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幾個小時內觀自己賊上癮!奶酪和活着爲了啥?-corona virus和紐約還有瑜伽的故事序列5

2020-03-24 to 25

在紐約感覺很年輕,創業community很多都是比我看起來老很多的,讓我感覺年輕;碰到70歲男人,張口閉口我女朋友如何,很常見,讓人充滿希望,70歲開始第幾春很正常,猶如紐約忘年交一樣,75歲還和比自己小11歲男友結婚,在 Montreal躲避紐約的災情!

今天嘗試線上meditation,一個頭發凌亂支棱着的年輕男士帶領,我心有成見的想“你是另一個loser嗎?”太過分了,他問我冥想經驗,我說幾年堅持vipassana,他說hardcore!我理解這種冥想都是20分鐘最多,早餐後坐在燦爛的陽光裏我也OK,每件事都要體驗一下,週末體驗一次weekend ashtanga retreat,省得出去冒險浪,都是virus,all over the city!之前如果沒有被感染是幸運,也是一個我喜歡的老師David,新的體驗。每件事都是第一次就很有意思,不見得繼續參加,這個冥想我就算了。

24/3早晨moonday我還是繼續練習,中間7點是Eddie chanting,伴隨練習,人的本性都需要community,感覺歸屬於一個羣體不至於太孤單,但每進入一個羣體發現都不是自己完全接受和被接受,就在一邊觀看,現在好了,人和人之間最怕接觸,都遠離,線上更是各種迷霧,可以完全無所顧忌的旁觀。頭腦決定一切,可以假象一切,猶如私人定製的課程。今天早晨3個小時都是跟誰eddie課程,6點是簡單的pranayama,之後chanting,然後休息工作cafe,7.30開始primary,第一次線上primary,非常好的嘗試,eddie指令乾淨利索,讓我感覺如此幸運可以加入,不會浪費時間,而且1月底mysore led結束已經近兩個自己練習,難免miss很多細節和耽誤時間,規範化的練習很有必要,就是時間有些晚,通常我都是6-8,7.30開始平時基本都結束了,但規律和變化人生都需要穿插,缺一不可,不可執拗,再一次感覺幸運!3個小時跟着Eddie線上課,人在軟弱和迷惑的時候對老師容易有情節,猶如一個迷路的人對於guru有attachment一樣,我見得還少嗎?特別希望有個心靈的依靠,一個支撐的羣體,哪怕只是線上的,線上的更好,沒啥風險,可以任意寄託無需接近,盡意臆想沒啥後果。我大學單戀的習慣可以重新拾起!

國內兩個弟弟同時發信息給我說:美國中國人都買槍自衛,有的見到中國人的就打!我感謝他們關心,心想兩個人肯定同時看到類似的新聞,而且興趣癖好選擇類似,其他人沒人如此擔心,紐約更是一個尊重每個民族的標誌性城市,即使有對於華人和corona聯繫產生的情緒也不會表露出來。

昨天24/3第一次買cheese,一個小的心動但是和三代人變化有關,我媽媽完全乳糖不耐,聞到乳製品味道就噁心,在美國和我呆三個月完全拒絕各種有可能星點乳製品配料的食物,所以很難啊,瘦了15斤,只能自己做飯和去中餐館;而我的侄子從小就無乳製品不歡,超級喜歡cheese,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我帶他去西餐館。我自己處於中間,演化過程是小的時候接受不來乳製品基本是vegan純素食,到了大學開始可以喝牛奶喫雞蛋和肉製品雖然不喜歡最後還是迴歸素食,但到了工作時候,開始接觸西餐慢慢接受牛奶酸奶但不喜歡cheese,到了丹麥科漢森做GM每天開始品嚐酸奶,激發啦對於酸奶的超強熱愛,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和國家都去超市買當地酸奶從而瞭解當地人的發展程度,和酸奶的配方質量是否vegan密切相關。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奶酪的,到了瑞士工作的時候,瑞士人晚餐常見的就是冷餐:奶酪和sausage,麪包,我慢慢的喜歡奶酪作爲配料的食品和奶酪配紅酒(還喝酒的時光,聽起來挺美好的),只要不是blue cheese都可以接受,尤其喜歡意大利的ricotta,西西里島最佳,人的口味會逐漸演化,人體腸道慢慢發展可以消化乳製品的酶,但是液體牛奶基本不喝,還是腸胃脹氣,因爲我們接觸得到的都不是完全沒有添加的,對腸胃還是有刺激。紐約在“封城”之前外面喫飯都會有cheese,所以重來自己不會超市裏購買,也對不上號,餐廳裏好喫的cheese超市裏長啥樣,現在10天沒有機會喫到竟然第一次自己買,好在對面的當地食品店裏就有至少30種cheese,看着都不錯。我們都在變化,只有我媽媽還是不能接受哪怕一丁點乳品。

