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的優雅

歐洲人的優雅

 

    歐洲的建築的確金碧輝煌,歐洲的風景的確優雅迷人,可是歐洲人的生活,卻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沉悶。
     
    每天晚上一到8點鐘,周圍就一片寂靜,所有的店鋪都關門,街上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曾經想過多走幾條街說不定能看到小喫攤、小舞廳之類的娛樂場所,結果,越走越安靜。
很多我們認爲“熱鬧”的地方,在這裏卻很安靜。比如說地鐵裏。歐洲的地鐵裏,人再多,也不會發生和身邊人講話聽不見的場景。所有的人都默默地看書看報,還有餐廳,哪怕爆滿,也能聽見刀叉相碰的聲音。

    在歐洲,很多店鋪下午5點準時下班,商業街上的店最多也就開到晚上七八點。週末,很多店鋪乾脆不開門,就邊理髮店也是按時上下班,真不明白他們怎麼賺錢,難道人們不是下班了才能去理髮嗎?
    
     沒有選擇,歐洲人只能聚集在營業時間很長的酒吧和咖啡店。一杯啤酒,一杯咖啡消磨整個晚上.有趣的是,國內盛行的公款喫喝應酬在歐洲人看來竟然是一項“苦 差事”。好幾個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經常跟我抱怨,一個月至少要去應酬一次。“公款喫喝,去那麼高檔的地方,還抱怨什麼?”我很不解。
    
   “第一,那是工作,讓我感覺自己很可憐。第二,必須要穿西裝打領帶,很煩。第三,都是職位比我高的人,要跟他們去搞關係,這簡直太痛苦了。下了班,應該是我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可以去看看展覽、聽聽講座,或者睡覺,反正,我不喜歡喫飯。”
      
    看展覽、聽講座在歐洲的大城市確實是一件平常事。在倫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是免費參觀的,每天都有不同主題的展覽,你可以在政府網站上查閱詳細的信息。大學裏的講座大多也是免費的,你可以在這裏聆聽到很多世界級大人物的演講。
     
     很多週末報紙都會附送一份各種活動、展覽、講座的信息表,你可以很輕易地找到自己想要參加的項目。信息如此公開、集中、貼近,讓你感覺到參加這些活動就是 歐洲人生活的一部分。我有一位從北歐來的朋友說,她選擇在倫敦生活,就是因爲這裏有看不完的展覽,聽不完的講座,而且都免費,簡直像天堂一樣。
     
     在這裏呆久了,我最初對歐洲“天堂般生活”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當我在倫敦博物館裏聽英國文學講座,在英格蘭銀行裏看歷代英鎊的變遷,在宏偉的皇家藝術學 院細品各種類型的古代珍藏文物,在特拉法加廣場與俄羅斯民族舞蹈家一起翩翩起舞慶祝新年,在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落地窗前欣賞夕陽在泰晤士河上灑下的點點 金光,誰說這不是另一種天堂?而且,全都是免費的。        
    
    誰說優雅必須是富有?
       
     在法國的時候,香榭麗舍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LV門口排起的長龍,很多都是亞洲面孔,埃菲爾鐵塔上歡呼雀躍的口音也都是南腔北調,法國人自己都跑到哪裏 去了呢?他們在某個小巷子的小咖啡館裏,懶洋洋地啜着一杯咖啡,看着手裏的香菸嫋嫋繞繞,偶爾用低沉的嗓音交談兩句.他們在盧森堡公園的草地上,四仰八叉 地躺着,渾身塗了油,戴着墨鏡,一動不動,好象睡着了.他們在塞納河邊的樹陰裏,手邊一杯酒,一支菸,往畫板上塗塗抹抹.或者從西岱島上的小店買一客手工 水果冰激凌,坐在木橋上呆看河上的遊船.他們似乎很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而不是成羣結隊.他們不大會去摩登的新凱旋門裏當個白領,而更願意在索邦大學背後 的小巷子裏開個小書店,整個下午只有一位顧客.他們不大會在麗都夜總會里狂歡,而是在聖心堂腳下的小山坡上找一家擁擠的小餐館,每天只有中午12點到2點 下午6點到8點供應食物.在尼斯,我看見對面旅館的某個房間裏,一個男人獨自坐在燈下看一本書,連續好幾個晚上,直到我離開,他還是保持不變的姿勢看一本 書.就是這樣,不管尼斯有多少美女帥哥,多麼漂亮的海灘,多麼奢華輝煌的場所,他只要一本書就能叫度假.
     
