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設計和學習的程度

     上週,和技術經理討論一些技術上的心得體會,對於設計和學習的程度有些見解,留文爲證。

     由於做原有項目的擴展和二次開發,用到我之前一直編寫的模塊,他說我那一模塊有些地方不合理,他都重構了,我也大概看了一下他改寫的那些地方。當時沒怎麼說,不想給人留下死愛面子的壞印象。我看了後的感覺是並不比原來的清晰,但是有些地方的確好擴展(他已經做了部分擴展),我想了想當初我接手這一部分的時候,爲什麼沒有改呢。原因有一條就是不需要,原有的模塊比較清晰,能夠自成一體,只是沒有寫成類,但我以爲這也符合面向對象的要求。他做修改是爲了好擴展,但當初沒有這個需求,對問題的認識肯定到不了現在的水平,總不能未卜先知,再說過度設計也不好。反正增加間接性是很好,增加類,大搞OO也可以,但如果不需要,感覺會增加後來學習人的負擔。我對自己的C++語言功底還比較自信,對設計模式也很熟悉,雖說運用不熟練,但輕鬆看懂絕對沒問題,而公司有些同事就比較困難。所以我覺得還是KISS原則比較好,僅僅爲了炫耀而採用過多的所謂NB技術是沒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看來有些修改是不必要的,例如增加宏替代減少類似的代碼輸入量【不能自成函數的代碼,只是一部分相同,而非語句相同】,我覺得就有待商榷,有時反而搞得代碼不清晰)。

      去年看了《STL源碼剖析》,最近又翻閱了一下《泛型編程和STL》,其中特徵萃取這部分對這個問題又是一個佐證。爲什麼需要定義特徵萃取,萃取哪些特徵,顯然是因需要而產生,不是憑空而來,不過度設計也不缺少要素。

     有人看不懂一些C++的語法,也有對虛擬和多態都瞭解不深,一說他就知道,其實還是由於理解不深刻才造成這種情況。那麼學習應該都什麼程度呢?身邊很多人主張用到了纔去學,免得浪費腦力。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這句話很好的成爲了託辭。都覺得學了用不到浪費,對自己以前所學沒有用武之地很不滿,對自己深受教育系統毒害而心生痛恨(哈哈,說嚴重了,開玩笑了^_^!)。我愛好比較少了,也比較宅,所以有事沒事就看看書,也發現自己有時學了很多而用不到,很無奈。用到了卻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也很無奈(身邊有些人懂得比自己少,做的事比自己少,賺的卻不比自己少,有時想想也很氣憤,權當學習也還好。能力越大責任愈大嘛,自嘲了^_^)。但是如果某一未知知識點要用到了真的就一定會去學而不會退縮麼?那時候學得快麼?話說機會總是給準備好的人的,所以我以爲還是有空多學習,多準備!上天吧,給我一個機會吧!(^_^!)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