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溪·狼(flying squirrel creek)-- BleedingWolves

  1992年,加拿大位育政府出臺了一項名爲“馴鹿計劃”的工程。於是,身爲鹿天敵的狼不得不大量遷徙,甚至被屠殺。美麗的飛鼠溪剎時變成了血腥的屠宰場。事過境遷,曾經的傷痛已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湮沒。後來的人們大概也意識到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就把狼重新請了回來。馬修·連恩根據這個真實的故事與30多位大師一起工作了近兩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作品。
   儘管不屬於古典範疇,但是運用了大量古典樂器,顯得大氣磅礴,剛柔並濟,同時也感人至深。甜美細膩的絃樂配合蒼涼悲愴的管樂,營造出飛鼠溪美麗而又殘忍的景象。整首曲子洋溢着濃郁的蘇格蘭清新自然的氣息,哀而不傷,悲而不痛。
    溪水潺潺中,有人似無意地輕撫琴絃,靜謐的平原就緩緩地被勾勒出來了,鋼琴穩健地配合,將音域變沉,在這個時候,就好象看到了遠處點點灰色的身影,定音鼓和一把我不知道的琴(酷似胡琴系列的)再次重複第一主題,狼羣終於近了,那銳利的目光,那尖銳的爪牙,那光滑的皮毛,無不驕傲地展示着他們作爲狼的本色。高潮在齊奏中鋪展開來,旋律悠揚寬廣,輝煌燦爛,卻帶着深深地,無法忽略地悲慟。彷彿一下子就看到了夢中的景象,成羣的狼在蒼茫的土地上如箭一般地奔跑,自由地追逐。是的,狼是自由的,他們骨子裏流淌的每滴鮮血都充滿了獨立自我的因子。狼也是孤傲的,他們不願意與任何人爲伍,寧可選擇孤獨、寂寞。狼還是固執的,他們不甘願妥協於人類,就算要死,也要和心愛的土地在一起。
   第二主題總共出現了三次,且一次比一次熱烈、悲憤。中途還有類似大管的樂器演奏的一個相對安靜的段落。這讓我想起了那些小狼無辜的表情和成年狼悲傷的眼淚。但是他們是不會屈服,不會退縮的。上天賦予他們倔強的脊樑,錚錚的傲骨,和比生命更重要的自尊,這使得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低頭的。哪怕槍林彈雨,血流成河,他們的雙眼也不會被染紅,那碧瑩瑩的,祖母綠般的眼睛裏是不會閃現出畏懼的神色,這一點,自詡爲萬物靈長的人類做得到嗎?我們口口聲聲說動物是野蠻原始的,難道我們就擁有比他們更純潔、高尚的心靈嗎?真是慚愧,慚愧啊!我們充滿罪惡的靈魂在這些生靈的面前應該也會自責、顫慄吧!
   寫到這裏,忽然想到一個場景:一匹狼站在懸崖邊,月光撒滿了他的全身,反射着炯炯的光芒,他衝着黑夜引頸長嘯不止。天地寂靜地只剩下着威嚴的嘯聲,那應該也是一種很淒涼的美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