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內容平臺對比

寫博客也有一年多了,一般會在幾個平臺同時發佈寫好的內容,今天就來把幾個內容平臺做個對比。

這次準備倒序寫,最差的在前面說,最好的在後面。以下爲個人客觀評價,可能不適用於每個人,歡迎溝通交流。

  • 簡書
  • CSDN
  • 知乎專欄
  • 微信公衆號
  • 自己的博客

簡書

是我目前用過的體驗最差的平臺,那麼具體差在哪兒呢?

內容

打開簡書 APP,啓動頁面下方寫的是「一個優質創作社區」,說真的,最初的簡書確實不錯,我也經常去上門找技術文章,可是現在的簡書呢?

PC 端的簡書網頁已經不像以前了,充斥着震驚體等內容,內容質量一落千丈,言之無物。就不截圖了,跟其他平臺比差太遠了。

簡書手機 APP,除了內容上延續了網頁端的言之無物,還有交友模塊,做「一週 CP」、「一日限定戀人」這樣的活動,爲了吸引用戶都成了相親軟件了嗎?明明定位是「一個優質創作社區」,怎麼就成了「交友社區」了?實在是理解不了。

內容審覈

簡書的審覈體系是最迷的,文章很容易就會被封,就我觀察而已,簡書對微信的容忍程度幾乎爲零。

但凡內容有給微信導流,甚至提到微信的,都很容易就會被封,而且不會說明被封的原因。我之前發佈的一篇「對微信部分改進的看法」就被封了,當然還有其他被封的,不一一列舉了。

防止用戶導流到其他平臺,這個考慮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嚴苛會讓創作者放棄這個平臺,就我而言,我已經準備放棄簡書了,審覈嚴是一方面,相對其他平臺,閱讀量也太低了。

簡書文章被鎖定

簡書鑽

一般的平臺爲了增加用戶粘性,會設置用戶積分體系,簡書在這方面還真是與衆不同,整了一套簡書鑽體系,有點像是自己的「幣」。

一個做內容的平臺,把積分體系化簡爲繁的能力還真是強,不好好做內容,居然把簡書鑽當成一個業務來運營,真是匪夷所思。

CSDN

CSDN 的整體體驗還是不錯的,當然主要面向的是技術人員。

內容

成就一億技術人員」-- CSDN APP 的 slogan,顧名思義,也表明了其定位就是技術相關的,無論是創作者的文章也好,官方的新聞也好,都是與技術相關的。

實話實話,技術人員還是很實在的,寫的都是技術乾貨,回想一下自己遇到什麼技術問題,一般搜索到的答案都是哪個平臺的?我猜百分之八九十都是 CSDN。

內容審覈

由於 CSDN 的定位是技術相關,所以內容審覈上也要排除與技術無關的文章,我的文章「頭一次感覺疫情離我這麼近」就沒通過審覈,這個確實按規定不應該審覈通過,完全理解。

CSDN審覈未通過

閱讀數據

點擊「博文數據統計」可以查看博文閱讀相關的數據,非會員只能查看基本的數據,不過相對於簡書來說也要好得多了。

每天中午十二點更新前一日數據,更新相對較慢,其他平臺雖然沒明確時間,一般八九點就更新好了,不過無傷大雅。

CSDN博客數據統計

文章閱讀量比簡書好太多了,只要是有用的文章,基本都有閱讀量,還可以通過發 Blink 給文章增加曝光。

知乎專欄

內容

隨心寫作,自由表達」–知乎專欄的 slogan,還是很貼切的,確實寫哪方面的都可以,沒有什麼限制。

編輯器

知乎專欄的文本編輯器還不如微信公衆號的,公衆號的編輯器調樣式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從別的地方粘貼過來的文本是可以保留樣式的,專欄的就不一樣了,即使你是帶樣式的文本,粘貼到專欄,仍然會被格式化成默認的樣式,這麼說還是比較抽象,上個圖,同一篇帶樣式的文本粘貼到專欄和公衆號的效果。

知乎和微信編輯器對比

內容審覈

目前我寫過的內容沒有審覈被拒的,審覈相對較松,包容性也較強,涉及到微信等其他平臺也不會被封。

但是我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無論是專欄文章還是知乎回答,知乎都會自動把二維碼直接轉換爲識別後的文本。可能也是怕導流吧,但是做法還是相對可取的,只是對公衆號二維碼有影響,普通鏈接二維碼不會受影響,效果如下圖。

知乎二維碼自動識別

閱讀數據

點擊「內容分析」可以查看文章的閱讀數據,展現形式與 CSDN 類似。

知乎內容分析

閱讀量比 CSDN 還要好,可以通過答題引用自己的文章來給文章引流。

微信公衆號

內容

由於微信公衆號的訂閱機制,能看到什麼內容,取決於你訂閱什麼公衆號。我個人關注了一些技術相關的公衆號,用於瞭解技術發展趨勢;還有一些大佬的公衆號,跟着大佬提高認知;以及一些生活相關,健康和有趣味的公衆號。

編輯器

上面也提到了知乎專欄和微信公衆號的編輯器對比,微信公衆號本身只支持富文本,而我平時都是用 Markdown 格式寫文章,所以都是使用工具將其轉換爲富文本再粘貼到公衆號編輯器裏。

最近使用的轉換工具是「微信 Markdown 工具」,推薦一下。默認的樣式已經很好看了,還支持自定義樣式。

微信Markdown工具

內容審覈

與知乎專欄一樣,目前發過都文章沒有被封的。

寫過公衆號的應該都知道,公衆號文章內如果有非公衆號文章的鏈接,是不能直接跳轉的,一方面是爲了安全,一方面也是爲了防止導流吧。

一篇羣發了的文章,只能修改錯別字,不能大段修改,這也是公衆號與其他平臺不同的地方。

自己的博客

內容

內容上自己寫什麼就是什麼,我個人的定位是「記錄生活,分享技術」。所以,文章既有與生活相關的,也有技術相關的,全是自己一個一個字碼出來的,每次看博客都感覺像是自己蓋起的房子,很有成就感。

內容審覈

在合法的基礎上,文章內容沒有什麼限制,甚至是文章的評論,我都可以設置爲審覈後顯示,所有的審覈權限在我手裏。

閱讀數據

我的博客使用的是「halo」,後臺管理可以展示每篇文章的閱讀數和評論數。

自己博客閱讀數據

總結

有能力搭建博客的,最好搭建自己的博客,博客的內容可以完整的展現出來,當然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

除了自己的博客外,在其他平臺的文章結尾,我都會寫上一句:「歡迎訪問的個人博客:掘墓人的小鏟子」,點擊鏈接會跳轉到我的博客,目前這句話在各個平臺對文章審覈都沒有影響。

如果不會搭建或者不想搭建博客,那麼可以考慮:知乎和 CSDN,當然純技術的文章 CSDN 可能會更好。

最後,不推薦簡書。

歡迎訪問的個人博客:掘墓人的小鏟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