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講到底可不可以使用join

在實際生產中,關於join語句使用的問題,一般會集中在以下兩類:

  1. 我們DBA不讓使用join,使用join有什麼問題呢?

  2. 如果有兩個大小不同的表做join,應該用哪個表做驅動表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先跟你說說join語句到底是怎麼執行的,然後再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爲了便於量化分析,我還是創建兩個表t1和t2來和你說明。

CREATE TABLE `t2` (
  `id` int(11) NOT NULL,
  `a` int(11) DEFAULT NULL,
  `b`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a` (`a`)
) ENGINE=InnoDB;

drop procedure idata;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data()
begin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i<=1000)do
    insert into t2 values(i, i, i);
    set i=i+1;
  end while;
end;;
delimiter ;
call idata();

create table t1 like t2;
insert into t1 (select * from t2 where id<=100)

可以看到,這兩個表都有一個主鍵索引id和一個索引a,字段b上無索引。存儲過程idata()往表t2裏插入了1000行數據,在表t1裏插入的是100行數據。

Index Nested-Loop Join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語句: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a=t2.a);

如果直接使用join語句,MySQL優化器可能會選擇表t1或t2作爲驅動表,這樣會影響我們分析SQL語句的執行過程。所以,爲了便於分析執行過程中的性能問題,我改用straight_join讓MySQL使用固定的連接方式執行查詢,這樣優化器只會按照我們指定的方式去join。在這個語句裏,t1 是驅動表,t2是被驅動表。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條語句的explain結果。
圖1 使用索引字段join的 explain結果
可以看到,在這條語句裏,被驅動表t2的字段a上有索引,join過程用上了這個索引,因此這個語句的執行流程是這樣的:

  1. 從表t1中讀入一行數據 R;

  2. 從數據行R中,取出a字段到表t2裏去查找;

  3. 取出表t2中滿足條件的行,跟R組成一行,作爲結果集的一部分;

  4. 重複執行步驟1到3,直到表t1的末尾循環結束。

這個過程是先遍歷表t1,然後根據從表t1中取出的每行數據中的a值,去表t2中查找滿足條件的記錄。在形式上,這個過程就跟我們寫程序時的嵌套查詢類似,並且可以用上被驅動表的索引,所以我們稱之爲“Index Nested-Loop Join”,簡稱NLJ。

它對應的流程圖如下所示:
圖2 Index Nested-Loop Join算法的執行流程
在這個流程裏:

  1. 對驅動表t1做了全表掃描,這個過程需要掃描100行;

  2. 而對於每一行R,根據a字段去表t2查找,走的是樹搜索過程。由於我們構造的數據都是一一對應的,因此每次的搜索過程都只掃描一行,也是總共掃描100行;

  3. 所以,整個執行流程,總掃描行數是200。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個過程,再試着回答一下文章開頭的兩個問題。

先看第一個問題:能不能使用join?

假設不使用join,那我們就只能用單表查詢。我們看看上面這條語句的需求,用單表查詢怎麼實現。

  1. 執行select * from t1,查出表t1的所有數據,這裏有100行;

  2. 循環遍歷這100行數據:

  • 從每一行R取出字段a的值$R.a;
  • 執行select * from t2 where a=$R.a;
  • 把返回的結果和R構成結果集的一行。

可以看到,在這個查詢過程,也是掃描了200行,但是總共執行了101條語句,比直接join多了100次交互。除此之外,客戶端還要自己拼接SQL語句和結果。

顯然,這麼做還不如直接join好。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怎麼選擇驅動表?

