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子產業八大熱點事件回顧

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子產業八大熱點事件回顧
上網時間:2006年05月15日

作者:劉伊苑

 

英飛凌內存部門終成“單飛雁”、飛利浦半導體合併謎團依然未解、WAPI因爲“缺乏安全算法”再度失手、珠海炬力vs.SigmaTel 專利大戰愈戰愈烈、飛思卡爾與意法半導體結盟震撼汽車電子市場、漢芯造假事件至今發人深省、半導體產業出售 結盟 併購不斷、即將走向整合……2006年開年的第一季度,半導體產業就大事件不斷,爲上年許多猜測和懸念劃上句號的同時,再次帶來新的疑問和關注焦點。各地陸續展開的峯會或論壇也呈現新年新氣象,從開年的CES、3GSM,到《國際電子商情》主編遠赴硅谷親歷的Electronics Summit 2006、亮相三地的國際集成電路展IIC,還有火藥味十足的DVB全球論壇、漢諾威每年一度的CeBIT,直到最近的CTIA無線通信展……這段時間,各大半導體公司已相繼發佈了營收報告,2006年第一個季度也隨之劃上句號,各位一定研讀數據以窺下一季走勢。現在,暫且放下數據和報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事件,重溫亮相各地的展會和新技術、新玩意兒……

 

大事件回顧之一:英飛凌內存部門搖身一變,“Qimonda”繼續闖蕩內存市場

 

讓我們先來看一件已塵埃落定的大事件。傳聞英飛凌將剝離DRAM業務是在2005年底,當時路透社曾報道說英飛凌計劃將DRAM業務出售給美光和南亞科技。從2004財年數據看,英飛凌內存產品銷售額達29.3億歐元,佔公司總收入的41%。Gartner 發佈的2005年第三季度全球DRAM廠商銷售額排名中,英飛凌還以13.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位列三星、Hynix和美光之後。不過隨着DRAM銷售額增長主要來自於銷售量的推動,對於英飛凌而言,無利可圖的DRAM產品,似乎已經淪爲公司的“雞肋業務”。之後證實 英飛凌確實想放棄這塊“雞肋”,不過並非以出售的方式,而是將其分拆上市,從而公司將專注於邏輯業務。

 

 

一時間,業界的評論和觀點盛囂塵上,有人認爲英飛凌正走向無廠化?有人則擺出“分拆出來的英飛凌內存部門更應該與Spansion合併”的觀點。對此, 英飛凌負責汽車、工業和多重市場業務的執行副總裁Peter Bauer接受媒體採訪,解讀了英飛凌如何重建經得住市場風險的業務架構,表示剝離內存業務,正是英飛凌向輕晶圓廠(fab-lite)轉換的策略之一。這番話之後,英飛凌又讓業界等上了1個月之久,最終到3月才解開懸念,最終選擇將其內存部門分拆上市。這樣,英飛凌內存部門終成“單飛雁”,還擁有了一個夢幻的名字——奇夢達(Qimonda)。事後,據媒體報道,英飛凌之前確實也與諸多公司有過接洽,如美光、三星、海力士以及日本的爾必達(Elpida)。但是由於合作不順,最終放棄整體出售的打算,將其內存部門成立獨立公司成爲考慮的首選。那麼,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Qimonda靠什麼闖蕩內存市場?除了運營第一步將IPO之外,相信這家全新公司的CEO羅建華(Kin Wah Loh)從5月1日起將向大家證明,Qimonda作爲全球第四大DRAM廠商的運營之路纔剛剛開始。

 

(最新數據: 英飛凌躋身全球DRAM市場第二,Q1喜獲19%營收環比增長

 

大事件回顧之二:飛利浦分拆半導體業務,到底誰是這宗買賣的最大贏家?

 

同樣是在2005年末,飛利浦宣佈計劃使旗下的半導體部門成爲一個單獨的法人實體,以便能夠嘗試“戰略性選擇”,並改善業績。這樣的剝離行動通常是在爲分拆做準備。最後,飛利浦可能把它的半導體業務出售給另一家公司,或進行合併,或以公開上市(IPO)的形式出售。

 

 

英飛凌已經採取了最後一種方式“解決”它的內存部門。對於飛利浦而言,更大的可能是合併、合併,再合併。業界一開始便將合併的對象鎖定在了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進入2006年,飛利浦再次證實該計劃,但對合並對象則三緘其口,表示在2006年下半年以前都不會透露任何潛在的合併夥伴。

 

