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與汽車現狀前沿

0.參考–數據網址(汽車)

1.Changes in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近十多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變化

1.1、horizontal axis, from left to right -->  from 2018 to 2009,automobile productions of China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產量持續增長,說明我國汽車產能逐漸上升,但2018呈現下降
  • 汽車工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GDP中佔有重要地位,過去十年佔GDP的比重從3.4%穩步提升至4%-4.5%。根據2016年中國汽車工業年鑑,2015年中國汽車產值爲2.8萬億元,同比增長4.9%,過去10年以來增速首次低於5%,汽車產值佔GDP的比重爲4.1%,同比下滑0.1百分點。
  • 2016年中國汽車實現產量爲2,819.3萬輛,同比增長15.1%,處於景氣度較高時期(vs.3.3%in2015;vs.-0.6%in2014)基本與汽車銷量同比增速(13.9%)持平。單位汽車產值在2015年爲11.6萬元,同比增長1.6%,增速同比減緩7百分點。單位汽車產值從歷史來看變化幅度不大,在2006年爲10萬元,而在2015年單位汽車產值達到11.6萬元,CAGR06A-15A僅爲1.6%,增速呈現4-5年的變化週期。單位汽車產值與汽車平均零售價格之間的比例近五年的平均值爲80.3%。結合中國汽車產量以及單位汽車產值可知,2013年近340萬輛的產量躍增,主要是低端車的產量迅速擴產,導致單位汽車產值在2013年下滑了4.6%。
1.2、2000-2018,automobile sales of China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報告,2008年國內汽車銷量爲938.05萬輛,同比增長6.70%,與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增幅回落15.14個百分點。當時汽車產業憂心的關鍵在於,這一增長數據是自1999年後產銷年增速首次回落至10%以下。
  • 乘用車市場,200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675.56萬輛,同比增長7.27%。可以看到,在當時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比值差不多是2.6比1,到了2017年時,商用車銷量也不過416萬輛,而乘用車已經達到了2472萬輛,乘商比值爲5.94比1。
  • 十年之後的2018年,面臨比當年更爲悽苦的環境。2018年從6月以來,已經出現了連續4個月同比下跌,這是過去十年從未有過的。“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也毫無效力,國內乘用車市場9月份同比下降12%、10月份同比下降13%。
  • 但是,2018年,我國汽車工業總體運行平穩,受政策因素和宏觀經濟影響,產銷量低於年初預期,全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2萬輛和2808.06萬輛,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呈現較快增長。
  • 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目前處於快速且持續上漲階段。2017年上半年人均汽車保有量達到創新高的0.15輛/人,比2016年末提高0.01輛/人。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在2006年僅爲0.04輛/人,2017上半年達0.15輛/人,CAGR06-1H17A爲13.9%,增長較爲迅速。

2.Changes in automobile production rankings in major auto producing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decade–近十年主要汽車生產國汽車產量排行榜變化

如下圖,橫軸2008-2018年,縱軸1000-7000(萬輛)。
產量排行榜一直是:印度->韓國->德國->日本->美國->中國
As shown in the figure below, the horizontal axis from 2008 to 2018, 
and the vertical axis from 1000 to 7000 ( million vehicles).
The ranking has always been: India -> South Korea -> Germany -> Japan -> USA -> China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幾乎壓垮了北美三大汽車巨頭,並且經濟危機開始波及到全球汽車市場,當年7月份起中國車市開始出現下滑勢頭,8月和9月出現負增長,10月乘用車銷售環比下降2.59%——雖然同比增長8.7%,但遠低於前一年的11.1%。“10月份的工作日從去年的18天增加爲20天,如果市場持平,同比增長率本應該是11.1%,由於目前已達不到這麼高的市場增長率水平,加之上個月提到的其他五個因素,本月乘用車市場實質上是負增長。”乘聯會當月回顧寫到。
  • 2016年中國汽車實現產量爲2,819.3萬輛,同比增長15.1%,處於景氣度較高時期(vs.3.3%in2015;vs.-0.6%in2014)基本與汽車銷量同比增速(13.9%)持平。單位汽車產值在2015年爲11.6萬元,同比增長1.6%,增速同比減緩7百分點。單位汽車產值從歷史來看變化幅度不大,在2006年爲10萬元,而在2015年單位汽車產值達到11.6萬元,CAGR06A-15A僅爲1.6%,增速呈現4-5年的變化週期。單位汽車產值與汽車平均零售價格之間的比例近五年的平均值爲80.3%。結合中國汽車產量以及單位汽車產值可知,2013年近340萬輛的產量躍增,主要是低端車的產量迅速擴產,導致單位汽車產值在2013年下滑了4.6%。
  • 中國,2018年從6月以來,已經出現了連續4個月同比下跌,這是過去十年從未有過的。“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也毫無效力,國內乘用車市場9月份同比下降12%、10月份同比下降13%。

