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程序開發選擇工具應注重運行效率還是易用性

從計算機出現到現在,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計算機編程的發展也有數十年的時間了,在這漫漫歲月之中,計算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程序編寫的理念也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革。


早期的計算機是專供科學家使用的工具,有很高的門檻,普通人根本無法操作甚至不能解理計算機的存在,那時候的計算機程序主要是在科學領域。因其性能所限和當時編程語言的特性,當時的程序主要是面向過程,注重運行效率和資源利用。而到了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雖然尖端科學領域依然受限於計算機的性能,但對於面向普通人的應用領域,計算機的性能卻是綽綽有餘了,隨着面向對象理念的興起,程序的編寫(主要是應用程序的編寫),則越來越“高級化”。


所謂“高級化”,這個詞語是我臆造的,在程序裏,所謂“高級”,“底層”之類的詞並不代表高明與否,完全是描述程序邏輯與擬人化思維的接近程度。


早期的計算機程序,因爲種種原因,是使用更利於機器編譯的手段編寫,幾乎完全是人腦模擬機器的運作來進行思維邏輯構造,所以機器執行起來效率很高,但可讀性低。在傳統生物進化的觀念看來,這種方式遠離了“靈長類”的思維,於是顯得更爲“底層”,至於現今常規應用程序的編寫,隨着時代的發展,因各種原因,更利於人腦的理解,顯得更爲“高級”。不僅“高級”並不高,底層也並不低,似乎有反過來的趨勢,“高級”通常來說技術含量比“底層”低一些。


在應用程序開發的時候,在面向對象理論的指導下,功能的實現並不要求自己完全編寫,大抵是因爲術業有專攻,縱然再博聞強志的人,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十分精通,所以使用編程工具就成爲了非常必要的手段。


在選擇編程工具的時候,有的人傾向於看起來比較原始,但是對於計算機而言執行效率更高的編輯和編譯工具,還有一部分有傾向於選擇IDE(集成開發環境)。一般說來,單獨的編輯和編譯工具,在執行自己的任務時,的確要比IDE的單項功能快許多;而另一方面,效率高的工具使用難度較大,配置相對複雜,需要自己對計算機原理有充分的瞭解才能做到,於普通人而言門檻過高,IDE在這方面就比較友好了。


水稻的種植是相對基礎的但又十分必要的產業,產業模式較爲單一,必須精確處理好光,水,空氣,土壤的調配,一絲也不能馬虎。然而基於水稻種植的衍生的糧食加工業卻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產業模式極爲多樣,且受限很少,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並發展,在生產的鏈條中,種植屬於底層,而加工屬於高級,底層的不可缺少,但可以通過批量管理來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而在糧食加工領域,主要注重安全性,易用性,人們買到手簡單烹製即可食用。


我覺得編程也是這樣,在底層的實現上,可採用批量管理的方式,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如果人人都去開發底層,不僅可能收效甚微,還不能滿足應用的需求;而在面向應用的功能上,則應以安全性和穩定性爲主導,開發出易用,簡便的應用程序。


所以我認爲開發底層的技術人員,選擇工具應該着重效率和與計算機的交互,而面向應用層的開發人員,則還是應該儘量選擇簡單易用的開發工具。當然,我還是更傾向於底層的,畢竟是計算機的基礎,和計算機的交互,運行效率的提升應該是每個編程技術人員的進步方向,畢竟人喫飯可以選擇喫各種品味,但不能選擇不喫飯而去喫石頭,小國寡民,全民耕種固然滿後,擔卻是非常穩固的經濟結構,如果沒有人種地了,加工業再發達,人能喫空氣爲生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