對此,飛利浦半導體首席執行官Frans van Houten指出,使飛利浦半導體成爲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目的是爲了獲得“規模”,並認爲這和飛思卡爾或英飛凌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將一個單獨的芯片公司分拆出來並準備首次公開發行(IPO)“並不等同於獲得規模”。看來,此次飛利浦是打定了整合的主意,找一個合適的對象以“擴大規模”便是考慮的重點。據Gartner最新發布的2005年全球10大半導體公司修正排名,飛利浦排名由最初的10名之外調高至第8位,相信這對飛利浦重拾信心很有幫助,這個半導體產業的“貴族”畢竟經歷風雨,希望能夠找到“獲得規模”的最佳方式,通過創新並勇敢面對市場而捲土重來。

 

不過,到目前爲止,合併疑團尚未解開。之前,意法半導體曾迴應合併疑問,表示並未納入議程,同時指出地理因素很重要。疑團尚未散盡,另一個令人意外的名字也突然出現在了分析師爲飛利浦擬定的潛在夥伴名單之中——英特爾,國際電子商情合作媒體CMP集團記者對此進行了詳解。之後,飛思卡爾也曾被列入飛利浦半導體可疑的合併對象名單。到底誰將和飛利浦半導體合併?而又是誰纔是這宗買賣的最大贏家?還看飛利浦的進一步動作和合並對象的最終揭曉。

 

大事件回顧之三:WAPI因“缺乏安全算法”而失手,從國際標準之爭我們學到更多…

 

3月14日,國際標準組織(ISO)以多數票數拒絕接受中國的WAPI作爲國際性標準,而認爲IEEE 802.11i作爲更安全的無線協議的基礎可以獲得批准。這樣,WAPI因爲“缺乏安全算法”而再度失手,衝擊國際標準未能成功。

 

 

回溯到3年前,2003年5月12日,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WAPI由信息產業部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頒佈;隨後規定,到2004年6月1日,未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和未施加中國強制性認證標誌的無線局域網產品將不得出廠、進口、銷售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這項強硬措施隨即遭到海外力量的強力抵制,在各方壓力下矛盾全面升級……到2004年初,中美雙方經過談判達成貿易與技術協定,WAPI標準被宣佈無限期推遲。2004年底,WAPI一事再露曙光,SC6形成決議,將WAPI和美國的IEEE 802.11i一同進入提案流程,WAPI由此有望成爲國際標準。

 

時隔1年半,在國際標準之爭中我們親眼目睹了WAPI“失手”一幕,不免頗感失望和悵然。當然,期間《國際電子商情》副主編孫昌旭曾在1月爲大家帶來了好消息:國內外最早提供量產並支持WAPI標準的802.11芯片誕生於中國本土半導體公司北京六合萬通,並且正在向單芯片方案邁進,即集成MAC、基帶與RF於一個芯片中。回看“決鬥”細節,中國WAPI標準制定之路遭遇挫折,反省整個過程,業者提出了應占領市場“以圈地對付圈地”的觀點!從這場尚未完全結束的國際標準之爭,相信大家學到更多……

 

大事件回顧之四:專利是個殺手鐗,SigmaTel與炬力之爭如何收場?

 

知識產權之於公司,就如心臟命脈之於人體,可見知識產權(IP)對於公司的重要。而在日益膨脹和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將專利作爲殺手鐗,通過法律訴訟的手段獲得市場、“贏”得市場。這樣方式屢見不鮮,卻也頗有成效。

 

前些年有中國出口商面臨DVD專利費啞口無言爲證,現在則由SigmaTel將MP3播放器的原始專利大權緊握手中,在這快火熱的市場中搭起了專利城牆。2005年底,SigmaTel率先在歐洲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及授權策略,這樣,SigmaTel就可以隨時通過法律手段阻止未經SigmaTel授權的MP3播放器的銷售。當然,受影響的不僅是歐美市場,甚至包括中國本地市場,SigmaTel如此使出專利殺手鐗,中國MP3播放器產業鏈均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國外傳來SigmaTel與中國本土芯片廠商珠海炬力之間MP3專利糾紛案的最新進展,ITC初步裁定珠海炬力侵權,判決炬力侵犯了SigmaTel的兩項專利,主要針對幾款音頻處理芯片,ITC行政法法官Paul Luckern甚至還建議發出禁止進口令(exclusion order)。珠海炬力近日接受《國際電子商情》獨家專訪,表示“誓與SigmaTel鬥爭到底!”

