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使用總結(持續更新)

一、Linux 安裝

參考《02_Linux安裝.docx》,目錄

  1. bin  (binaries)存放二進制可執行文件
  2. sbin  (super user binaries)存放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只有root才能訪問
  3. etc (etcetera)存放系統配置文件
  4. usr  (unix shared resources)用於存放共享的系統資源
  5. home 存放用戶文件的根目錄
  6. root  超級用戶目錄
  7. dev (devices)用於存放設備文件
  8. lib  (library)存放跟文件系統中的程序運行所需要的共享庫及內核模塊
  9. mnt  (mount)系統管理員安裝臨時文件系統的安裝點
  10. boot 存放用於系統引導文件時使用的各種文件
  11. tmp  (temporary)用於存放各種臨時
  12. var  (variable)用於存放運行時需要改變數據的文件
  • CentOS 6.5系統最小化安裝過程和必須的設置

1、網卡設置(NAT網絡地址轉換)

  • Centos6配置以下文件: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Centos7配置以下文件: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NM_CONTROLLED=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8.102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8.2
DNS1=114.114.114.114
DNS2=8.8.8.8

快照克隆:

  • 1、[root@node01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修改Ip地址
  • 2、[root@node01 rules.d]# rm -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刪除原來網絡關聯規則(CentOS7無此項)
  • 3、[root@node01 rules.d]# vi /etc/sysconfig/network   // 修改主機名 (CentOS7則是vim /etc/hostname ,替換名稱)
  • 4、init 6(軟重啓建議使用,而reboot更是一個kernel級別的命令,不對應用使用shutdown腳本,只有在出問題的狀況下或強制重啓時使用reboot)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NM_CONTROLLED=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8.101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8.2
DNS1=114.114.114.114
DNS2=8.8.8.8

啓動網卡:service network start

如果是自動獲取ip地址,請將上文的BOOTPROTO設置爲"dhcp"

2DNS設置

vi /etc/resolv.conf   :  nameserver 192.168.200.2

設置完成後,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啓網絡服務。這個時候,ping一下看看是否有響應了。如果沒用響應,那麼建議將設置1裏面的BOOTPROTO改爲"dhcp",然後在ping。連上網後,安裝下面的setup,用setup來設置網絡,就簡單多。

3、新系統不能用setup,那麼安裝setup

yum provides */bin/setup
yum -y install setuptool
yum install ntsysv system-config-firewall-tui system-config-network-tui

4、安裝wget,必備精品  或者 使用curl 、apt-get

yum -y install wget

# 應用:
#爬蟲獲取網站的html數據方式: nutch,Python(主流),wget(c語言)
wget -o /tmp/wget.log -P /root/data  --no-parent --no-verbose -m -D news.cctv.com
-N --convert-links --random-wait -A html,HTML,shtml,SHTML http://news.cctv.com

5、換源。默認源實在太慢了,我們改用163的。

su #切換管理員用戶
cd /etc/yum.repos.d/ #進入源目錄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repo.bak #默認源改名,這樣默認的就不用使用了。
wget  #獲得163的源
yum update #更新下,完事!

6、安裝vim,默認自帶的是vi。  yum -y install vim

7、關閉SELinux

#se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安全增強型linux系統,它是一個linux內核模塊,也是linux的一個安全子系統。 selinux的主要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小系統中服務進程可訪問的資源(最小權限原則)

vim /etc/selinux/config #文件中的SELINUX="" 爲 disabled ,然後重啓。

8、服務管理iptables防火牆設置 

iptables也叫netfilter是Linux下自帶的一款免費且優秀的基於包過濾的防火牆工具,它的功能十分強大,使用非常靈活,可以對流入、流出、流經服務器的數據包進行精細的控制。

****查看iptables狀態:service iptables status

****開啓/關閉iptables:service iptables start  /   service iptables stop

****查看iptables是否開機啓動: chkconfig iptables --list

***設置iptables開機啓動/不啓動: chkconfig iptables on /  chkconfig iptables off

原理:在iptables中有四張表,分別是filter、nat、mangle和raw每一個表中都包含了各自不同的鏈,最常用的是filter表。filter是iptables默認使用的表,負責對流入、流出本機的數據包進行過濾,該表中定義了3個鏈:

  •   INPOUT       負責過濾所有目標地址是本機地址的數據包,就是過濾進入主機的數據包。
  •   FORWARD   負責轉發流經本機但不進入本機的數據包,起到轉發的作用。
  •   OUTPUT       負責處理所有源地址是本機地址的數據包,就是處理從主機發出去的數據包。

