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價值研究報告》

近日,《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價值研究報告》發佈。報告通過對金融科技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調研,對金融科技行業發展進行了分析,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回溯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金融業務的技術應用從IT基礎建設向前沿科技的逐漸過渡,經歷了“IT電子化-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三個發展階段,技術在金融業務環節中實現了越來越深層次的滲透,金融科技已應用於營銷、風控、金融產品設計、業務協作等方方面面,金融科技在業務中的應用價值凸顯。

 

從金融機構Fintech投入上來看,整體以頭部金融機構爲主。

 

  • 銀行方面,除國有大行、大型商業銀行等頭部銀行外,部分地方銀行也在探索人臉識別、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用,整體技術資金投入與增速均領先其他領域;

  • 保險公司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態勢,頭部保險公司IT建設完善且自主,前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中尾部保險公司仍需不斷完善IT建設;

  • 證券與基金行業目前僅頭部企業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少量投入,特別是證券行業受監管政策的影響,相對制約了新技術的使用。

 

 

但整體來看,金融科技市場空間較大,隨着技術不斷成熟及金融業務創新的不斷嘗試,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在未來1~3年將進一步增長。

 

 

業務價值方面,金融科技已經滲透到金融業務各領域,以借貸、理財、保險、支付等爲代表的典型金融領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不少業務問題,金融科技在各業務領域中的創新與應用使業務痛點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解決。

 

 

 

趨勢一:監管科技成藍海市場

 

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在重點關注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強調了監管科技的重要性。之後,一系列鼓勵監管科技發展政策文件陸續下發,2018年8月《中國證監會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的印發等一系列舉措都爲監管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金融科技在業務中的逐漸應用讓傳統的監管模式無法滿足監管需求,監管升級迫在眉睫。政策與需求的雙重推動下,監管科技將成爲一個爭相湧入的市場。

 

 

趨勢二:區塊鏈成金融科技重要戰略方向

 

目前政策利好區塊鏈技術發展,且區塊鏈在金融服務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上都具備一定應用價值,這將帶動金融機構對區塊鏈技術投入的增加。

 

 

2018、2019年中,銀行業一直都是金融機構中區塊鏈技術投入的主力軍,保險、證券的剛需場景雖少於銀行,但整體技術投入仍會在政策帶動下呈增長趨勢。隨着金融機構加大區塊鏈的技術投入與落地探索,也將加速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

 

 

趨勢三:金融RPA價值逐漸顯現

 

金融業務中流程化、重複性工作較多。相比於人工操作,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結合OCR、NLP等技術可降低業務執行錯誤率及非法操作。通過對金融機構的調研發現:約68%的金融機構認爲RPA可以對金融業務產生較大的價值且願意嘗試,以銀行居多。

 

 

雖然目前看來中國金融機構RPA技術資金投入力度並不大,但是,RPA落地的業務場景正在逐漸豐富,且其可以加速AI等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因此可以預見,隨着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金融機構對RPA的投入會逐漸增加,RPA所產生的價值也將更加可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