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青年當何爲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大上海》,中間幾度被上海人民拼搏奮鬥的精神感動,自從打開國門,上海開埠,這裏與其說引領着時代的潮流,更不如說是淋漓盡致地上演着中國人民的近現代奮鬥進程。看紀錄片,看出了“燃炸”的快感。

不得不承認,有些時代的進程,我們擋不住;有些應運而生的幸與不幸,我們一樣擋不住。就像這一場愈演愈烈、但其實我們知道遲早會到來的傳染性疾病一樣。

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打不敗頑強的人類——這個地球上迄今爲止“最高等”的物種,就像曾經的天花、鼠疫、流感病毒一樣。當然,所謂的“高級”,都是人類自己定義的,我們並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物種作何感想。

病毒不是今天才開始流行,它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過去與人類鬥智鬥勇的歲月裏,人類發明的門類繁多的抗生素,讓不少病毒們吃了不少苦頭。可是,人類依然只認識160萬中的3000多種,他們還在以人類至今未知的方式不斷迭代。

只是,人類不斷編織的社會之網,看似越來越複雜,卻越來越經不起病毒們的調皮。他們也想跟着人類的腳步,走遍全世界,去那些未知的地方看看,這麼看來,我們選擇了相同的進化方向,這似乎也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說,傳染病的到來,人類無法避免,這麼大規模傳染病的到來,在人口大爆炸,經濟大發展的潮流下,也是遲早會爆發,不幸的是,被我們趕上了。

幸運又不幸,我們的高級智慧凝結的成果——有序的國家、社會體制,都會受到一次次地衝擊,而之後的重生,是誕生了更加牢固和複雜的體系。而途中,戰鬥的過程,讓我們更加團結和熱愛我們生存的土地,更加感恩自己生命的存在,因此又進化地更加頑強,將生生不息又一次寫進人類的基因裏。

而這神奇的進化使命,是由整個社會的青年們承載着的。

每每回頭看歷史,失望於每一代人,其實對歷史進程的推動是那麼緩慢而微不足道,身在其中的人,多爲種種社會現實所困,那時的他們滿載希望而來,帶着失望離去。

可是,每個時代真正做出貢獻的有爲青年們,哪個沒讀過歷史,又有哪個不知道世事艱難?可是他們依然走在了風口浪尖的最前沿,或執筆呼號,或舉旗首義,這是時代的幸運。因爲有他們,我們相信自己當下的努力,也因爲有他們,我們一路向前不覺得那麼孤單和愚蠢。

看當年,上海開埠,“洋人”盡來、留着長辮子的中國人還在鴉片煙的迷幻裏醉生夢死,當各個國家競相在上海租借土地,開洋行做生意的時候,一些中國人知道變化要開始了。

有人投入神奇的商業世界,發展實業,振興國家;也有人舉起了改革的大旗,加入革命的隊伍,有了新的信仰;有些人寫書吶喊,試圖喚醒沉睡的老百姓,讓更多人加入改變的浪潮中。

再後來的一百年,在上海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因爲有這些先輩,因着他們,在這裏成長着無數有識之士、仁人志士,因着他們,歷史的進程一次次、一點點地被往前推動着。

回頭望去,變化可喜,但看他們的那份執着,讓人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著名教育家馬相伯老先生,後半生顛沛流亡,98歲的時候,還流亡越南,當他跟家人說“自己是條狗,叫了100年了,還沒叫醒沉睡的中國人”時,好心酸,他老人家不會知道,80年過去了,他曾經創辦的那些學校培養出了無數的一流人才,其中的大多數都追隨老先生的腳步,讀書育人,不斷推動着社會每個領域的進步,尤其是科學和經濟。但那時的他可能不相信復旦公學會存在百年,他希望歷史的進程能快點再快點,可是人的一生太短暫了。

最近的肺炎,讓我不斷想起歷史上那些重要的時刻,如今它造成的經濟損失,“跟03年的非典可能沒法相提並論”,經濟學家如是說。也可能因爲那時我還小,沒參與什麼社會活動,不懂時事的慘烈。

