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邊界劃分—觸發條件”、“數據流分析”測試對象分析模式

 引子:
測試三境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剪不斷,理還亂。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背景介紹
測試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測試範圍的確定,而測試範圍的確定則依賴與對被測系統分析。通過V3R7版本測試實踐,發現開發測試融合後測試範圍的確定精確度提高了,自然測試工作的有效性也隨之提高。本文通過回顧告警性能模塊測試過程,提出基於“系統邊界劃分—觸發條件”、“數據流分析”測試對象分析模式,並介紹該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在XX版本告警性能測試分析中的應用情況。
可行性分析
由於開發測試融合,測試人員融合到關鍵技術方案的分析與設計,同時開發人員也參與到測試分析活動中,這使我們對被測對象的白盒分析能力有了提升,有能力進行測試系統邊界精細劃分,可以從用戶以及實現者的雙重角度對系統進行剖析。有能力理清模塊間、子系統間接口,精細化測試用例設計,豐富測試驗證手段,便於外科手術式測試活動的開展。
分析方法介紹
本方法輸入主要有如下三部分:功能點確定,功能點實現剖析框圖,功能點依賴關係圖。功能點確定從應用場景中直接提取,應用場景我們可以分爲系統部署場景與系統業務運行場景,我們可以分別從這兩個場景中提取功能點。功能點實現剖析框圖可以從模塊設計文檔中提取,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功能點,得到子功能點實現剖析圖。功能點依賴關係圖則可以在功能點實現剖析框圖中獲取。其中功能點實現剖析框圖是我們測試系統分析的立足點,我們後續的系統接口分析,用例設計分析都是依賴該圖,而應用場景是我們設計用例的激勵場,我們的測試分析工作就集中在具體的場景下會觸發該系統的某某功能,以及通過對系統實現的剖析,我們可以在系統成長的過程,通過審視各個子功能的構建,這樣我們就可以逐層、分階段的驗證系統風險,有效規避系統構建時風險的積累,同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在這個系統邊界的數據流向,通過分析數據流約束條件以及在具體場景下對這些數據的激發,可以產生一些容限、容限用例。
現在我們以XX版本告警性能模塊爲例,描述這三張圖在我們測試對象分析中應用情況。在XX版本中,從系統部署圖中得到告警性能功能圖,在系統的部署圖中我們知道SCB的告警性能需要通過CXP才能上報給上層管理軟件,於是我們確認了需要“實現告警性能管理”這一功能點,於是我們對該功能點進行技術實現可行性分析(開發測試融合後,測試人員也參與到技術實現可行性分析活動中),最終得到XX版本告警性能模塊的功能剖析框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