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否】股市是怎麼玩的?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AFE5fnYRxF3ehdK4X-gjg

轉一篇文,和大家分享:(侵刪)
先說明不建議大家炒股,至於爲啥,可以詳細閱讀下邊的文章;品一品2015年5月份的股災。
可以說【2014年中-2015年中】大概1年半的時間,把一大批嫩韭菜捲入了股市。
我的大部分朋友纔剛剛畢業或剛工作,算運氣好的,沒趕上牛股(大多還不太懂),就只看到了股災,天天有跳樓的資訊推送,可比現在世界盃排的多得多。

其中有一個朋友大概是股災後慢慢陷入的,他自己研究了1-2年,看各種書、財經節目(央視2套的),研究各種股票K線等等。我倆平時玩的比較多,經常一起聊(主要我充當小白角色,問東問西),他也有很多研究心得以後寫出來跟大家分享。這裏只強調結果哈,他花了2年多時間,所有工資基本都投進去了,平時省喫省用,結果虧了少說有50%。
so,大家儘量克己不要炒、不要炒、不要炒股。

2015年股災
原創: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的一燈如豆 2017-05-25
(舊文重貼)
從根源上來說,A股自20156月下旬開始的暴跌,無非是一場流動性危機。其發生的基本原理,《24、金融產品的對倒交易與與流動性危機》中已經有清楚的闡釋。
這輪股災與歷史上的多次股災、絕大多數金融經濟危機一樣,並沒有什麼惡意的顛覆勢力或是什麼巨大的陰謀,而僅僅是最爲基本的經濟規律所起到了作用。因而,也就不可能通過簡單地打倒某些人、挫敗某些人來解決任何問題。

一、大致背景
A股自2014年下半年起,經歷了一輪股市大規模上漲的行情,上證綜指由20147月的2000點出頭,一路上揚至2015612日的5178點,相應的總市值由約20萬億,達到最高70萬億,流通盤在57.6萬億。另一方面,根據5月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發佈的四月下旬的統計數據,A股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餘額爲2.21萬億。

二、股價持續上漲與暴跌的基本模型
簡單來說,本輪股災的根本原因是整個市場從20萬億市值,通過對倒交易上漲到70萬億市值,形成了50萬億的市值增長,僅就流通盤而言,就有57.6萬億的股票資產隨時等待被變現。相對來說,卻只有寥寥數萬億的流動性。在巨量IPO發行和打擊場外配資的雙重壓力下,流動性危機最終被引爆,並由於連鎖反應,形成預期與價格實際下降的惡性循環。
在討論股票下跌之前,必須先了解股市上漲的原因與過程。與大部分的直覺不同,股票價格上漲並不需要增量資金的進入,交易各方使用存量資金相互交易,就足以推動股票持續上升。在下面的例子中均忽略交易稅費。
假設有甲投資人,持有A股票100萬股,當前A股票的價格爲10元,同時,他還有100萬元現金在證券資金賬戶中進行證券交易。與此同時,有乙投資人,持有B股票100萬股,當前B股票的價格也爲10元,乙也有100萬元現金在資金賬戶中準備交易。此時,整個市場的市值是A股票的1000萬元與B股票的1000萬元,合計2000萬元,整個市場的資金存量是甲乙各自擁有的100萬現金,合計200萬元。
甲投資人若看好B股票,以漲停板的價格11元買入3萬股。從成交角度看,甲以11元購買3萬股B,必意味着乙以11元的價格賣出了3萬股。於是現在,甲有100萬股A股票,3萬股B股票,另有現金67萬。而乙有97萬股B股票,另有現金133萬元現金。此時,整個市場的資金存量是甲的67萬與乙的133萬,合計爲200萬元不變,但總市值已經變爲A股的1000萬元,以及B股的1100萬元。由此,A股、B股的總市值變成2100萬元,比之前的2000萬元多出了100萬元,而總交易量爲甲買B股票給乙的33萬元。