9、添加新用戶useradd  hadoop

要修改密碼才能登陸:passwd hadoop  按提示輸入密碼即可

**爲用戶配置sudo權限

用root編輯 vi /etc/sudoers

#在文件的如下位置,爲hadoop添加一行即可
root    ALL=(ALL)       ALL    
hadoop  ALL=(ALL)       ALL

[hadoop@shizhan ~]$ sudo useradd huangxiaoming

10、安裝vsftpdyum -y install vsftpd

啓動服務:/etc/init.d/vsftpd start

有了vsftpd,我們上傳shell腳本或者軟件就方便了。

以上配置默認無法使用root用戶登錄ftp服務器。

或者,lrzsz在linux裏可代替ftp上傳和下載

yum list|grep lrzsz
sudo yum -y install lrzsz.x86_64
# 首先安裝lrzsz  
yum -y install lrzsz

#上傳文件,執行命令rz,會跳出文件選擇窗口,選擇好文件,點擊確認即可。
rz
rz –y  (參數 -y 如果linux上有相同的文件, 會覆蓋)

#下載文件,執行命令sz
sz

11mount 掛載外部存儲設備到文件系統中

#創建一個目錄,用來掛載
mkdir   /mnt/cdrom  
    
#將設備/dev/cdrom掛載到 掛載點 :  /mnt/cdrom中
mount -t iso9660 -o ro /dev/cdrom /mnt/cdrom/  
   
#取消掛載umount:umount /mnt/cdrom

12、主機名的設置

遠程登錄:ssh 192.168.18.103

**查看主機名    hostname
****修改主機名(重啓後無效)    hostname hadoop
**修改主機名(重啓後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IP(重啓後無效)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修改IP(重啓後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二、命令的分類

1、內部命令:屬於Shell解析器的一部分

cd 切換目錄(change directory)

pwd 顯示當前工作目錄(print working directory)

help 幫助

2、外部命令:獨立於Shell解析器之外的文件程序

ls 顯示文件和目錄列表(list)

mkdir 創建目錄(make directoriy)

cp 複製文件或目錄(copy)

3、查看幫助文檔: type + 命令區分類型

內部命令:help + 命令(help cd

外部命令:man + 命令(man ls 或者 cp  --help)

4、好習慣

***善於查看man page(manual)等幫助文檔

***利用好Tab鍵:命令行自動補全

***[鼠標中間鍵] 粘貼突出顯示的文本。使用鼠標左鍵來選擇文本。把光標指向想粘貼文本的地方。點擊鼠標中間鍵來粘貼。

***掌握好一些快捷鍵

ctrl + c(停止當前進程)
ctrl + r(查看命令歷史)
ctrl + l(清屏,與clear命令作用相同)
ctrl + d(退出,與exit命令作用相同)

三、常用命令

1、日常操作命令 

**查看當前所在的工作目錄pwd
**查看當前系統的時間 date
**查看有誰在線(哪些人登陸到了服務器)
who  查看當前在線
last 查看最近的登陸歷史記錄
#不包含hbase-0.98.12.1-hadoop2文件夾
scp -r ./hbase-0.98.12.1-hadoop2 node05:`pwd`
#包含hbase-0.98.12.1-hadoop2文件夾(推薦)
scp -r hbase-0.98.12.1-hadoop2 node05:`pwd`

2、文件系統操作

**切換目錄

cd /home  #進入 '/home' 目錄(絕對路徑)
cd ..     #返回上一級目錄
cd ../..  #返回上兩級目錄
cd -      #返回上次所在目錄
cd  /     #返回根目錄
cd  回車   #返回用戶的主目錄
cd ~/hadoop #進入主目錄下的home目錄

**創建文件夾

mkdir aaa     這是相對路徑的寫法
mkdir -p aaa/bbb/ccc
mkdir  /data    這是絕對路徑的寫法

**刪除文件夾

rmdir   可以刪除空目錄
rm -r aaa   可以把aaa整個文件夾及其中的所有子節點全部刪除(-r 遞歸處理recursive)
rm -rf aaa   強制刪除aaa (force)

