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勢再努力”已經不靠譜,高手告訴我們找到這一點更重要

文|餘小魚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前輩們常常叮囑,做事情要靈活,先找到自身的優勢,進入感興趣的領域,然後再努力,才能很快出類拔萃。

很多書上也都在倡導這是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找到自身優勢再努力,將會事半功倍。

我一直信奉着這個理念,事實上,也是這麼做的。

第一份工作,領導把我安排到銷售部門,我實習幾天就按捺不住了,跟領導說做銷售不是我強項,並主動申請調到後勤的文職部門。

要知道對於一個營銷型企業來說,銷售部門纔是核心部門,是公司的領頭兵。而我甘願退居其後,還滿腔熱血期待闖出一番天地。

的確,我也做出了好成績,第二年被認命爲主管。可是,五年過去了,我依然是部門主管,橫向發展不太可能,縱向已經到了天花板。

後來,我跳槽到更高端的品牌公司,期待在事業上有所突破。可是,領導瞭解到我以前的工作經驗,又把我安排在了同樣的部門。

真是有苦難言,我苦惱急了,不禁懷疑自己到底哪裏錯了。直到讀到古典老師的《躍遷》這本書,我才意識到自己選擇錯了。

古典老師在《躍遷》這本書裏說,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僅憑努力已經不可窮盡,需要你有一種深思熟慮後做選擇的戰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也就是所謂的頭部效應,旨在告訴我們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一、什麼是頭部效應?

先定義一下頭部。

所謂頭部就是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

如果用一個“頭部矩陣”來表示,我們所有的選擇都能被分成4個區塊,如下圖:

由圖可見,

頭部:高價值——高優勢

這個區域代表你在高價值區的第一陣營,是風口上的獨角獸、名校的優等生、熱門電視劇的女一號。

肥尾:高價值——低優勢

這個區域代表你在高價值區的第三、第四陣營,是獨角獸公司裏打雜的、名校裏的差生、風頭正勁的電視劇裏的宋兵乙。

小山頭:低價值——高優勢

這個區域代表你是小山頭的山大王,是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員工,是一個偏門領域的第一名,是邊緣羣體的中心人物。小而美。

沙漠:低價值——低優勢

這個區域代表你是小公司的邊緣員工,非核心產業的非核心崗位。你之所以還待在這裏,也許是因爲有安全感——低價值區,競爭小的領域相當舒服。但時間一長,能力磨沒了,被困在這兒了。

不得不感嘆,我曾經就是因爲誤入了沙漠區域,才造成了如今職場天花板的窘境。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說到這裏,相信大家對頭部效應已經有所瞭解了,沒錯,就是要專注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

再鄭重其事說一遍:

頭部效應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搶佔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後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二、爲什麼說找到頭部區域比找到優勢更重要?

頭部區域的好處在上面的定義裏已經有所展現,這裏我們來說一下如果只關注“找到優勢”會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場外選手很難判斷真正的優勢。

優勢全稱是競爭優勢,如果沒了解競爭領域,你怎會知道自己和誰競爭,有什麼優勢?

就拿我寫作這件事來說吧。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都誇我作文寫得好,我個人也覺得寫得不錯,而且有興趣,於是業餘時間開始寫作,進入了自媒體領域。可是,當我真正進來才發現想要佔有一席之地太難了。

真是應了那句話——永遠不要拿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別人喫飯的本事。

所以,到底是不是優勢,需要你入場才知道,核心優勢不是在地圖上定下來的,而是在戰場上一次次逼出來的。不上場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核心優勢

第二,過去的優勢不等於未來的優勢。

以古典老師爲例。他本科讀的是土木工程,如果僅僅從當時的優勢出發,他應該做個土木工程師,因爲在自己的舒適區纔有優勢。

可是他沒有,而是去到新東方做了英語老師,並且成爲裏面首屈一指的講師。這體現出古典老師有講課的優勢。後來又出了書,而且暢銷,這又體現出了古典老師還有寫作的優勢。

可見,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被挖掘和積累的

說到這裏忍不住多說一句,現在的大學生找工作經常會糾結是找對口的工作,還是不對口有前途的工作。其實工作兩年你會發現,自己曾經最看重的學科優勢,根本不算優勢,反而在學校養成的一些思考方式、爲人處事的方法等綜合素質,纔是真正的優勢。

通過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先找到優勢再努力並不靠譜,而找到頭部區域將有可能把你推向人生的制高點

三、如何利用頭部效應找到人生的閃光點?

至於如何利用頭部效應找到人生的閃光點,其實在頭部效應的定義裏已經給出了方法,我們再回憶一下關鍵詞:高價值、有優勢和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那麼,在實際行動中該如何應用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判斷和指導。

01 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

它的原則是: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優勢。

可是很多人在執行的時候往往做不到從價值出發。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列待辦清單的習慣,但一些該做的事情依然沒有做。

爲什麼呢?因爲人們總是喜歡揀容易的事情做,那些具有高價值的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拖到後面去做,拖着拖着就沒然後了。

這也怪不得人家,畢竟高價值的事情往往很難,體驗遠遠沒有那些低價值的“小山頭”舒服安心。道理雖簡單,但因爲逆人性,所以執行起來很難。

可是,那些高手們從來不會因爲難而放棄,他們會暫時放下自己的優勢,思考價值,他們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都是可以積累的

02 思考差異化優勢。

價值越高的領域競爭越激烈,越要憑藉獨特的優勢,你先不要着急動手,要用足夠的時間觀察對手,思考差異化優勢再進入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到“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因爲他在思考差異化競爭優勢方面做到了極致。

2012年自媒體大潮湧現,各種文章乾貨層出不窮,但羅振宇沒有選擇以文字形式呈現內容,而是選擇了視頻的方式,主講內容是他最擅長的文史哲領域,用講課的形式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這是內容界的清流,很快“邏輯思維”節目成爲優酷原創視頻第一、喜馬拉雅大熱。

微信公衆號崛起,“邏輯思維”的核心內容不是最常見的原創文字,而是每天早上6點半推送的60秒的語音和文章。這也是一個清晰的差異化標誌。

後來“得到”APP上線,內容創作逐漸聚焦於商業、文史哲,併發揮轉述的優勢,外包生產內容,自己全力打磨和策劃產品形態。

就這樣,“邏輯思維”從自媒體第一,走到微信公衆號第一,再走到內容創業第一,從雞頭變成鳳頭。

03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說到頭部區域,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往往關注的領域距離自己太遙遠。比如,一說到創業,就想到馬雲和劉強東怎樣怎樣。但是靜下來想一想,這對於解決你當下的困局真的有幫助嗎?

所以,不要想太遠,從身邊頭部開始做起

如果你在一個小團隊裏,那麼就先佔領團隊的頭部;如果你是個三四線城市的老闆,那就思考如何擊穿自己的市場;如果你是快遞員,那就思考如何先成爲快遞員的頭部。

要知道,再小的系統頭部,都有巨大的效應,推動你去下一個頭部。

這裏還要記住一點:戰略必須先幫助你在當下破局,否則就毫無意義

不要一開始就思考“我怎麼成爲業內最好的……”之類的問題,先搶佔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小山頭,這個小山頭會給你全新的資源和視野,然後再搶佔下一個大山頭,最後是山脈的頂峯。

從現在開始,從身邊開始,佔領你視線裏的第一個頭部吧。

總結:未來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卻不是每個個體都崛起的時代,而真正的高手都遵循頭部效應,做到了以下三個方面:

01 從價值出發而非優勢出發;

02 思考差異化優勢;

03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你做,你也可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