可以看到,整個市場的A、B股票數量是守恆的,資金存量也是守恆的,股票總市值的增加僅僅是因爲股票成交價格高於原先的價格。這種憑空“創造”財富的方式,就是賬面效。在包括房地產在內的金融市場裏,賬面效應是財富幻覺的主要來源。舉一個房地產的例子來說,某處有大致相同的房子100套,原價10萬元/套,這裏的房地產“價值”就是1000萬元;而當最近有一套房子被賣出100萬元時,整個地區的100套房子都會被認爲具有100萬元的“價值”,於是整個地塊的房地產“價值”陡然提升到了1億元,而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變化發生。股市上也是同樣道理,交易的股份雖然只佔很小的比例,所有存量的股份“價值”卻全部都是以最後的成交價格認定的,這使得股市成爲賬面效應最爲顯著的市場之一。
利用賬面效應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一些基金或機構投資者通過不斷提高價格買進某一隻股票,如連續以漲停板的價格購入暴風科技,從而達到提供靚麗基金淨值報告的目的。具體舉例來說,某新成立基金募集資金1個億共計1億份,每份淨值1元。它參與某新股網下申購,價格爲20元,獲配100萬股,持股市值2000萬元,餘8000萬元現金。這時該基金經理每日掛大單拉漲停。由於參與新股申購的投資者都認爲該股將持續上漲,當日上漲44%封上漲停板報28.8元,而賣盤極其微量,該基金當日以漲停板價格買入1萬股,耗資28.8元。之後連續10日都是漲停板報收。那麼最後,該股的價格爲74.7元,期間該基金以平均50元的價格買入了80萬股,耗資4000萬元。這個時候,該基金共有這支股票180萬股,成本爲8000萬元,而基金總資產爲市值13446萬元的股票和2000萬元的現金,淨值爲15446萬元,在短短10日間就能增長54.56%。事實上,未必是新股,只要某隻股票滿足的成交不活躍、流通市值小、個別投資人前期擁有較大數量該股的條件,就可能通過不斷拉昇提高賬面收益。這也是很多“妖股”在走出一波行情前非常不起眼的原因,也是一些私募基金的常用手法。
要實現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僅靠單邊的買方與單邊的賣方是不行的。甲一共只有100萬元現金,用去1/3,也僅拉昇了一個B股的一個漲停板。如果乙始終只賣不買,甲很快就資金枯竭,也就是上攻乏力了。但如果乙也是積極的投資人,情況就不同了。繼續上面的例子,在甲購買了乙持有的B公司股票後,乙也看好未來的股票市場,並希望多元化配置,於是乙以漲停板的價格購買甲的A公司股票3萬股,耗資33萬元。如此一來,甲和乙又都有100萬元現金在手了。這是他們分別持有97萬股A、3萬股B,和97萬股B、3萬股A,持股總市值爲2200萬元。這種你賣給我、我賣給你,導致價格持續上升的過程,就是對倒交易。由於賬面效應的存在,對倒交易會導致“所有人都在賺錢”的錯覺。上例中的對倒交易發生在兩個交易主體與兩個交易標的之間,實際中是由很多人在很多支股票之間進行對倒。當對倒交易在少數幾個大戶與少數幾支股票中進行時,就是輪莊。創業板對倒交易最爲瘋狂的時期,也就是基金扎堆並創造神股時期,幾大基金在暴風科技、全通教育、樂視網之間以越來越高的價格對倒,在創造神話的同時,自身淨值暴漲,高淨值神話被用以作爲宣傳標杆,吸引基金投資人、擴大基金管理規模、提取更高基金管理費。
當所有人都維持上漲預期並進行交易,股票就可能通過對倒交易漲到極高的位置。例如,簡單來說,甲不停購買乙的B股,乙不停購買甲的A股,最終,兩股的價格都達到了35元/股,甲和乙都分別持有50萬股A股和50萬股B股,同時也都還持有100萬元現金。此時,甲、乙的股票現金合計身價都已經達到3600萬元,相對於開始時的1100萬元,上漲了3倍有餘。這個時候,股市的總市值已經達到7000萬元。
