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世界之道

好久沒寫文章了,最近真的比較忙,再加上自己的身體狀況需要調整,正好有時間看點形而上的書籍,感覺受益匪淺,也讓自己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看過之後,生活上的心態有了變化,也使得自己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對錯無所謂,感悟說出來供大家消遣,僅此而已。

信息的世界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形態,但是細想之下,又很簡單,信息的世界涉及兩個重要概念——數據和通信。數據是信息的載體,通信是數據的傳遞手段。數據的處理手段不算在內,數據的處理無外乎窺探一下數據中的信息,取自己所需罷了。

數據承載的信息沒有有用和無用之分,沒有有價值和無價值之分。數據中的信息,對於對該信息有需求的人就是有價值的,對於無需求的,就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不要過早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數據進行清洗和處理,以免丟失原本認爲無用的信息。這樣看來,信息和數據同出而異名罷了。

通信的手段多種多樣,等待用戶輸入,那是信息從用戶輸入到信息世界的方式;傳感器數據,那是物質世界的數據流入信息世界的另一種方式;讀磁盤,那是持久化的數據流入信息世界;網絡通信,那是一個物理載體上的數據流向另一個物理載體。總之,通信就是信息的流動,只是流動的形式不同罷了。

所以,不同的數據需要專業的人使用和分析,也需要專業的人員採用專業的通信手段來傳遞,靜止的數據難以對世界產生價值,傳遞起來的數據纔有其現實推動力。數據如此之多,數據的形式千變萬化,通信手段多種多樣,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各相關領域都有相應的能工巧匠,我一人能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

數據有不同的源頭,但源頭必然是物質世界——用戶輸入,傳感器,人類的行爲活動等等;數據也有不同的歸宿,但終歸是持久化在某種物質上,物質是信息的起源,又是信息的歸宿,軟件處理的過程,應該是從原始物質中取出數據,信息無損地使用數據,然後將數據信息無損的放置在更穩定和安全的物質中,我們不應該讓數據損壞,而應該上善若水,讓數據善利萬物而不爭,符合道家之風範。

通信的手段要給人順水推舟的感覺,作爲通信的手段,應該只作爲數據的承載者和傳播者,不應該擅自截胡數據,任何一個通信涉及的環節,儘可能保證使用自己必要的部分,但是要讓數據完整的走到下一個環節,切不可人爲評判哪個信息很有用,哪個信息沒用,這類判斷是使用者自身的意見,無法考量數據對後面環節以及其他人到底有用與否。所以,穩妥的處理是,中間環節使用完數據,儘可能送給後面的環節,即使不送給後面的環節,自己也應該保存一份備份,尤其是自己認爲沒有用的數據。需要多考量一番。

信息的世界就是如此,簡單而又複雜,大道至簡,而形複雜多變,形與人作用,方能引起共鳴,發揮作用;但道不明,又難以剝離繁複,迷失在形。沉於形,爲伊消得人憔悴,沉於道,讓人望盡天涯路。專注於任何一面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不如忠於形而佈道,也可以明道而踐於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