在這個join語句執行過程中,驅動表是走全表掃描,而被驅動表是走樹搜索。

假設被驅動表的行數是M。每次在被驅動表查一行數據,要先搜索索引a,再搜索主鍵索引。每次搜索一棵樹近似複雜度是以2爲底的M的對數,記爲log2M,所以在被驅動表上查一行的時間複雜度是 2*log2M。

假設驅動表的行數是N,執行過程就要掃描驅動表N行,然後對於每一行,到被驅動表上匹配一次。

因此整個執行過程,近似複雜度是 N + N2log2M。

顯然,N對掃描行數的影響更大,因此應該讓小表來做驅動表。

如果你沒覺得這個影響有那麼“顯然”, 可以這麼理解:N擴大1000倍的話,掃描行數就會擴大1000倍;而M擴大1000倍,掃描行數擴大不到10倍。

到這裏小結一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到了兩個結論:

  1. 使用join語句,性能比強行拆成多個單表執行SQL語句的性能要好;

  2. 如果使用join語句的話,需要讓小表做驅動表。

但是,你需要注意,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可以使用被驅動表的索引”。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被驅動表用不上索引的情況。

Simple Nested-Loop Join

現在,我們把SQL語句改成這樣: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a=t2.b);

由於表t2的字段b上沒有索引,因此再用圖2的執行流程時,每次到t2去匹配的時候,就要做一次全表掃描。

你可以先設想一下這個問題,繼續使用圖2的算法,是不是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呢?如果只看結果的話,這個算法是正確的,而且這個算法也有一個名字,叫做“Simple Nested-Loop Join”。

但是,這樣算來,這個SQL請求就要掃描表t2多達100次,總共掃描100*1000=10萬行。

這還只是兩個小表,如果t1和t2都是10萬行的表(當然了,這也還是屬於小表的範圍),就要掃描100億行,這個算法看上去太“笨重”了。

當然,MySQL也沒有使用這個Simple Nested-Loop Join算法,而是使用了另一個叫作“Block Nested-Loop Join”的算法,簡稱BNL。

Block Nested-Loop Join

這時候,被驅動表上沒有可用的索引,算法的流程是這樣的:

  1. 把表t1的數據讀入線程內存join_buffer中,由於我們這個語句中寫的是select *,因此是把整個表t1放入了內存;

  2. 掃描表t2,把表t2中的每一行取出來,跟join_buffer中的數據做對比,滿足join條件的,作爲結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這個過程的流程圖如下:
圖3 Block Nested-Loop Join 算法的執行流程
對應地,這條SQL語句的explain結果如下所示:
圖4 不使用索引字段join的 explain結果
可以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對錶t1和t2都做了一次全表掃描,因此總的掃描行數是1100。由於join_buffer是以無序數組的方式組織的,因此對錶t2中的每一行,都要做100次判斷,總共需要在內存中做的判斷次數是:100*1000=10萬次。

前面我們說過,如果使用Simple Nested-Loop Join算法進行查詢,掃描行數也是10萬行。因此,從時間複雜度上來說,這兩個算法是一樣的。但是,Block Nested-Loop Join算法的這10萬次判斷是內存操作,速度上會快很多,性能也更好。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選擇哪個表做驅動表。

假設小表的行數是N,大表的行數是M,那麼在這個算法裏:

  1. 兩個表都做一次全表掃描,所以總的掃描行數是M+N;

  2. 內存中的判斷次數是M*N。

可以看到,調換這兩個算式中的M和N沒差別,因此這時候選擇大表還是小表做驅動表,執行耗時是一樣的。

然後,你可能馬上就會問了,這個例子裏表t1才100行,要是表t1是一個大表,join_buffer放不下怎麼辦呢?

join_buffer的大小是由參數join_buffer_size設定的,默認值是256k。如果放不下表t1的所有數據話,策略很簡單,就是分段放。我把join_buffer_size改成1200,再執行: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a=t2.b);

執行過程就變成了:

  1. 掃描表t1,順序讀取數據行放入join_buffer中,放完第88行join_buffer滿了,繼續第2步;

  2. 掃描表t2,把t2中的每一行取出來,跟join_buffer中的數據做對比,滿足join條件的,作爲結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3. 清空join_buffer;

  4. 繼續掃描表t1,順序讀取最後的12行數據放入join_buffer中,繼續執行第2步。

執行流程圖也就變成這樣:
圖5 Block Nested-Loop Join -- 兩段
圖中的步驟4和5,表示清空join_buffer再複用。

這個流程才體現出了這個算法名字中“Block”的由來,表示“分塊去join”。

可以看到,這時候由於表t1被分成了兩次放入join_buffer中,導致表t2會被掃描兩次。雖然分成兩次放入join_buffer,但是判斷等值條件的次數還是不變的,依然是(88+12)*1000=10萬次。