如果把甲、乙兩投資人視爲基金,那麼在開始時,兩支基金的倉位是1000/1100=91%,而在最後,兩支基金的倉位是97%。可以看到,雖然兩支基金持有的現金與股票數量,但由於股票的市值增加,導致倉位的上升。事實上,即使是不做任何交易,一個基金所持的股票價格如果上漲,其倉位也會被動升高。
上面的討論都假設了資金總量維持不變。如有增量資金進場,例如,當股價在20元時,有新成立丙基金攜場外募集到的100萬元進場,想要買股票,場內資金由200萬元陡增至600萬元,情況會如何呢?一般來說,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在所有的基金都以倉位作爲控制指標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大致測算最後的價格(假設A、B兩股的價格始終相同)。在丙基金進場前,甲乙基金的倉位是95.24%,假設最後所有基金的倉位都達到這一水平,那麼兩股總市值應該爲6000萬元左右,相較原來4000萬元的市值上漲30%。這說明對基金的倉位要求在基金規模擴張時會被動擡升指數。
實際中,資金存量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在任意時刻,總是有一部分資金離場,也會有一部分資金入場。
增量資金的進入並不總能帶來價格的上揚。如果某些持股人拋售的意願比較堅決,拋售的數量比較大,那麼即使有資金入場,也會迅速被消耗一空,這是由於相對股市市值,資金量總顯得微不足道。
股市暴跌的原因其實要比股市上漲的成因更爲簡單。
甲乙從開始的1000萬股票,到後來各自持有了3500萬元市值的股票,他們的盈利面各自在2500萬元,共計5000萬元。這時任一方想要將他們股票的收益變現,都可能引起流動性危機。相比前期5000萬巨大的盈利面,整個市場的存量資金只有區區200萬元,甲、乙隨便誰想要買個房,整個市場就玩不轉了,
股市由於缺乏流動性而暴跌,實際上就是一個擠兌過程,所有人拿着股票高喊“我要取錢,我要取錢”,市場本身又給不出那麼錢,於是就崩潰了。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前期累計的盈利盤會形成拋壓,而流動性不足導致獲利盤降低價格拋售,低價拋售使得買盤猶豫,成交不足,又堅定了拋盤的拋售獲利了結的信念,形成更大規模更低價格拋壓。進一步的,獲利了結盤在拋售獲得現金後,短期內會將該筆資金帶離場外,造成場內流動性的進一步不足,構成惡性循環。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流動性就會被清空,並將股價封死在跌停板上。
所以股票財富常又被稱爲紙上富貴,一些賬面上好看的數字,真正想要變現卻着實沒有這麼容易。
所以所謂的做空力量,並不是什麼境內外敵對勢力什麼陰謀,而無非是所有想將股票變現的交易者。無論想要將收益變現用來買房、還是想要割肉離場的投資者,全部都是抽空流動性的力量。而股市的價格越高、漲得越快、市值相對存量資金越大,發生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槓桿的作用
槓桿有時被認爲是這輪牛市的直接推動着,相應的去槓桿過程也被認爲是本輪股災的原因。從上一節可以看到,即使沒有加槓桿的過程,股指一樣可以被拉昇到很高。同樣的,即使沒有去槓桿過程,也一樣會自發產生流動性危機。也就是說槓桿並非是本次股災的根本性因素。但是,槓桿的存在確實加劇了股市的動盪,併成爲本次股災的誘因之一。
無論是場內通過券商融資、HOMS平臺配資或者在場外進行配資,除了交易過程、方式、融資成本等不同外,實質全部都是股票質押貸款,所以那些看似眼花繚亂的名詞和操作方式無需特別關注。
場內交易者通過槓桿引導場外資金進場時,在上一節提到過的倉位控制擡高價格等因素下,將會促進股票價格進一步、快速上升。但即使沒有槓桿,當所有人形成一致的上升預期時,股價一樣會上漲到相當的點位,只不過速度可能相對緩慢。而完全通過無槓桿的1萬億存量資金維持35萬億市值的股價,與通過1倍槓桿--自有的1萬億和借1萬億共2萬億資金來維持70萬億市值的股價,其流動性風險其實是相當的。
