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結構學習筆記1-3] 計算機系統的評價標準

[體系結構學習筆記1-3] 計算機系統的評價標準

[1.3.1] 性能

1.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Fz爲處理機的工作主頻
  • CPI (Cycles Per Instruction)爲每條指令所需的平均時鐘週期數
  • IPC (Instruction Per Cycle)爲每個時鐘週期平均執行的指令條數

2. MFLOPS(Million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 只能反映機器執行浮點操作的性能,並不能反映機器的整體性能(如編譯性能)
  • 基於浮點操作而非指令,比較適合用於衡量處理機中向量運算性能
  • 會隨着整數和浮點數的比例、快遞浮點操作與慢速浮點操作的比例不同而不同
  • 一般認爲 1 MFLOPS≈1 MIPS

3. 性能的比較

計算機的性能通常用峯值性能持續性能來評價
持續性能的表示

  • 算數性能平均值
  • 調和性能平均值
  • 幾何性能平均值

算術性能平均值

算術性能平均值AmA_mnn道程序運算速度或運算時間的算術平均值

  • 以速度評價
    Am=1ni=1nRi=1ni=1n1Ti A_m=\frac{1}{n} ∑_{i=1}^nR_i =\frac{1}{n} ∑_{i=1}^n\frac{1}{T_i}

其中RiR_i是第i個程序的執行速率;TiT_i是第i個程序的執行時間

  • 以執行時間評價
    Am=1ni=1nTiA_m=\frac{1}{n} ∑_{i=1}^nT_i

  • 加權算術平均(在工作負荷中各個程序出現的比例不同)
    Am=i=1nαiRi=i=1nαiTiA_m=∑_{i=1}^nα_i R_i =∑_{i=1}^n\frac{α_i}{T_i}

調和性能平均值

  • 調和性能平均值HmH_m(以時間評價)
    Hm=ni=1n1Ri=ni=1nTi=nT1+T2++TnH_m=\frac{n}{∑_{i=1}^n\frac{1}{R_i} }=\frac{n}{∑_{i=1}^nT_i } =\frac{n}{T_1+T_2+\dots+T_n}

HmH_m的值與運行全部程序所需要的時間i=1nTi∑_{i=1}^nT_i 成反比,用他來衡量計算機的時間(速度)性能比較準確

  • 加權調和平均
    Hm=(i=1nαiTi)1=(i=1nαiRi)1H_m=\Big(∑_{i=1}^n{α_i T_i}\Big)^{−1}=\Big(∑_{i=1}^n\frac{α_i}{R_i} \Big)^{−1}

幾何性能平均值

  • 幾何性能平均值GmG_m
    Gm=i=1nRin=i=1n1TinG_m=\sqrt[n]{∏_{i=1}^nR_i} =\sqrt[n]{∏_{i=1}^n\frac{1}{T_i}}

對不同機器進行性能比較時,可以對性能採取歸一化處理,以某一臺機器的性能作爲參考標準,即RiR_i是第ii個程序相對於參考機器歸一化後的運行速率

幾何平均速度與所參考的機器無關,不論哪臺機器做參考機, GmG_m均能夠正確反映結果的一致性: Gm>1G_m>1的機器性能相對較好, Gm<1G_m<1的機器的相對性能較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