佛教講的不動心和隨便心動都不是最好,需要意識到實際存在的情感,不要走任何極致,可以尋求平衡,這就是真諦了,都沒啥大不了的,接受就好,corona,工作,人生意義,有和沒有,都沒啥大不了的,發生,發生中,也會過去,大多數的我們都會感受一番,迴歸原態,有幾個可以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把這場危機作爲一個新開始!

Chogyam談到spiritual materialism,直擊中心,每句話說的都是現在,雖然是1970年的發生,我們還是在做重複的事情,疑惑同樣的問題,自詡spiritual,其實無法脫離materialism,同樣和佛法一樣,兩者都是存在的,缺一不可,無需一定要走哪一條路,均衡一下,接受生活帶給我們現實的挑戰和靈性的挑戰,爭取兩者不衝突。

這種日子裏不比平時多想活着爲了啥?Eddie分享印度philosophy:

Dharma: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any thing; the dutie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our purpose.

Artha: Aim, purpose, utility, motive, use, the gaining and maintaining of wealth

Kama: Desire, pleasure in alignment with dharma, fulfillment

Moksha: Liberation

我的理解,dharma是我們爲人的責任,做對的事情,做個好人,講究人德,不見得是道德,道德是社會樹立的,我們生而爲人要知道什麼是對與錯,絕對不是人云亦云附庸權威,要知道本性需要我們做什麼。

Artha就是生活,保證不給他人社會添負擔,自己可以獨立甚至可以照顧他人,包括工作,養家餬口,對於某些人必須有些意義,成爲總統,奉獻他人,提升社會,對於另外一些人就是過個好日子,都OK,沒啥對錯,但要能夠獨立。

Kama就很有意思,很多人理解爲要享受各種樂趣,包括性,金錢,酒精,甚至毒品,名譽帶來的愉悅。我認爲一切都要在不傷害他人,社會,環境,自己的情況下享受愉悅,很多愉悅對自己都是傷害,因爲無力自拔永久要求重複,最後都是傷害。有什麼pleasure不傷害他人,例如一個人欣賞自然,保護環境,過一種身心自由的生活,同時可以有能力過這種生活,也是kama。

Moksha就離我們很遠,解脫,自由,佛陀實現了,我們就算了,還是先把dharma做好,過明白artha,kama不傷害他人,一直敬仰moksha!

我琢磨天氣好一點繼續刷牆,涼臺上允許刷的地方,上癮!公寓給了我三頁紙關於涼臺哪些地方可以刷,用啥允許的顏料,我看了幾次破破爛爛的涼臺,試圖理解爲啥這麼多規矩,coop就是事多,你有本事把人管管好啊,現在有case大家都不敢離開家門,還管我刷牆用啥油漆號,沒正事!

好友一家人公園裏散步,我們一東一西,避免見面,人最危險,和大自然還是可以共處的,疫情過後估計都獨立特行更嚴重。

今天線上聽kabat zinn博士課,真沒啥聽頭,他間歇的時間我以爲在睡覺,也許是冥想,沒給啥具體方案啊,老人家不停感嘆crisis是人類巨大災難,誰說不是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