但在下跌過程中,槓桿交易的強制平倉機制產生出剛性的流動性需求。舉例來說,如果是以自有資金炒股,當股價市值從10萬元跌到5萬元時,投資人可能會選擇割肉離場,也可能選擇等待和忍耐,變現需求至少是彈性的。但如果是以1倍槓桿,自有5萬和借來5萬資金購買的股票,那麼當這批股票的市值從10萬元跌到5萬元時就會觸發強制平倉,這時若場內市場無法提供出5萬元的流動性,就會引發股價進一步的下跌,觸發更多平倉,形成連鎖反應。
槓桿倍數越高,這種剛性流動性需求受到觸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上節已經指出,相對於龐大的市值,流動性永遠顯得嚴重不足,可能僅僅爲了讓市場擠出數千億的流動性,就引發股票連續跌停。
另一方面,在股市上漲的末期,高槓杆下迅速獲得巨大收益的個別投資者,可能從市場帶走鉅額數量的現金,並投入到樓市或其他地方,使得短期股市的流動性大量喪失,這些都加大了股市的流動性風險。

四、股指期貨的交易原理與作用
股指期貨的實質是一份賭約。
由於絕大多數人對股指期貨交易不瞭解,僅僅聽到股指期貨可以做空,就認爲股指期貨可以成爲直接打壓股市的工具。這種觀點並不正確,股指期貨在多數時候與股市不發生直接聯繫,該市場上的交易者其實只是在指數上打賭。
舉例來說,不妨設當前滬深300的點位在4000點,未來最近一期的期指合約目前也在4000點,交割日爲10天以後。而甲投資者認爲滬深300會有下跌趨勢,他就開出賭約,說未來滬深300會低於4000點,這個叫最近一期合約的空倉。乙投資者覺得未來會上漲,於是就願意跟甲打這個賭,這個就是該合約的多倉了。交易者持有的股指期貨所有未結清的賭約,叫做所持有的頭寸,相應的就叫空頭頭寸和多頭頭寸(也有長短頭寸的叫法,但不利於一般讀者理解)。
任意合約必然同時有數量相等的空頭頭寸和多頭頭寸,所以中金所在公告交易情況時,只需要提供合約存量就可以,而不需要指明多空頭。
現在甲在4000點持有一手空頭頭寸,乙相應在4000點持有一手多頭頭寸,如果雙方都持有至交割日,那麼根據交割日實際點位差額,按照每點300元的價格,由雙方進行賠付。例如若交割日實際點位在3900點,那麼是甲賭贏了,乙要賠給甲100*300元/點共3萬元;若交割日實際點位在4100點,那麼乙賭贏了,甲要賠給乙3萬元。在期貨交易所打賭不能像大家平時打賭一樣,爲了防止大家賴賬,雙方都需要爲賭約支付一定的保證金,正常情況下保證金比率是8%,4000點的時候,雙方需要繳納的保證金9.6萬元。由於通過9.6萬元的本金可能產生3萬元的收益/損失,收益率超過30%,這比點位本身的2.5%的變動大很多,所以有人說股指期貨是槓桿交易,其實這只是賭博的規則而已,與借貸形成的槓桿有實質差別。
如果上述期指合約還沒有到交割日,滬深300的變動幅度就很大,比如過了5天,滬深300的點位漲到了4320點,如果最後以這個點位結算,甲要賠給乙9.6萬塊錢,而且很有可能接着漲,甲的保證金全部保證金都可能不夠賠,這時候交易所就會要求甲追加保證金,以繼續賭約。如果甲不再追加保證金,則會被強制平倉,交易所直接判甲賭輸出局,把這9.6萬元賠給乙。
合約除了到期交割與強制平倉,尚沒有到期的時候也可以結算,方法是買入反向的頭寸。舉例來說,過了5天,該期指合約漲到了4100點,甲看苗頭可能還要漲,於是打算認輸離場,以當前點位買入該合約多頭頭寸1手,與原來持有的空頭頭寸相抵消,並賠了3萬元。這時,相當於甲又打了個賭,這次賭股指在4100點上漲,而打賭的對象則未必是乙,可能是丙。兩個賭約合計效果是確定的,那就是甲賠3萬塊,於是甲把3萬塊錢給了交易所就離場了。於是現在丙持有4100點上的空頭頭寸,乙持有4000點上的多頭頭寸。如果交割日報收4150點,那麼丙賠(4150-50*300=1.5萬元,乙獲得(4150-4000*300=4.5萬元,剛好是甲和丙輸的錢合計。這樣,雖然多空頭的合約數量必然是相等的,但是各自點位卻並不相同。爲了簡化結算,所有合約名義上就全都以交易所爲對手方,實際上交易所只起到結算作用,並不實際參與賭博。
