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 理解雲計算

[雲計算] 理解雲計算

雲計算與邊緣計算

雲計算是利用虛擬化整合零散分佈的各種IT資源,包括網絡、計算、存儲、應用軟件以及服務,使用者通過互聯網接入雲計算平臺,按照使用資源多少付費,就像水和電一樣。這種高效的資源整合和使用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IT架構緊耦合、低效率的資源使用方式,讓資源利用更加高效且成本更低。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了網絡、計算、存儲以及應用處理能力的分佈式平臺,就近提供智能服務。邊緣計算可以理解爲雲計算的一個逆操作,雲計算強調的是計算和存儲等能力從邊緣端或桌面端集中過來,而邊緣計算則是將這種計算和存儲等能力重新下沉到邊緣。

商業驅動力

雲計算的各種特性、模型與機制,都是被種種商業驅動力所激勵的。正是這些商業驅動力,影響着雲計算的形成與市場規模的擴大。

容量規劃

指確定和滿足一個組織未來對IT資源、產品和服務需求的過程

  • 容量(capacity):指在一段給定時間內,一個IT資源能夠提供的最大工作量
  • 過度配置:IT資源容量遠高於需求,導致系統效率低下
  • 配置不足:IT資源容量低於需求,導致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 重點:將IT資源容量與其需求之間的差異最小化,以獲得預期的效率和性能

三種規劃策略:

  • 領先策略(Lead Strategy):根據預期增加IT資源的容量
  • 滯後策略(Lag Strategy):當IT資源達到其最大容量時增加資源容量
  • 匹配策略(Match Strategy):當需求增加時,小幅增加IT資源容量

降低成本

大部分所需資金都注入到基礎設施的擴建中,因爲給定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使用潛力,總是受限於底層基礎設施的處理能力。

  • 獲得新基礎設施的成本
  • 保有其所有權的成本
  • 與基礎設施相關的運營開銷在IT預算中佔相當大一部分,往往超過了前期投資成本

組織靈活性

IT企業常常需要應對行業變化,通常採用的措施是在原來預期或者計劃的IT資源規模上進行擴展

雲計算的技術創新

  • 集羣化:集羣是一組互聯的獨立IT資源,以整體形式工作
  • 網格計算:計算網格爲計算資源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其能組織成一個或多個邏輯池,這些邏輯池統一協調爲一個高性能分佈式網絡,有時也稱爲“超級虛擬計算機”。
  • 虛擬化:是一個技術平臺,用於創建IT資源的虛擬實例。軟件層允許物理IT資源提供自身的多個虛擬映像,這樣多個用戶就可以共享它們的底層處理能力。虛擬化環境中運行的仿真軟件可以模擬對硬件的需求,打斷了軟硬件之間靜態的依賴性。

體現了雲計算需求並導致其形成的主要商業驅動力:容量規劃、降低成本和組織靈活性
影響並啓發了雲計算關鍵特徵的主要技術創新:集羣技術、網格計算和傳統虛擬化技術

一些雲特性

  • 按需使用(on-demand usage)指的是雲用戶能夠通過自助服務來使用所需的基於雲的服務,而無需與雲提供者交互。這一特性與可測量的使用相關,後者表示的是雲對其IT資源使用進行測量的能力,並據此進行收費。
  • 隨處訪問允許基於雲的服務能夠被各種雲服務用戶訪問,而**多租戶(multitenancy)**是指一個IT資源的一個實例可以同時透明地服務多個雲用戶的能力。
  • **彈性(elasticity)**特性表示雲能夠透明地和自動地擴展IT資源。**可恢復性(resilient computing)**與內在的故障轉換特性有關。
  • 泛在接入(ubiquitous access):是一個雲服務可用被廣泛訪問的能力。實現泛在接入可能需要支持一組設備、傳輸協議、接口和安全技術。
  • 可測量的使用(measured usage):是雲平臺記錄對IT資源使用情況的能力,根據記錄的內容,雲提供者只對雲用戶實際使用的和/或被授予IT資源訪問的時間段進行收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