**修改文件夾名稱:mv aaa angelababy(mv 移動文件或目錄、文件或目錄改名)

**創建文件

touch  somefile.1   #創建一個空文件

#利用重定向“>”的功能,將一條指令的輸出結果寫入到一個文件中,會覆蓋原文件內容
echo "i miss you,my baby" > somefile.2
#將一條指令的輸出結果追加到一個文件中,不會覆蓋原文件內容
echo "huangxiaoming ,gun dan" >> somefile.2     

cat somefile.2   #顯示文本文件內容 (catenate)
more、less #分頁顯示文本文件內容(常用:less可以用G(大寫字母G)直接到最後,跟vi 一樣。b和空格翻頁)
#如果想退出less請來按 q 鍵 就可以了
head、tail查看文本中開頭或結尾部分的內容
head  -n  5  a.log #查看a.log文件的前5行

查看日誌常用:

tail -F b.log #循環讀取(follow)
tail -f    #等同於--follow=descriptor,根據文件描述符進行追蹤,當文件改名或被刪除,追蹤停止
tail -F    #等同於--follow=name  --retry,根據文件名進行追蹤,並保持重試,即該文件被刪除或改名後,如果再次創建相同的文件名,會繼續追蹤
tailf      #等同於tail -f -n 10(貌似tail -f或-F默認也是打印最後10行,然後追蹤文件),與tail -f不同的是,如果文件不增長,它不會去訪問磁盤文件,所以tailf特別適合那些便攜機上跟蹤日誌文件,因爲它減少了磁盤訪問,可以省電

#此時要想暫停刷新,使用【Ctrl】+【S】暫停終端。
#若想繼續終端,使用【Ctrl】+【Q】。
#若想退出tail命令,直接使用【Ctrl】+【C】

3、服務器性能評估及解決

Linux服務器之性能評估

Linux服務器之CPU過高解決思路

4、軟件運維常用的操作

***top 顯示當前系統中耗費資源最多的進程

***ps 顯示瞬間的進程狀態:ps -ef | grep  mqsReader

-e /-A 顯示所有進程,環境變量
-f 全格式
-a 顯示所有用戶的所有進程(包括其它用戶)
-u 按用戶名和啓動時間的順序來顯示進程
-x 顯示無控制終端的進程

***kill 殺死一個進程 kill -9 pid (徹底殺死進程)

***df 顯示文件系統磁盤空間的使用情況

***du -h  顯示指定的文件(目錄)已使用的磁盤空間,文件大小以K,M,G爲單位顯示(human-readable)

***free 顯示當前內存和交換空間的使用情況

***netstat 顯示網絡狀態信息:netstat -tulna

  • -t : 指明顯示TCP端口
  • -u : 指明顯示UDP端口
  • -l : 僅顯示監聽套接字(LISTEN狀態的套接字)
  • -p : 顯示進程標識符和程序名稱,每一個套接字/端口都屬於一個程序
  • -n : 不進行DNS解析
  • -a 顯示所有連接的端口

常用:   一般該指令會遇grep配合使用,比如查找端口22,就用netstat -tulna  | grep 22 或者乾脆netstat -an | grep 22就可以了,查看其它端口類似,當然也可以通過端口狀態查找即netstat -anp | grep TIME_WAIT,即只會顯示含有TIME_WAIT字符串的條目

*** lsof:lsof的作用是列出當前系統打開文件(list open files),不過通過-i參數也能查看端口的連接情況,-i後跟冒號端口可以查看指定端口信息,直接-i是系統當前所有打開的端口

lsof -i:22 #查看22端口連接情況,默認爲sshd端口 如下圖:

 

可以看到當前通過端口22連接到機器的一共有4個(主機名和ip已打碼),通過該命令就能清楚知道當前端口狀態

(1) netstat -an|grep 8080
(2) lsof -i:8080

區別: 1.netstat——無權限控制,lsof有權限控制,只能看到本用戶
            2.lsof   ——能看到pid和用戶,可以找到哪個進程佔用了這個端口
            3.ss ——用法同netstat類似,但它比netstat更加強大。socket連接數量大,用ss可以快速、有效的執行並得到結果。

ifconfig 網卡網絡配置詳解  ping 測試網絡的連通性

****jps(JavaVirtual Machine Process Status Tool)

jdk提供的一個查看當前java進程的小工具。非常簡單實用:命令格式:jps [options ] [ hostid ] 

 [options]選項 :
-q:僅輸出VM標識符,不包括classname,jar name,arguments in main method 
-m:輸出main method的參數 
-l:輸出完全的包名,應用主類名,jar的完全路徑名 
-v:輸出jvm參數 
-V:輸出通過flag文件傳遞到JVM中的參數(.hotspotrc文件或-XX:Flags=所指定的文件 
-Joption:傳遞參數到vm,例如:-J-Xms512m