現金結算的期貨交易實際上完全等價於賭博,但爲了面子上的問題,通常把期貨成爲衍生工具,而不叫賭約。實際上一般所說期貨市場投機交易,就是這種打賭行爲。
交易所爲了能夠更堂而皇之的開賭場,常常更強調所謂套期保值或者套利的功能。實際上,套期保值的機會並不是很多。例如,投資者甲看多滬深300,那麼他或者股票市場上買入了120萬元的滬深300組合股票,或者在期貨市場上開多頭合約。而套期保值則要求,甲在看多滬深300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開空頭合約。這在期貨與現貨市場差別不大的時候,是沒有正常投資者會做的。例如當前滬深300點位在4000點,期貨合約也在4000點,那麼甲同時買入現貨、賣出期貨,相當於鎖定了不賺不賠,白交交易稅費。而如果當前現貨在4000點,期貨合約在4100點,那麼甲就有可能買入現貨、賣出期貨,從而鎖定100點的收益。在多數情況下,交易各方誰也不傻,這樣的機會是很少的。而願意在期貨市場上打賭玩的人,一直也不算多。
然而在這波股災時,由於股票市場內的流動性不足,個股封死在跌停板上,引起股指期貨市場出現了比較罕見的情況。
舉例來說,某個私募基金產品約定其清盤線爲70%,一旦產品淨值跌至70%以下,就賣出所有資產進行清算。在股市暴跌前,該產品持有1億元現金和9億元市值股票。然而不曾想遇到股災,9億市值的股票遇到連續兩個無量大跌,股票市值縮水至7.29億,如果跌停板在未來2個交易日不能打開,則該產品就將面臨清盤。於是迫不得已,該私募產品只能在期貨市場開空頭頭寸進行套期保值,而套期點位只要在2個跌停以內,如能進行全額套保,就可以避免清盤的命運。於是哪怕在跌停板上,它也會在股指期貨上開出空頭合約。由於這樣想的產品有很多,願意做多的交易者卻寥寥無幾,在股指期貨上的跌停板位置上就會擠壓空頭合約。
這個私募基金產品實際上是一個多頭產品,否則也不會投資股票,然而在突如其來的股災面前,進行了在股指期貨市場上建立了恐慌性的空頭合約,其本意根本不是做空股市。
大規模開空頭合約的另一種可能是,在牛市之前或前期就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資人。基於第一節指出的,股票大多是紙上富貴,這些人的股票很難通過在高位大量出售獲利,於是在股指期貨上開空倉。由於手握大量籌碼,他們覺得有能力在期貨市場贏得賭約。但是,從實際盈利看,由於伴隨着這些投資人大量股票市值的大幅下降,贏得賭約的那些補償多數時候是遠遠不夠的。
在7月初股市每日蒸發萬億級別市值的時候,股指期貨的存量合約其實都在1千億左右,遠遠稱不上大規模做空,實際上尚且遠遠滿足不了多頭的套保需求。而且實際上,由於股指期貨只是一份賭約,其跌停只能通過心理上恐慌引導現貨市場下跌,而不像直接在市場上拋售股票的效果直接。由此,說起來,在市場上賣出股票的人才是真正的做空者。

五、2015.6.15-2015.7.8覆盤
本輪A股的大漲實際上源於整體流動性過剩,而整體的流動性過剩又源於2014年的樓市疲軟,央行試圖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然而,央行在銀行間市場釋放的流動性並沒有如其猜想的那樣經過市場的調節降低市場利率流入實體經濟,而是不斷找尋一個投機出口。於是,短期氾濫的流動性與已經長期低迷的股市一拍即合,開啓了這場牛市道路。
在股市長達數月的上漲過程中,很多機構大佬們再次尋回了輪莊的默契。一些小盤IPO股在控制發行市盈率的監管思路下,由於市值小、流通盤更小,參加網下申購的機構各方很容易達成默契,形成高度控盤、連續漲停的局面,顯現出強烈的造富效應,其以暴風科技爲典型代表。而各基金由於形成輪莊默契,投資個股的價格被相互擡升,淨值增長很快,吸引場外基民申購,由給這些基金更大規模上演此類把戲提供資金支持。這點與A股2006年的一波行情有很大的相似處,彼時個股上漲使得基金表現惹眼,引起基金熱購,又進而推動股指上漲。
