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有一句話說道:“道理我們都懂,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那麼是爲什麼呢?

“信奉理論就是那些人們宣稱會以此作爲依據的理論,這就是人們所宣稱的理論,宣稱他們會做的事情,使用理論纔是真正決定人們實際會做的事情。”,研究發現人們的所信奉的和人們實際做的事情的不一致。在一方面,人們會說“道理我都懂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們並沒有這樣做。“大多數人能夠察覺到別人在信奉理論和使用理論上面的不一致,但是卻不能察覺到自己在言行上的面的不一致。對於道理或者知識僅僅知道還不夠,思考反省也還不夠,我們需要行動 。一項技能,必須要練習。技能是無法通過閱讀和做案例分析熟練掌握的。相反,技能訓練包含對正面模範的觀察以及大量的實踐和反饋。

"那些行爲超越其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將恆久;但那些智慧超越其行爲的人,他們的智慧無法持久。 當我們即便有靈光乍現的時刻,有突破,也不會發生什麼,除非我們行動跟上了。因爲我們首先塑造習慣,然後習慣反過來塑造我們。假設我們的態度改變了,但行爲沒變,態度會隨着時間流逝被習慣又拉回來。所以只有我們隨着時間改變習慣,開始做點什麼,比如說,強迫自己做些事,解決些問題、開始做一些訓練或者開始做運動,可以證明是最有力的干預,來解決焦慮,沮喪。除非我們很快開始做這些事,否則這改變就會是短暫的,我們很快會到原來的狀態。持久永遠的改變,態度的改變必須要使行爲與之匹配。

要改變人生軌跡,就要從兩種基本方法中選擇,其一你可以指引你的能量及注意力,用其整理思想,集中精神,鞏固力量,釋放情感以及想象樂觀結果,從而使你最終獲得自信,鼓起勇氣,下定決心做出承諾。獲得充分的激勵去做你要做的事。其二 你也可以直接去做。有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通常例如對於游泳來說跳入水中這個行爲,做出行動本身和所有前期準備有一樣的效果,或者效果更好,能形成良性循環。

好了,我們都知道行動很重要,但有個問題,問題在於我或者許多人都沒有足夠的自律來完成這個行動,比如“來保證每週跑三次或者五次步,我們很懶,玩遊戲,刷抖音更有意思一些,相比於運動,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利用已有自律,將你的注意力從自律轉向例行公事。就是我們要停止試圖得到更多的自律,因爲自律本身對於成功對於幸福對於改變來說是不夠的,正是因爲人們依賴自律來獲得改變,許多組織及個的嘗試改變的努力失敗了。試驗表明我們都只有有限量的自律,問題在於我們將它用在了哪裏。我們知道刷牙很重要,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我們也都知道鍛鍊身體也很重要,做到人的卻不多,刷牙我們當做是例行公事,鍛鍊我們卻以爲要靠自律來完成。但對於經常鍛鍊身體的人來說,鍛鍊也只是例行公事,而不是靠很強的自律來完成 。“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定義精確的行爲,並在特定的時間執行它們,以深深紮根的價值觀爲動力” 例如,鍛鍊,深深紮根在我心中的價值觀,一直都是,尤其現在我知道了這個研究,關於鍛鍊的數據,所以我有件例行公事,每週跑三次步,每次30到40分鐘,之後就做伸展練習。

改變習慣需要30天,給自己30天來建立經常鍛鍊的例行公事,關鍵在於,每30天內不要建立超過兩件例行公事,因爲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的自律,而我們的自律是有限的。開始一件例行公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律,但一旦開始,當一個月後它已成爲習慣,已經刻骨銘心,神經通道已經建立時,我們就可以建立下一件例行公事了。如果準備好了,不要超過兩個,最好是一個。 因爲沒有行爲變化,就不會有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