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摘要系列】「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篇

💖 表示重點掌握內容;⭐ 表示需掌握的內容;👀 表示需瞭解的內容;P12表示該內容在教材第12頁

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統 (Part.01)

信息系統與信息化

👀 信息的特徵:P2
(1)客觀性(2)普遍性(3)無限性(4)動態性(5)相對性(6)依附性(7)變換性(8)傳遞性(9)層次性(10)系統性(11)轉化性

⭐ 信息的質量屬性P3
(1)精確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精確程度。
(2)完整性,對事物狀態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應包括所有重要事實。
(3)可靠性,指信息的來源、採集方法、傳輸過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預期。
(4)及時性,指獲得信息的時刻與事件發生時刻的間隔長短。
(5)經濟性,指信息獲取、傳輸帶來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6)可驗證性,指信息的主要質量屬性可以被證實或者僞證的程度。
(7)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週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權訪問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 信息傳輸模型 P4
信息技術的核心是傳輸技術,
信息傳輸模型
信源:產生信息的實體,信息產生後,由這個實體向外傳播。如QQ使用者。
信宿:信息的歸宿或接收者,如使用QQ的另一方(當然這一方也是信源),他通過計算機屏幕接收QQ使用者發送的文字。
信道:傳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網絡。
編碼器:對編碼信息進行加密再編碼。
譯碼器:把信道上送來的信號(原始信息與噪聲的疊加)轉化成信宿能接受的信號。
噪聲:可理解爲干擾,干擾可來自與信息系統分層結構的任何一層,當噪聲攜帶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時,在信道中傳輸的信息可以被噪聲掩蓋導致傳輸失敗

👀 系統的特徵:
(1)目的性(2)整體性(3)層次性(4)穩定性(5)突變性(6)自組織性(7)相似性(8)相關性(9)環境適應性

👀 信息系統特性:(1)開放性(2)脆弱性(6)健壯性v

💖 信息化從小到大的五個層次P8
(1)產品信息化 - 智能電視、智能燈具
(2)企業信息化 - 生產製造系統、ERP、CRM、SCM
(3)產業信息化 - 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產製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
(4)國民經濟信息化 - 金融、貿易、投資、計劃、通關、營銷等組織成一個信息大系統
(5)社會生活信息化 - 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
信息化的主體全體社會成員,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團體和個人;它的時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的一切領域;它的手段是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產工具;它的途徑是創建信息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關係及 社會上層建築的改革;它的目標是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 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P9
兩網:是指政府內網和政府外網;
一站:是指政府門戶網站;
四庫:即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對加強監管、提高效率和推進公共服務起到核心作用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金宏);第二類是增強政府收入能力、保證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稅、金關、金財、金融監管(含金卡)、金審5個業務系統建設;第三類是保障社會秩序、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金盾、金保、金農、金水、金質5個業務系統建設。

💖 國家信息化體系6要素P9-10
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
國家信息化體系六要素關係圖
💖 信息系統生命週期5個階段:P10-12

  1. 系統規劃階段(可行性分析與項目開發計劃)
    對組織的環境、目標及現行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調查,根據組織目標和發展戰略,確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對建設新系統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預測,研究建設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給出擬建系統的備選方案,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2. 系統分析階段(需求分析)
    根據系統設計任務書所確定的範圍,對先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先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侷限性和不足之處,確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標和邏輯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做什麼)
  3. 系統設計階段(概要設計、詳細設計)
    根據系統說明書中的規定的功能要求,考慮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就是設計新系統的物理模型。又稱爲物理設計階段,可分爲總體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子階段。技術文檔是系統設計說明書。(怎麼做)
  4. 系統實施階段(編碼、測試)
    設計的系統付諸實施的階段。任務包括計算機等設備的購置、安裝和調試、程序的編寫和調試、人員培訓、數據文件轉換、系統調試與轉換等。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幾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得到任務同時展開,必須精心安排、合理組織。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實施進展報告。系統測試之後寫出系統測試分析報告。
  5. 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
    系統投入運行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和評價,記錄系統運行的情況,根據一定的規則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

信息系統的生命週期可簡化爲立項(系統規劃)、開發(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運維及消亡四個階段。

💖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各方法的特徵及優缺點P12-17

結構化方法

精髓: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塊化設計
特點:(1)開發目標清晰化(2)開發工作階段化(3)開發文檔規範化(4)設計方法結構化
缺點:(1)開發週期長(2)難以適應需求變化(3)很少考慮數據結構

面向對象(OO)方法

特點:

  • 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實現三個階段之間已經沒有“縫隙”;
  • 使用結構化方法進行自頂向下的整體劃分;然後,自底向上的採用OO方法進行開發
  • 結構化方法和OO方法仍是兩種在系統開發領域中相互依存的、不可代替的方法

面向對象設計主要有三大特性:封裝性、繼承性和多態性

原型化方法

分類:

  • 根據是否實現功能
    • 水平原型(行爲原型):用來探索預期系統的一些特定行爲,並達到細化需求的目的;通常只是功能的導航,但並未真實實現功能;主要用在界面上
    • 垂直原型(結構化原型):實現了一部分功能;主要用在複雜的算法實現上
  • 根據最終結果
    • 拋棄式原型:用在解決需求不確定、二義性、不完整性、含糊性
    • 演化式原型:爲開發增量式產品提供基礎,逐步將原型演化成最終系統;必須易於升級和優化的場合,特別適用於Web項目

特點:

  1. 可以使系統開發的週期縮短、成本和風險降低、速度加快,獲得較高的綜合開發效益。
  2. 以用戶爲中心來開發系統的,用戶參與的程度大大提高,開發的系統符合用戶的需求,因而增加了用戶的滿意度,提高了系統開發的成功率。
  3. 由於用戶參與了系統開發的全過程,對系統的功能和結構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於系統的移交,有利於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優點:

  • 主要在於能更有效地確認用戶需求
  • 用於那些需求不明確的系統開發
  • 對於分析層面難度大、技術層面難度不大的系統,適合於原型法開發
  • 對於技術層面困難遠大於其分析層面的系統,則不宜使用原型法

面向服務的方法

  • 進一步將接口的定義與實現進行解耦
  • 提高系統可複用性、信息資源共享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

下一篇 ⏭ 信息化和信息系統(Part.0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