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對你說“不”

        當亨利·沃德·比徹還是小男孩時,一天,老師把他叫到講臺前,要他將新學的課文背誦一遍,比徹是個勤奮的學生,背誦一篇課文並不是什麼難事。

        他滿懷信心地清清嗓子,張口就開始背誦。才背了個開頭,比徹就聽到身旁的老師重重地對他說了一個字——“不”。

        比徹停頓了幾秒,心想,是不是自己背錯了。看到老師和同學並無反應,他猶豫着繼續住下背。幾分鐘後,比徹的背誦又被老師一連幾聲“不”打斷,他慌了,感覺一定是自己背錯了,變得支支吾吾、結結巴巴起來,再也背不下去。他耷拉着腦袋,回到座位上。

        另一個同學也被老師點名,仍要求背誦課文。

        背了幾句後,老師同樣說了一個“不”字,可這個同學只是稍作停頓,便繼續往下背。老師故技重演,不時用“不”打斷他,但他依然堅持着,不緊不慢,直到背完整篇課文。這個同學回到座位上,老師高興地鼓起了掌,表揚道:“你做得很好!”

        滿臉通紅的比徹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憤怒地向老師抗議:“我剛纔背得和他一樣好,我並沒有出錯。”老師微笑着注視着他,問:“那你爲什麼不堅持下去呢?”望着答不上話的比徹,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知道自己會背課文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確信自己有這個能力。當我屢次打斷你時,你的表現告訴我,你缺乏足夠的自信。”老師對全班同學說:“我希望你們在這一節課上能夠懂得一個道理:當世界向你說‘不’時,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堅定地對自己說‘是’,並用行動證明給世界看。”

        老師的話深深地烙在了比徹的心上。憑着自信和努力,長大後,他成了一名備受尊敬的牧師,是19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人物之一。他的《年輕人如何避免失敗》一書爲中國讀者所熟悉,他還創辦了《獨立》週刊,成了著名作家。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用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我們說“不”,“不,你辦不到。”“不,你錯了。”“不,你太老了。”“不,你太年輕了。”“不,你的教育背景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不,你不是我們的最佳人選。”“不,你的想法很不現實!”

        這一聲聲的否定,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許多人的雄心壯志,澆滅了無數的熱情和自信。下一回,當你的耳畔再響起類似的聲音時,當世界向你說“不”時,請記住,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堅定地對自己說“是”,並用行動證明給世界看。

來源於:雜誌《啓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