追隨者停止邏輯思考,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後果不堪設想。

歷史上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曾有一名獨裁者,花了多年的時間來研習身體語言對於煽動情緒的影響力,不斷操練自己的手勢、動作。他在演講的時候擅於戰略性地表達情緒,甚至在需要的時候,會流下動情的淚水,因此獲得了無數擁躉——他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Stéphane Côté及其研究團隊在大學校園內開展了一項針對馬基雅維利主義(注:馬基雅維利主義是三種黑暗特質之一,表現爲喜歡冷酷地欺騙和操縱他人。根據測量的分數,評估出員工們在工作中耍弄權術、戰略性控制情緒的能力。結果表明,那些在馬基雅維利主義測試中的危險係數越高的人,情商越高,即兩項指數成正比他們傾向於利用高情商壓制對方,實際上在削弱其他同事的利益。

也許,我們對情商學盲目崇拜的行爲,本身就體現了“敬畏效應”的危害。洛桑大學的John Antonakis教授所說,“還未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對情商的趨之若鶩和實踐操練已經走在了前面。”

造成雙向誤解:

透明度錯覺 | Transparency Illusion

也許你覺得,只要不存壞心,不誤入歧途,掌握情商就能讀懂他人的情緒,工作生活就能一帆風順。但其實,即便出發點是好的,過多地注意情商也可能會引發他人的誤解,影響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社會心理學家 Heidi Grant Halvorson研究發現,當你試圖傳遞給他人信息時,他人接受起來,就可能變成了截然不同的解讀。

大多數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他人眼中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存在着一個很大的落差,這個落差可以被稱爲“透明度錯覺”(Transparency Illusion) :給予信息的一方相信,他們的意圖都已經表達得明明白白,儘管他們並沒有真的把這些意思表達到位。每一個人都假設彼此之間的溝通是透明的,認爲自己就算沒有把話說透,對方也能瞭解自己的意思;但事實上,對方根本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理解。——這是爲什麼兩個人之間的互相瞭解如此困難的重要原因。

1998年的一個實驗中,研究對象被要求在實驗室中進行模擬談判,每一組選擇一個特定的主題作爲談判的目的,但是在談判過程中保密。結束後,乙方要說出甲方談判的目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的透明程度。結果,只有26%的乙方回答正確,但是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甲方認爲,在談判過程中他們已經完整清晰地表達了他們的意圖

當一些人過分考慮情商,認爲自己在使用一些“人際技巧”,試圖巧妙地傳達自己時,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

你擺出“我受了傷害”的臉,以爲對方會主動像你道歉,結果別人把你的表情解讀爲“我完全沒有受傷”。

你回到家,妻子做了一桌的飯菜,以爲埋頭大喫就是對妻子手藝的欣賞,妻子卻以爲你毫無讚賞之意,而獨自生悶氣。

你故作聰明,送999朵玫瑰到ta樓下,以爲會對方會驚喜,對方卻因爲這種唐突的行爲而感到尷尬。

這其實也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認爲應當婉轉,很多話不要說透。其實,心理學家Halverson建議,如果你希望更好達到彼此的理解,直白、清晰、明確地表達意圖而不是釋放模棱兩可的信號,希望對方花更多的功夫來理解。因爲,你控制不了別人如何理解,你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如何表達,清晰直白的表達也許一時會引起對方的情緒,卻能避免出現長期的問題。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高情商

既然情商會矇蔽我們的雙眼,高情商與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心理學研究者Dana Joseph(中佛羅里達大學)聯合Daniel Newman(伊利諾伊大學)分析了各種高情商和工作表現之間的關聯情況。他們研究了分佈在191種不同職業中的幾千名員工,發現有一些職業是需要一定的情商技巧的(注意:只是適度的),例如銷售、房產經紀、客服代表和諮詢顧問等。因爲這些工作很大一部分內容在於感染和說服對方,或與對方維持好的關係,從而達到目的。他們需要了解如何揣摩對方的心情、同時調節自身情緒,由此才能在高壓的環境、業績壓力下更有效率,面對客戶更友善,總體表現更好。

然而,在另外一些(低情感需求的)職業,比如機械師、科學家、會計等,過多追求情商反而是負擔。因爲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精力應該更多地花在專業上,而非人情世故。如果你的工作是數據分析或者汽車維修,花時間解讀對方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都會讓人分心。

換句話說,對於你做好工作本身來說,並不需要過多地使用情商,否則就是本末倒置。

最後,還有一個事實:你對於自己的情商高低,並不能做出準確的評估。如我們之前曾經談到過的,無知的人往往會自以爲聰明,曾有學者研究過,對於“我能辨認出人們是怎麼想的,就算他們沒有告訴我”和“我非常善於安撫別人緊張的情緒”這樣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得到客觀準確的答案?結果發現,一個人的能力是無法被自己精確評估的,很有可能,你以爲自己情商很高,但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嚴謹的研究指出,情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高估了。情商(就像其他任何技巧一樣)是一把雙刃劍,而且,它終究只是一項技巧。所以,對於大力鼓吹情商的行爲,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如Kilduff教授所言,“情商被捧上天的時候,需要與之匹配的道德品質來約束。”

研究人員還發現,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那些喜歡清晰、直接地表達自己想法的人,比那些猜不透的人要幸福快樂很多,也對各種人際關係更加滿意。人們渴望被理解——這是一種基本的需要——喜歡清晰直接表達自己的人,更容易被人理解,從而感到快樂和滿足。就像約翰·列儂(披頭士創始人)那句出名的言論:直接和誠實可能無法給你帶來“許多”朋友,卻能給你帶來“對的”那幾個。

Be direct. Be honest. This values more than any interpersonal skills.

以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