四、統計和查找命令       

**wc 統計文本的行數、字數、字符數(word count)

wc -m 統計文本字符數     
wc -w 統計文本字數         word
wc -l 統計文本行數         line

**find 在文件系統中查找指定的文件       find /etc/ -name "aaa"

find / -name httpd.conf  #在根目錄下查找文件httpd.conf,表示在整個硬盤查找
find /etc -name httpd.conf #在/etc目錄下文件httpd.conf
find /etc -name '*srm*' #使用通配符*(0或者任意多個)。表示在/etc目錄下查找文件名中含有字符串‘srm’的文件
find . -name 'srm*'  #表示當前目錄下查找文件名開頭是字符串‘srm’的文件

**grep 在指定的文本文件中查找指定的字符串

grep magic /usr/src     #顯示/usr/src目錄下的文件(不含子目錄)包含magic的行
grep -r magic /usr/src  #顯示/usr/src目錄下的文件(包含子目錄)包含magic的行
grep -i magic /usr/src    #ignore 不區分大小寫
grep -v magic /usr/src   #reverse 反向查找

**ln 建立鏈接文件(link)     -s 對源文件建立符號連接,而非硬連接: ln -sf log2013.log link2013 (相當於快捷鍵)

五、配置主機之間的免密ssh登陸

假如 A (192.168.18.101) 要登陸  B(192.168.18.102)

在A上操作:

%%首先生成密鑰對

ssh-keygen   (提示時,直接回車即可)

%%再將A自己的公鑰拷貝並追加到B的授權列表文件authorized_keys中

ssh-copy-id   192.168.18.102

補充:時間設置:ntpdate ntp.api.bz

六、文件壓縮解壓縮

****gzip 壓縮(解壓)文件或目錄,壓縮文件後綴爲gz:命令格式:gzip [選項] 壓縮(解壓縮)的文件名

-d將壓縮文件解壓(decompress)
-l顯示壓縮文件的大小,未壓縮文件的大小,壓縮比(list)
-v顯示文件名和壓縮比(verbose)
-num用指定的數字num調整壓縮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壓縮方法(低壓縮比),-9或--best表示最慢壓縮方法(高壓縮比)。系統缺省值爲6

****bzip2 壓縮(解壓)文件或目錄,壓縮文件後綴爲bz2:命令格式:bzip2 [-cdz] 文檔名

-c將壓縮的過程產生的數據輸出到屏幕上
-d解壓縮的參數(decompress)
-z壓縮的參數(compress)
-num 用指定的數字num調整壓縮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壓縮方法(低壓縮比),-9或--best表示最慢壓縮方法(高壓縮比)。系統缺省值爲6

****tar 文件、目錄打(解)包

-z 是否需要用 gzip 解壓縮
-c 建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create)
-x 解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extract)
-j 是否需要用 bzip2 壓縮
-v 壓縮的過程中顯示文件(verbose)
-t:查看 tarfile 裏面的文件
-f 使用檔名,在 f 之後要立即接檔名(file)
-C 解壓到指定目錄

常用: tar –zxcf  file.tar.gz     // 解壓名爲file後綴名爲tar.gz的文件

查看:tar -tf aaa.tar.gz    // 在不解壓的情況下查看壓縮包的內容

壓縮:

tar –cvf jpg.tar *.jpg     // 將目錄裏所有jpg文件打包成tar.jpg 
tar –czf jpg.tar.gz *.jpg  // 將目錄裏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後,並且將其用gzip壓縮,生成一個gzip壓縮過的包,命名爲jpg.tar.gz 
tar –cjf jpg.tar.bz2 *.jpg // 將目錄裏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後,並且將其用bzip2壓縮,生成一個bzip2壓縮過的包,命名爲jpg.tar.bz2 
tar –cZf jpg.tar.Z *.jpg   // 將目錄裏所有jpg文件打包成jpg.tar後,並且將其用compress壓縮,生成一個umcompress壓縮過的包,命名爲jpg.tar.Z 

解壓:

tar –xvf file.tar         // 解壓 tar包 
tar -zxvf file.tar.gz     // 解壓tar.gz 
tar -jxvf file.tar.bz2    // 解壓 tar.bz2 
tar –Zxvf file.tar.Z      // 解壓tar.Z