add: Number of cars sold worldwide from 1990 to 2019 (in million unit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Changes in the ranking of major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in the past decade-近十年主要汽車生產公司汽車產量排行榜變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fig.Global car market shar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obile OEMs in 2018
  • 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對外發布,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今年達到了110家,並在前5強中佔3席。財富排行榜中的汽車行業,共有24家汽車整車企業及9家零部件企業入圍。較之去年,大部分車企及零部件企業排名均有提升。其中德國大衆公司以2365.998億美元營收,排名世界500強第7名,並再次成爲車企第一名。但受倒排放門等事件的影響,其虧損也達到了1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0億。豐田緊隨其後,以820萬美元營業收入差距,名列第九,成爲車企第二名。值得一提的是,豐田以192.642億美元的利潤,再次成爲全球最賺錢車企。
  • 18年入榜世界500強的24家整車企業中,中國佔了7席,分別是上汽集團(第39位,上年36位)、東風汽車(第82位,上年65位)、中國一汽(第87位,上年125位)、北汽集團(第129位,上年124位)、廣汽集團(第189位,上年202位)吉利控股(第220位,上年267位)。再加上汽車爲主要業務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第367位,上年242位),也就是長安汽車的母公司,共有7家中國汽車整車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 18年入圍世界500(參數|圖片)強的整車企業共24家,其中有7家是中國車企,數量最多。還有 6家日本車企(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斯巴魯),3家德國車企(大衆、戴姆勒、寶馬),2家美國車企(通用、福特), 2家法國車企(雷諾、標緻)、韓國車企(現代)、 瑞典車企(沃爾沃集團)、意大利車企(菲亞特)和印度車企(塔塔汽車)各1家。

4.世界500強車企排行榜變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017年,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2017年世界500強,汽車行業共有23家車企上榜,豐田和大衆躋身前十。豐田汽車在全球排名排在第五名,而在汽車行業則以254.694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居第一。
  • 此外,此次上榜全球500的汽車企業中,中國車企佔據六席,分別爲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北京汽車集團、廣州汽車工業集團以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 2018入圍世界500(參數|圖片)強的整車企業共24家,其中有7家是中國車企,數量最多。還有 6家日本車企(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斯巴魯),3家德國車企(大衆、戴姆勒、寶馬),2家美國車企(通用、福特), 2家法國車企(雷諾、標緻)、韓國車企(現代)、 瑞典車企(沃爾沃集團)、意大利車企(菲亞特)和印度車企(塔塔汽車)各1家。

5.節能減排觀點

參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長里程純電動車 不節能減排

  • 在電網的電主要來自煤的情況下,雖然它節油,但耗電高,耗電高的長里程純電動汽車不能夠節能減排。以特斯拉爲例,特斯拉純電動車不用油,但因其追求長里程而多裝電池,造成車身重、耗電多、安全隱患大。
  • 因爲追求長里程多裝了很多電池,裝的電池多了車子就重,車子重耗電就多,耗電多在發電的時候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的有害物就多,這是真正體現了發展電動車的初衷。
  • 即使將來電網的電能主要來自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高能電池也過關了,長里程純電動車也未必可取。第一,多裝電池比能量又要高,爆炸危險性大;第二多裝電池,電池生產和廢電池處置耗電多;第三多裝電池,負重行車,浪費能量;第四電池用量大,車子價格高,競爭力就低;第五電池壽命短於整車,換新電池要用戶另出錢。現在的電池一般保五年,長的保八年,而一輛車要開十幾二十年,所以一個車就要配兩套到三套電池,買車的時候現在看重的是不要牌照錢,可以有補貼。但是買主有沒有考慮第二套、第三套電池是要自己掏腰包的。
  • 再有就是充電樁要密,既費錢又佔地,且難符合要求,所以長里程電動車第一是背離了發展電動車節能減排的宗旨,第二是用戶多花錢,補貼取消之後競爭力差。所以它不節能減排的道理就在這裏。

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假節能減排

  • 它有兩套系統,內燃機系統,純電動車的系統。這樣的車子就重了,耗電就多。第二點是它50公里之外用傳統的內燃機,現在傳統汽車的司機都是功率有很大的冗餘量,這個車子仍然是大馬拉小車,所以是不節能減排的。
  • 第三個是標榜“油耗很低”,實際是油耗計算方法有問題,造成的假象。譬如說一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百公里油耗只有1.5升,實際上1.5升怎麼來的?它是裝能行駛七八十公里的電池,剩下二三十公里用油,把二三十公里用的油算到一百公里裏面,這麼一除之後油耗當然降下來了。所以這是一種假的計算方法。
  • 第四不少用戶不充電,把這個車子當燃油車用,費油且排放有增無減,還有的把電池賣掉,不是個別人,是有一些人,拿到補貼,牌照又不花錢,尤其在上海,一個牌照八九萬,所以買這個車是非常合算的,它可以不充電,而且有車用,牌照不花錢,所以插電式混合電動車它是個“虛胖”,不是真正的結實,是肥肉。
  • 科技部去年已經把插電式從三重裏面去掉了,去年1月份的百人會議上,萬鋼部長在會上宣佈,三重科技部已經把它定成純電動車、增程式車、燃料電池電動車,裏面已經沒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發改委今年把插電式混合電動車從電動汽車裏面除名了,發改委今年發佈了一個文件,就是關於汽車發展的一個方向指導文件,現在已經開始實施了。把插電式歸到燃油車範圍裏面了。

3、燃料電池電動車 難節能減排

  • 研發投資大,電池價格高,製造過程耗能高,難實現節能減排
  • 燃料電池是用氫做能源,而氫是沒有礦藏的,當然也可以說水是礦藏,但氫和水不是一回事,這樣解決的問題就很多。第一條就是要高能效、低排放制氫。

4、微小型純電動車 真節能減排

  • 微、小型電動車內搭載的電池較少,安全性相對較高,可適應城市、鄉鎮等不同地區交通的普遍需求。同時,微、小型電動車還兼具價格低、易推廣等優勢。

5、增程式電動汽車 很節能減排

  • 增程式電動車電池少,比燃油車節油50%以上,更加省錢,可以不充電,免建充電樁,而且可以遠行。其發動機發電可以繞過電池直接驅動電動機,避免充放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並進一步減少電池組的用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