 

兩家公司的“專利訴訟大戰”從2005年1月上演,歷時1年2個月,尚未完全劃上句號。不過,IP所有權大戰如何勝出?SigmaTel與炬力之爭如何收場?這些疑問都將伴隨我們進入2006年的第二季度。

 

大事件回顧之五:漢芯造假事件評論

 

在1月17日這個看似平常的日子,一位神祕人士在清華BBS上舉報“漢芯一號”發明人陳進作假,由此引起中國電子產業軒然大波。網上信息稱,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DSP芯片——上海交大漢芯一號——實爲造假,盜自飛思卡爾56800芯片。報料人通過互聯網舉報,漢芯技術負責人陳進教授通過造假騙取了國家上億元科研經費。在中國IC設計業起步且逐步成長的這個節骨眼兒,出這等“大事件”尚屬首次,業界、媒體個個瞠目結舌等待得到一個答案和交待。而在事發後這幾個月裏,參與當年“漢芯一號”鑑定的專家集體基本保持沉默;國家相關部門針對"漢芯"是否造假的調查結論卻遲遲未能出臺;各種猜疑、疑問盛囂塵上。爲此,我們的編輯有話要說!

 

“漢芯一號造假事件” 海歸和海盜

 

二評“漢芯一號造假事件”:2006中國IC涉假第一案帶給我們的思考

 

大事件回顧之六:出售、結盟、併購……半導體產業走向整合

 

除去以上花了較大篇幅談及的英飛凌和飛利浦分拆其業務部門之外,2006年一開始就註定是半導體產業“不安分”的一年,半導體業界新聞不斷充斥着出售、收購等字眼,各大半大體公司或結盟形成更大的勢力,或“瘦身”砍掉已不再獲利或與核心業務衝突的部門、產品線,或通過收購方式獲得技術、人才,從而輕鬆進入已窺探已久的市場領域……

 

 

正當NEC瞄準汽車MCU龍頭位置,整體策略向歐美轉移之時,飛思卡爾宣佈與ST結盟,震撼了整個汽車半導體市場。從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2004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份額數據,飛思卡爾以12%位居龍頭,英飛凌、ST、瑞薩、NEC、東芝和飛利浦半導體分別擁有6~10%的份額。此次飛思卡爾與ST結盟後,雙方的市場份額將超過20%,這無疑會給整個市場帶來衝擊。

 

如果說企業結盟或併購是希望達到1+1>2的效果,那麼公司出售不再獲利或不具優勢的部門、業務則是爲了增強核心業務,使1-1>1成爲可能。2005年9月,LSI Logic開始決定要“轉型”做fabless,2006年3月,LSI出售DSP部門,最終還要價1億美元向安森美出售了芯片廠,即將完成“變身”。模擬器件供應商“巨頭”德州儀器以30億美元出售了傳感控制業務,使盛囂塵上的傳聞終於塵埃落定。其它“瘦身”的公司還包括:

 

側重信號處理領域,ADI出售ADSL ASIC產品線
集中核心優勢並減少債務,Avago出售打印機ASIC業務
飛兆向臺灣億光出售LED產品線,專注模擬和功率業務
IR公司計劃出售“非核心”商品類業務

 

半導體產業的收購大戰也如火如荼,且看2006年開年至今,國際電子商情曾報道的收購案例,且看哪個領域的整合最爲火熱——

 

戴爾收購遊戲PC廠商Alienware,陳倉暗渡欲結盟AMD?
爭奪閃存產品霸主地位,Lexar“收購之戰”如火如荼
SanDisk節奏跟進,出價每股8.75美元收購Lexar
“併購大戰”持續上演,Lite-On收購明基光驅製造業務
日本Murata以1.35億美元收購SyChip,涉足無線射頻領域
擴展FTTH芯片產品,PMC-Sierra以3億美元收購Passave
Nvidia收購Hybrid,圖形芯片市場拓展至手持設備
收購不斷,SiRF購入印度DVB接收器技術公司TrueSpan
AT&T以670億美元收購南方貝爾,與四家“小貝爾”再度聚首
Sirenza收購PDI,大力拓展亞歐射頻元件市場
擴大晶圓檢測市場份額,KLA-Tencor高價收購ADE

 

大事件回顧之七:半導體產業處於活躍期,各地展會粉墨登場

 

每年的一開始,都是半導體產業最爲活躍的時期,各地陸續舉行的展會或論壇也呈現出新年新氣象。從開年的CES、3GSM,到《國際電子商情》主編遠赴硅谷親歷的Electronics Summit 2006、亮相三地的國際集成電路展IIC,還有火藥味十足的DVB全球論壇、德國漢諾威每年一度的CeBIT,直到4月的CTIA無線通信展……展會的報道讓《國際電子商情》小編們忙得不亦樂乎,卻也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了這些展會上呈現出的最新的熱點、趨勢和動態。