七、VI編輯器的使用

用vi文本編輯器來編輯生成文件

******最基本用法

vi  somefile.4

1、首先會進入“一般模式”,此模式只接受各種快捷鍵,不能編輯文件內容
2、按i鍵,就會從一般模式進入編輯模式,此模式下,敲入的都是文件內容
3、編輯完成之後,按Esc鍵退出編輯模式,回到一般模式;
4、再按:,進入“底行命令模式”,輸入wq命令,回車即可

1、插入命令:

a    在光標後一位開始插入
A    在該行的最後插入
i    在該行的最前面插入
I    在光標當前行開始插入
o    在光標當前行的下一行插入新行
O    在光標當前行的上一行插入新行

2、定位命令:

:set nu   #顯示行號
:set nonu #取消行號
gg   #直接跳到文件的首行
G    #直接跳到文件的末行
:n   #到文本的第n行

3、替換和取消命令:

u       #undo,取消上一步操作
Ctrl+r   #redo,返回到undo之前
r        #替換光標所在處的字符
R        #從光標所在處開始替換,按Esc鍵結束

#查找並替換(在底行命令模式中輸入)
%s/sad/88888888888888     效果:查找文件中所有sad,替換爲88888888888888

 #效果:查找文件中出現的you,並定位到第一個找到的地方,按n可以定位到下一個匹配位置(按N定位到上一個)
/you  

4、刪除命令:

dd     #刪除行,如果  5dd   ,則一次性刪除光標後的5行
:5,7d  #刪除指定範圍的行

5、保存命令:

:w filename #(輸入“w filename”,將文章存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
:wq #(輸入“wq”,因爲進入之時已經指定文件名testfile,所以會寫入testfile並離開vi)
:q! #(輸入“q!”,強制離開並放棄編輯的文件)

6、常用快捷鍵:

yy   #複製當前行,  複製多行,則  3yy,則複製當前行附近的3行
p    #粘貼
v    #進入字符選擇模式,選擇完成後,按y複製,按p粘貼
ctrl+v  #進入塊選擇模式,選擇完成後,按y複製,按p粘貼
shift+v  #進入行選擇模式,選擇完成後,按y複製,按p粘貼
Shift+ zz  #保存退出,與“:wq”作用相同

八、用戶和組賬戶管理

1、用戶分類:

超級用戶:(root,UID=0)

普通用戶:(UID在500到60000)

僞用戶(系統用戶):(UID在1到499)比如:系統和服務相關的:bin、daemon、shutdown等

或者,進程相關的:mail、news、games等,爲用戶不能登陸系統,而且沒有宿主目錄

2、配置文件:

保存用戶信息的文件:/etc/passwd

保存密碼的文件:/etc/shadow

保存用戶組的文件:/etc/group

保存用戶組密碼的文件:/etc/gshadow

用戶配置文件:/etc/default/useradd

3、添加用戶:       useradd  angela

要修改密碼才能登陸     passwd angela  按提示輸入密碼即可

-u 指定組ID(uid)

-g 指定所屬的組名(gid)

-G 指定多個組,用逗號“,”分開(Groups)

-c 用戶描述(comment)

-e 失效時間(expire date)

4、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user modify)

-l 修改用戶名 (login)usermod -l a b(b改爲a)

-g 添加組 usermod -g sys tom

-G添加多個組 usermod -G sys,root tom

–L 鎖定用戶賬號密碼(Lock)

–U 解鎖用戶賬號(Unlock)

刪除用戶命令:userdel(user delete)

-r 刪除賬號時同時刪除目錄(remove)

5、操作用戶組命令

添加組:groupadd -g 指定gid

修改組:groupmod       -n 更改組名(new group)

刪除組:groupdel

groups 顯示用戶所屬組

6、爲用戶配置sudo權限

用root編輯 vi /etc/sudoers

在文件的如下位置,爲hadoop添加一行即可

root    ALL=(ALL)       ALL    

hadoop  ALL=(ALL)       ALL

然後,hadoop用戶就可以用sudo來執行系統級別的指令

[hadoop@shizhan ~]$ sudo useradd huangxiaoming

7、切換用戶 :su 用戶名

su [user]切換到其他用戶,但是不切換環境變量,su - [user]則是完整的切換到新的用戶環境。

九、文件權限管理

****linux文件權限的描述格式解讀

drwxr-xr-x      (也可以用二進制表示  111 101 101  -->  755)

d:標識節點類型(d:文件夾   -:文件  l:鏈接)
r:可讀   w:可寫    x:可執行

第一組rwx:  表示這個文件的擁有者對它的權限:可讀可寫可執行
第二組r-x:  表示這個文件的所屬組對它的權限:可讀,不可寫,可執行
第三組r-x:  表示這個文件的其他用戶(相對於上面兩類用戶)對它的權限:可讀,不可寫,可執行