    歐洲人不喜歡 照相.他們去旅行,必須帶的物品當中沒有照相機,取而代之的是書籍和啤酒.有一次,一些朋友商量好去瑞士旅遊.其中的日本人密密麻麻地列了很長的計劃,精 確到幾點幾分到達什麼地方,幾乎把所有的景點都包含了進去.中國人沒那麼緊張,不過也忙着給相機充電,買各種喫食.而歐洲人卻什麼都不準備.捲起一個睡 袋,兩大瓶礦泉水,一個***棍就出發了.
     
    結果,跟着日本人跑的兩位同胞都累趴下了,跟着歐洲人跑的幾位則大叫"沒勁 ".據說歐洲派到一個地兒,不熱衷去看景點,不熱衷去喫美食,不熱衷照相什麼的,就鑽進小酒館,一杯酒喝半天,晚上也不出去玩,也不聚衆打牌,而是找個地 方喝酒聊天.他們聳聳肩說:"我們來這裏是度假的,爲什麼要去所有的景點?"至於不愛照相,他們的理由是:"照相要和家人在一起纔有意義,和一個房子照相 有什麼意思?"
    花錢跑到一個地方,什麼都沒看,什麼紀念都沒留下,不是很不划算嗎?"
      
    "只要我們當時覺得快樂舒服,就是划算的”
                                           

    在地中海沿岸看到的歐洲人,他們揹着草蓆,跳上火車,看到哪裏海水藍,沙灘好,就下車,鋪開席子日光浴一整天,就心滿意足了.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從以前的"做這件事情有什麼用?"也轉變成"做這件事有趣嗎?"
      
    在公園裏曬太陽,和沒有任何工作關係的朋友聊天,沒什麼用,但是感覺有趣.因爲我們不會聊工作、房子、錢這些“有用”的事情,而是聊最近看了什麼書、電影、各自國家的風俗習慣這些“有趣”的事情。
       
     在露天音樂會上跟着搖滾樂狂扭,沒什麼用,用我以前的眼光來看,甚爲"無聊",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鋪張桌布,兩罐啤酒就能扭一下午.可是當我跟其他人一 樣,沉浸在自己的快樂當中時,我感受到了和陌生人共舞的奇妙默契.特別是喝酒,以前覺得不談生意,不拉關係,一個人就能把自己喝醉太無聊了,酒量應該攢到 酒桌上去發揮。現在我發現,品味不同品牌的啤酒,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沒有任何壓力,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情。
      
    下 了班不再尋思着還要陪領導應酬飯局什麼的,也不是逛街購物,喫飯唱歌,美容足療,而是聽聽講座、看看展覽、學學課程,練練技能,不是費盡心機琢磨怎麼和上 級搞好關係,而是致力於維護良好的家庭關係和朋友關係,不去尋求每一件事情的實際“意義”,而是在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我。
      
     來到歐洲,我開始明白,享受生活並不一定要喫山珍海味,要去高級場所消費,要證明自己去過什麼地方,在歐洲,你能免費享受到蔚藍的天,碧綠的草,清新的空 氣,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你能時刻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你能時刻融入到文化氛圍中,而不是把物質消費當作生活品質.
      
    其實歐洲人的生活不是沉悶,只因着一杯啤酒、一杯咖啡而消磨整個晚上,歐洲人的生活是雅而有趣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