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和“equals”的區別

平時在學Android和Java語言的時候,總是碰到“equals”和“==”這兩個字符,老感覺差不多;其實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今天干脆把它們徹底弄清楚。

一、java當中的數據類型和“==”的含義:

基本數據類型(也稱原始數據類型) :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它們之間的比較,應用雙等號(==),比較的是它們的值。
複合數據類型(類):當它們用(==)進行比較的時候,比較的是它們在內存中的存放地址(確切的說,是堆內存地址)。
注:對於第二種類型,除非是同一個new出來的對象,它們的比較後的結果爲true,否則比較後結果爲false。因爲每new一次,都會重新開闢堆內存空間。

二、equals()方法介紹:

JAVA當中所有的類都是繼承於Object這個超類的,在Object類中定義了一個equals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初始行爲是比較對象的內存地址,但在一些類庫當中這個方法被複寫了,如String、Integer、Date。在這些類當中equals有其自身的實現,而不再是比較類在堆內存中的存放地址了。
所以說,對於複合數據類型之間進行equals比較,在沒有覆寫equals方法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較還是內存中的存放位置的地址值,跟雙等號(==)的結果相同;如果被複寫,按照複寫的要求來。

三、String類的equals()方法:

現在我們拿String類來舉例:

我們去\src\java\lang目錄中找到String類,發現equals方法被複寫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value.length;
             if (n == anotherString.value.length)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0;
                 while (n-- != 0) {
                     if (v1[i] != v2[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上述代碼可以看出,String類中被複寫的equals()方法其實是比較兩個字符串的內容。下面我們通過實際代碼來看看String類的比較。

1、舉例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Stri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Hello";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true
    }
   }

上方代碼中,用“==”比較s1和s2,返回的結果是true。

2、稍微改動一下程序,會有奇怪的發現:

 public class Strin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Hello";
         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
         String str3 = str2; // 引用傳遞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3); // 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2 == str3);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equals(str2));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equals(str3)); // true
        System.out.println(str2.equals(str3)); // true
    }
 }

上方第4行代碼中,我們new了一個對象,用“==”比較s1和s2,返回的結果卻是false;而用用“equals”比較s1和s2,返回的結果是true。

爲了分析上面的代碼,我們必須首先分析堆內存空間和棧內存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裏寫圖片描述

看完上面的圖,再結合上面的代碼,就一目瞭然了。現在我們可以給自己出一道面試題:

面試題:請解釋字符串比較之中“==”和equals()的區別?

==:比較的是兩個字符串內存地址的數值是否相等,屬於數值比較;
equals():比較的是兩個字符串的內容,屬於內容比較。
以後進行字符串相等判斷的時候都使用equals()。

3、再次更改程序:

 public class Object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Hello";
        String s2 = new String("Hello");
         s2 = s2.intern();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tru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  true
     }
 }

上述代碼的第5行中,java.lang.String的intern()方法”abc”.intern()方法的返回值還是字符串”abc”,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這個方法沒什麼用處。但實際上,它做了個小動作:檢查字符串池裏是否存在”abc”這麼一個字符串,如果存在,就返回池裏的字符串;如果不存在,該方法會 把”abc”添加到字符串池中,然後再返回它的引用。

四、比較兩個對象的值:

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Objec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udent student1 = new Student("生命壹號",22,"成都");
         Student student2 = new Student("生命壹號",22,"成都"); 
        System.out.println(student1==student2);
         System.out.println(student1.equals(student2));
     }
 }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int age,String address){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address = address;
     }
     //重寫Object類中的equals方法(比較兩個對象的值是否相等)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如果內存地址相等,那麼一定是同一個對象,就無需比較兩個對象的屬性值
         if(this==obj){
             return true;
         }
         //判斷obj是否爲Baboon類型的實例
         if(obj instanceof Student){
             Student b = (Student)obj;//強制轉換
             //判斷兩個對象的屬性值是否相等
             if(!this.name.equals(b.name)){
                return false;
             }
             else if(this.age!=b.age){
                 return false;
             }
             else if(this.address!=b.address){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

上述代碼中,首先判斷傳遞進來的對象與當前對象的地址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肯定是同一個對象。因爲傳遞進來的參數是Object類型,所以任何對象都可以接收。一旦接收進來,就將Object類型的對象向下轉型,然後再做判斷。

另外可以參考此篇博客,點擊進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