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愛立信專利戰看大陸企業生態

 據說愛立信起訴中興前幾天總裁曾經拜會咱們的部長,會中提到可能要起訴中興,部長隱晦的表示希望私下和解,可惜沒幾天愛立信還是正式提起了訴訟。

 部長的做法沒有錯,因爲前幾年都是這樣做的,愛立信也沒有錯,因爲利益的需要,中興更沒有錯,因爲這是追趕甚至超越競爭對手的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其實中興是否侵權並不關鍵,因爲通訊行業本身便是標準密集型,從模擬、GSM到現在的3G、4G一脈相承,早期的專利大都被愛立信、Nikia、Moto等歐美公司壟斷,侵不侵權不關鍵,關鍵在於中興有沒有足夠多的專利反訴對方,從而實現與對方交叉授權。

 PCT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一個企業國際創新競爭力的權威指標。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官方網站歷年公佈的數據,中興PCT年度申請量和排名連續5年大幅跨越。自中興2006PCT排名首度進入全球TOP100以來,迅速從52位、38位、23位,一路拉昇至2010年的全球第二位。和華爲一起成爲中國企業中的領頭羊。(華爲在2010年排名第四,2009年第二,2008年排名第一),可見中興通訊並不缺乏專利,也有足夠的本錢與愛立信好好打一場知識產權官司。

 1998年德州儀器曾經起訴三星侵犯了Memory的專利,當時法院判決三星賠償TI近10億美元,現在三星的Memory已經全球領先,TI卻已經退出了這一行業,作爲後來者在IT及通訊行業超越領先者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技術領先,後來居上在知識產權上佔據主導。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字來看2010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高達81.5萬件,與2009年相比增長40%,其中大陸公司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3.5萬件,而企業在專利授權所佔份額從2005年的24%到2010年已經上升至53%,數字說明大陸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進步,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只能說明大陸之前在知識產權上的積累也非常薄弱,下圖是2010年大陸內地企業專利授權前十位,數據顯示華爲、中興等企業已經遠遠領先於大陸其他企業。

i2s5glw

 大陸企業專利數量的提升只能說明專利意識的提升,並不意味着可以與競爭對手抗衡,隨着企業的做大做強,知識產權訴訟肯定會越來越多,自從2008年開始中興通訊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並沒有阻礙中興通訊業績的大幅上漲,之所以如此源於這些年深厚的專利資源儲備,爲建立強大的專利資產儲備,這些年中興通訊一方面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一方面每年都投入巨資在多層次、跨業務領域的技術開發,通過多來源、多渠道,擁有與享有的方式擴大自己的專利儲備,知識產權糾紛的增多側面驗證了這些年中興的成長和強大。

 知識產權糾紛不可怕,逃避只會讓已經或即將獲得的市場丟失,不斷加強自身的專利儲備,積極應訴實現與對手專利的交叉授權甚至領先之後起訴競爭對手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興做到了、華爲做大了,大陸的其他企業還落後的很遠,雖然專利授權數量逐年遞增,大多數企業還遠沒有到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低的階段。(老杳)

 

laoyaoba

老杳吧:集成電路社區–欲知半導體動態,速上LAOYAOBA

【版權聲明】:本文爲老杳原創,歡迎轉載,但必須註明“信息來源:老杳吧”及其他相關信息(作者姓名等),並保留原文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