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記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選擇滿意工作,讓自己人生無悔

  創業故事:提起YouTube很多人都知道,但陳士俊就未必熟悉了,那麼下面筆者帶領大家簡單的坐下了解。陳士俊,英文名:Steve Shih Chen,1978年8月生於臺北市,是大衆視頻網站YouTube的共同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
  陳士俊小學只在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小學就讀了兩年就在八歲時移民到了美國,中學時期即熱愛數學、科學,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就讀,大四時被PayPal公司攬聘到中國建立版圖事業。後來與在PayPal的同事赫利(Chad Hurley)與凱利(Jawed Karim),在美國加州共同創立了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Vlog網站。
  在美國長大的陳士駿和兩位創始人於2005年2月一起創辦了視頻網站YouTube,一年多後,YouTube被Google以價值16.5億美元(時值 130億元人民幣)收購,陳士駿被稱爲硅谷新貴。但沒過幾年,陳士駿出人意料地選擇離開Google,再次開始創業生涯,一切從頭開始。日前,陳士駿出版新書《20個月賺130億,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自傳》,與讀者一起分享他的創業經歷。
  陳士駿在談及當年的創業故事賣給Google的決定時,坦言是正確的。當初之所以要賣掉YouTube是因爲公司漲得太快了,太快的成功而不賣掉公司就會爆炸。“YouTube是2005年1月份成立到2006年底賣掉。公司賣掉的時候居然賣了16億美元,而我們只有75個人,所以你可以想到,每個人要幹多少事情。很多成功的公司,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他們的成功都有一個消化的過程,這樣可以跑得比較遠一點,而YouTube當時真的是成長太快,需要更大的母體去消化它。”在他看來,賣掉之後非常好。
  陳士駿在他的自傳中介紹到,自己童年隨全家去美國小鎮定居,少年時代迷上計算機編程;離大學畢業還有幾個月時放棄學位,懷揣200美元奔赴硅谷,加入創業公司PayPal,公司上市後成爲百萬富翁;因爲無法接受 PayPal被Ebay收購後工程師喪失發言權,於是他和好友一起開創視頻網站YouTube;在成爲美國商界和媒體的紅人時,他卻得知了一個不亞於晴天霹靂的壞消息——得了腦瘤…… 在自傳中他表示,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也許一個人會更懂得“追隨我心”的重要性。“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愛,那麼我就離職,如果我最愛的還是創業,那麼就在硅谷租一間辦公室重新開始。既然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戛然而止,那麼在此之前,爲什麼不選擇你最中意的生活,幹嗎要讓自己後悔。”這次患病、手術和長期病休的經歷讓陳士駿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重新選擇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也是在經歷了這一段生死考驗之後,他下定決心,離開成功的大平臺,再次走向未知的創業道路。
   如有興趣,大家可以閱讀下他的自傳,或許從中可以找到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創業需要機遇,更需要你有準備,只要有心,這個時代完全可以由年輕人去引領創業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