 

半導體產業最強的增長動力。國際電子商情市場分析師林曉林從CES上看到了消費電子趨勢的五大熱點,網站則爲大家精心呈現了2006 CES專題

 

2月,全球電信行業的主要廠商雲集西班牙,在2006 3GSM世界大會上展示和討論了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和無線技術。我們從 3GSM回顧中看到行業合作激發興奮點,中國力量受益匪淺;並提出移動電視市場趨熱,接收技術能否迎戰?的疑問。3GSM還爲我們帶來新技術趨勢,3G技術也將引入筆記本電腦中,PC當成手機用!

 

從2月進入3月之時,《國際電子商情》主編李明駿遠赴硅谷的Monterey,親歷了由Globalpress Connection舉辦的第4屆Electronics Summit 2006,併爲我們發來“硅谷傳真”,講述他的東行漫記之一、之二……到之八。

 

因爲地球是圓的 // 向戈登·摩爾致敬 // SoC vs SiP // 更小、更快、更強的65nm Virtex // 無線通信市場投資過熱了嗎? // 消費電子領域的“新面孔” // 投資並不總是青睞初創公司 // Startup特點更多在於“創”

 

3月,DVB全球論壇(DVB World Forum)在愛蘭爾首都Dubin舉行,移動電視標準和應用尚處於“幼年階段”,因此這屆DVB全球論壇火藥味十足,移動電視廠商Modeo公司的總裁Michael Schueppert激情發言,認爲廣播模式是“死衚衕”,並提出了他對移動電視的十大預言。歐洲的DTV標準DVB-T已進入第10個年頭,DVB組織已啓動一項關於下一代標準的研究任務,被稱爲“DVB-T2”,而持不同看法的 論戰雙方就DVB-T2的應用模式展開了一番舌戰。論壇逐漸走入高潮,甚至有發言者警告說,雖然基於DVB-H的移動電視在試驗過程中得到了消費者的正面響應,但用於向手機提供互動性(interactivity)和內容保護(content protection)的兩個協議互不兼容,可能導致DVB手持設備市場走向分裂!?

 

3月中旬,第十一屆國際集成電路展(2006 IIC)亮相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國際電子商情》編輯們傾巢出動,對展會現場進行了全程跟蹤。網站傾力爲讀者推出了IIC-China 2006專題報道

 

時間滑至4月,我們從CeBIT展熱點看到未來網絡通信市場趨勢;且再次回到美國拉斯維加斯,經歷了創意“無限”的2006 CTIA無線通信展

 

大事件回顧之八:走向商用的新技術、新產品

 

近場通信(NFC)和柔性顯示這兩種新興技術因爲擁有市場,而從衆多創新技術中脫穎而出獲得廠商青睞,在2006年初逐步開始走向商業化。

 

與會者就手持NFC手機親身體驗了非接觸式支付;而且隨着 NFC耳機先“熱”,我們還體會到除非接觸式支付之外更多的應用。 在CTIA無線展(CTIA Wireless)上,NFC技術的主要推進者飛利浦和Visa國際合作,發佈了對這項應用的可用性研究成果,結果表明,年輕的消費者十分喜歡移動電話交易帶來的便利、易用和時尚。NFC與RFID技術結合,也將催熱 “移動錢包”應用,調研機構預計,5年內移動錢包在北美的用戶將達2,500萬。

 

2006年必定是“柔性顯示年“。飛利浦開發的一款無線連接可捲曲的電子閱讀器,基於美國E Ink公司高對比度電子紙顯示技術,5英寸大小,可具有320×240分辨率。用戶可以在利用該產品閱讀時寫標註、做記號或加下劃線,如在普通的紙張上操作一樣。而索尼則面向美國市場發佈了電子閱讀器圖書終端,顯示部分同樣採用的是E Ink公司研製的電泳式電子紙,畫面尺寸達到6英寸,分辨率爲800×600。這些產品都計劃於今年上半年上市。

 

除飛利浦、索尼公司之外,東芝、Jinke Electronics都在開發電子閱讀器,並逐步推向商用。同時,飛利浦還認爲,屏幕尺寸成爲瓶頸,柔性顯示可助移動產品發展

 

Plastic Logic結盟傳媒巨頭,推進電子書成爲未來新潮流
索尼電子圖書春季面世,換種方式“閱讀”生活
無線“電子閱讀器”延續傳統閱讀習慣

 


此文章源自《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68578_617671_ed20ef3c200605.HT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