****修改文件權限

chmod g-rw haha.dat    #表示將haha.dat對所屬組的rw權限取消
chmod o-rw haha.dat    #表示將haha.dat對其他人的rw權限取消
chmod u+x haha.dat     #表示將haha.dat對所屬用戶的權限增加x
  • 可以用數字的方式來修改權限:chmod 664 haha.dat   就會修改成   rw-rw-r--
  • 如果要將一個文件夾的所有內容權限統一修改,則可以-R參數  chmod -R 770 aaa/
  • chown angela:angela aaa/    <只有root能執行>  ,sudo chown book:book  /work  -R  後,該work目錄以及work目錄下所有成員都會歸book用戶和book組擁有,再次輸入ls -ld work 命令,可以看出work該目錄權限都歸book管理,這樣book用戶就能寫入文件和讀取文件
  • 目錄沒有執行權限的時候普通用戶不能進入,文件只有讀寫權限的時候普通用戶是可以刪除的(刪除文件不是修改它,是操作父及目錄),只要父級目錄有執行和修改的權限

十、軟件包管理及安裝

1、RPM:RedHat Package Manager(RedHat軟件包管理工具)

rpm的常用參數

i:安裝應用程序(install)
e:卸載應用程序(erase)
vh:顯示安裝進度;(verbose   hash)
U:升級軟件包;(update)
qa: 顯示所有已安裝軟件包(query all)

結合grep命令使用:rmp  -ivh  gcc-c++-4.4.7-3.el6.x86_64.rpm

2YUM命令

Yum(全稱爲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個在Fedora和RedHat以及SUSE、CentOS中的Shell前端軟件包管理器。基於RPM包管理,能夠從指定的服務器自動下載RPM包並且安裝,可以自動處理依賴性關係,並且一次安裝所有依賴的軟件包,無須繁瑣地一次次下載、安裝。

  • 例子(需要上網,沒有網絡可以建本地源):

yum  install  gcc-c++
yum  remove  gcc-c++
yum  update  gcc-c++

其他常用:

  1. 軟件的安裝Jdk,tomcat, eclipse虛擬機複製
  2. 後臺服務管理
  3. 本地yum源配置(掛載光盤的指令)
  4. jdk安裝
  5. mysql安裝
  6. tomcat安裝
  7. shell編程
  8. shell解釋器的概念
  9. 變量的定義,引號的區別
  10. 流程控制語句   if  while  for  case
  11. 條件判斷表達式   [ condition ]
  12. 自定義函數
  13. 函數返回值/參數傳遞
  14. 高級命令行文本處理工具
  • cut
  • sed
  • awk

目錄

一、Linux 安裝

1、網卡設置

2、DNS設置

3、新系統不能用setup,那麼安裝setup

4、安裝wget,必備精品  或者 使用curl 

5、換源。默認源實在太慢了,我們改用163的。

6、安裝vim,默認自帶的是vi。  yum -y install vim

7、關閉SELinux

8、服務管理:iptables防火牆設置 

9、添加新用戶:useradd  hadoop

10、安裝vsftpd:yum -y install vsftpd

11、mount 掛載外部存儲設備到文件系統中

12、主機名的設置

二、命令的分類

1、內部命令:屬於Shell解析器的一部分

2、外部命令:獨立於Shell解析器之外的文件程序

3、查看幫助文檔: type + 命令區分類型

4、好習慣

三、常用命令

1、日常操作命令 

2、文件系統操作

3、服務器性能評估及解決

4、軟件運維常用的操作

四、統計和查找命令       

五、配置主機之間的免密ssh登陸

六、文件壓縮解壓縮

七、VI編輯器的使用

1、插入命令:

2、定位命令:

3、替換和取消命令:

4、刪除命令:

5、保存命令:

6、常用快捷鍵:

八、用戶和組賬戶管理

1、用戶分類:

2、配置文件:

3、添加用戶:       useradd  angela

4、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user modify)

5、操作用戶組命令

6、爲用戶配置sudo權限

7、切換用戶 :su 用戶名

九、文件權限管理

十、軟件包管理及安裝

1、RPM:RedHat Package Manager(RedHat軟件包管理工具)

2、YUM命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