看今年這個春節讓國人糟心無比的新冠肺炎,幾乎全國封城,很多行業處於完全停滯,人口流動處於基本停滯,這讓因流動帶來的經濟活力蕩然無存。各行各業的蕭條,讓人心痛。

經濟差也就算了,各種各樣的“瓜”絡繹不絕,有人戲稱“看微博一天,需要看新聞聯播一週才能補得回來被傷的元氣”;全國人民搶口罩,國內不夠搶,跑去尼泊爾、印度採購,最後這些國家不得不限制了口罩出口,可全國人民還是沒有擺脫“戴着唯一的口罩出門去買口罩,口罩沒買到,還搭上一個口罩”的悲傷;“奮鬥一生的目標就是不工作,還能爲祖國做貢獻”,戲謔着自己的年輕人,看了看銀行卡餘額,還是偷偷搭上了去往北上廣的列車,走上了工作崗位,卻發現,走上了依然沒有口罩保護自己的死循環.......

多麼悲傷的故事,多麼hopeless~

其實我們都心知肚明,病毒終將會被人類戰勝,瑞德西韋已經應運而生,吉利德這些偉大的公司會一次次拯救人類。

只是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長短不一,形態各異,躲過了這次的肺炎,還有各種各樣的慢性病,還有五花八門的意外事故,可能都在前方等着我們。

看着最近的各種新媒體和身邊的朋友圈,我最近一直在想,作爲一個處於當打之年的青年,除了擔心天下大事,不妨做點兒什麼。比如在家用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可以是讀書,可以是靜下心來傾聽和思考。可能,我們沒法成爲一個思想家、教育家、作家,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能引發我們往後遇事多思考的好習慣;

身邊很多人總說平時忙,沒時間鍛鍊,放了這麼長時間假,該有時間鍛鍊了吧,又說沒法出門,我想請問你是老天派來的“槓精”嗎?

肺炎來襲,謠言在網絡蔓延,故事漫天飛,我們能不能先偷偷地去百度研究一下病毒傳播的科學原理,多找些類似的材料去學習一下,有個基本的判斷之後,再去評判別人的好壞對錯。不然,我們跟天天批評使用網絡暴力的人們一樣,有什麼分別呢?你以爲自己站正義和真理,但你連正義和真理是什麼都不知道,跟“愚民”有何區別?

看看自己身邊的輿論環境,不禁感慨,青年強則國強,女性強則少年強。一環扣一環,我們都身在其中,都在走必經之路,每個人如果都能儘自己所能做正確的事,未來可期,前路可盼。

願肺炎結束後,我們每個人能真的記得,講衛生,勤洗手;

能記得去公共場所不隨便吐痰、打噴嚏、摳鼻孔;能記得保護自己,去菜市場戴個口罩;

能記得跟別人說話的時候,保持點距離,是禮貌,也是對陌生人的保護;

能時時提醒人與人之間的分寸,不需要那麼太靠近,是尊重別人,也是保護自己。

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無謂的社交,不需要那麼多無意義的見面和聊天,不漲知識,也沒法消解自己的內心的妒忌、卑微、和渴望窺探別人隱私的好奇心。

但同樣,讓那些陽春白雪般的友誼,更加顯得珍貴;讓雪中送炭的人性良善和醜陋的人心,高下立見。

願每個人都學會真的好奇和求知,真的相信科學,探索生命科學的底層邏輯,睜開自己昏昏欲睡的雙眼,保持清醒的頭腦好好看看這個神奇的世界。

你可能會說,很多東西的運行沒什麼道理和邏輯,可是我想說,人類連地球是圍着太陽轉都能分辨得出,對我們的科學家們有點信心,你會發現自己也潛能無限。

百年後,當我們再回頭看今天,病毒還在,人類還在,天災還在,人禍卻不再那麼殃及那麼多無辜。

當我們回頭,感謝自己曾站在引領身邊的人走向認知世界的一端,而不曾隨雪崩的雪花浩蕩而下。雪白之上,文明定蕩然無存。

生命短暫,眼前總是不盡如人意,但如果青年都隨波逐流,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也就過去了。只是或進或退,我們從未曾做出任何貢獻,白來一遭而已。

人生最繁華的階段,不要喪。給自己打氣,也給周圍的人打打氣,有陽光,有雨露,我們一起笑一笑,晴天終究會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