長期穩定的增長培養出越來越貪婪的投資者,開始以越來越高的槓桿倍數借錢炒股。一些期望藉由股市上漲大撈一筆的人,開始鼓吹所謂的改革牛市、國家牛市,試圖給管理層灌迷魂湯,綁架政治決策。而一些官媒牛市信心的結論,也隱隱透出國家擔保牛市的意味。
與此同時,股市的流動性風險在急劇積累中。兩市的總成交量一度突破2萬億,從統計角度看,這意味着大部分的資金賬戶進行了100%的換手,而有相當一部分資金賬戶進行了數次換手。2萬億的存量資金拉動的2萬億成交規模,也就意味着全部資金將將應付2萬億賣盤,一旦資金流轉不暢,就意味巨大的流動性缺口。
617日五年來最大規模IPO國泰君安的14只新股迎來申購,凍結打新資金近5萬億,其中僅國泰君安一家就凍結了2.35萬億規模的資金。從資金規模上看,顯然不僅有場內資金熱衷於打新活動,更大規模的資金其實來自於氾濫的短期流動性市場。大約同時,證監會又加大了去槓桿力度,使得場內流動性問題暴露。
一方面,市場上普遍存在錯誤的、認爲牛市由槓桿引發並將隨去槓桿終結的觀點,使得觀望情緒加重,資金流轉速度減緩。另一方面,證監會對清理場外配資的強硬監管要求,迫使部分場內資金外流結算,觸發了股市625日大跌7.4%,強化了衝刺前期高點後61718日兩日大跌形成的回調預期。
如果央行於627日宣佈的降息降準尚不算含義明確的救市信號的話,證監會關於擴大兩融規模、降低交易所交易費的消息無疑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不過彼時,救市仍然停留在作出姿態階段,並未對流動性危機作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7月頭三天的連續大跌,將大量融資倉位逼入生死線,大批股票被釘死在跌停板上,並且由於是在政策利好頻出的情況下的大跌,使得整個市場信心全無。連日大跌導致基金大量贖回,在大批股票停牌的情況下,爲應付贖回基金不得不把拋售尚能交易的股票,場內受到巨大拋盤的驚嚇,流動性告枯竭。
在這段時間內,大量機構爲套保,在股指期貨市場開出恐慌性空單,導致股指期貨合約在跌停價位上鉅額成交。其實能實現的套保金額相比A股下跌的市值不值一提,卻帶來了惡劣的示範效應。
而流動性危機問題終於得到認識,多部門高調採取了暫停IPO、21家證券公司與匯金宣佈購入股票、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提供切實的購買流動
在股指期貨市場,那些通過期指空頭合約實現完全套保的投資者將會肆無忌憚地在現貨市場上進行拋售,爲了遏制這一勢頭,採取了限制做空的措施,又迫使原本寄望於賭約的投資者回到交易所市場上拋售股票自救,形成惡性循環。

  六、2萬億救市
中國政府最終動用超過兩萬億的現金才消除該次流動性危機,隨着這兩萬億直接成爲了股市原持有者的盈利,相當於中國政府發行了兩萬億高能貨幣,這筆鉅款在15年下半年始,造成中國房地產價格又一輪波瀾壯闊的漲幅,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2016年中國近乎全行業的盈利改善。然而,這種短暫美好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將會加重危機的深度與持續時間。

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eAFE5fnYRxF3ehdK4X-gjg
原文作者公衆號:“二律背反的一燈如豆”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這裏寫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