我們再來看下,在這種情況下驅動表的選擇問題。

假設,驅動表的數據行數是N,需要分K段才能完成算法流程,被驅動表的數據行數是M。

注意,這裏的K不是常數,N越大K就會越大,因此把K表示爲λ*N,顯然λ的取值範圍是(0,1)。

所以,在這個算法的執行過程中:

  1. 掃描行數是 N+λNM;

  2. 內存判斷 N*M次。

顯然,內存判斷次數是不受選擇哪個表作爲驅動表影響的。而考慮到掃描行數,在M和N大小確定的情況下,N小一些,整個算式的結果會更小。

所以結論是,應該讓小表當驅動表。

當然,你會發現,在N+λNM這個式子裏,λ纔是影響掃描行數的關鍵因素,這個值越小越好。

剛剛我們說了N越大,分段數K越大。那麼,N固定的時候,什麼參數會影響K的大小呢?(也就是λ的大小)答案是join_buffer_size。join_buffer_size越大,一次可以放入的行越多,分成的段數也就越少,對被驅動表的全表掃描次數就越少。

這就是爲什麼,你可能會看到一些建議告訴你,如果你的join語句很慢,就把join_buffer_size改大。

理解了MySQL執行join的兩種算法,現在我們再來試着回答文章開頭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能不能使用join語句?

  1. 如果可以使用Index Nested-Loop Join算法,也就是說可以用上被驅動表上的索引,其實是沒問題的;

  2. 如果使用Block Nested-Loop Join算法,掃描行數就會過多。尤其是在大表上的join操作,這樣可能要掃描被驅動表很多次,會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所以這種join儘量不要用。

所以你在判斷要不要使用join語句時,就是看explain結果裏面,Extra字段裏面有沒有出現“Block Nested Loop”字樣。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要使用join,應該選擇大表做驅動表還是選擇小表做驅動表?

  1. 如果是Index Nested-Loop Join算法,應該選擇小表做驅動表;

  2. 如果是Block Nested-Loop Join算法:

  • 在join_buffer_size足夠大的時候,是一樣的;
  • 在join_buffer_size不夠大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常見),應該選擇小表做驅動表。

所以,這個問題的結論就是,總是應該使用小表做驅動表。

當然了,這裏我需要說明下,什麼叫作“小表”

我們前面的例子是沒有加條件的。如果我在語句的where條件加上 t2.id<=50這個限定條件,再來看下這兩條語句:

select *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b=t2.b) where t2.id<=50;
select * from t2 straight_join t1 on (t1.b=t2.b) where t2.id<=50;

注意,爲了讓兩條語句的被驅動表都用不上索引,所以join字段都使用了沒有索引的字段b。

但如果是用第二個語句的話,join_buffer只需要放入t2的前50行,顯然是更好的。所以這裏,“t2的前50行”是那個相對小的表,也就是“小表”。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組例子:

select t1.b,t2.* from  t1  straight_join t2 on (t1.b=t2.b) where t2.id<=100;
select t1.b,t2.* from  t2  straight_join t1 on (t1.b=t2.b) where t2.id<=100;

這個例子裏,表t1 和 t2都是隻有100行參加join。但是,這兩條語句每次查詢放入join_buffer中的數據是不一樣的:

  • 表t1只查字段b,因此如果把t1放到join_buffer中,則join_buffer中只需要放入b的值;
  • 表t2需要查所有的字段,因此如果把表t2放到join_buffer中的話,就需要放入三個字段id、a和b。

這裏,我們應該選擇表t1作爲驅動表。也就是說在這個例子裏,“只需要一列參與join的表t1”是那個相對小的表。

所以,更準確地說,在決定哪個表做驅動表的時候,應該是兩個表按照各自的條件過濾,過濾完成之後,計算參與join的各個字段的總數據量,數據量小的那個表,就是“小表”,應該作爲驅動表。

小結

今天,我和你介紹了MySQL執行join語句的兩種可能算法,這兩種算法是由能否使用被驅動表的索引決定的。而能否用上被驅動表的索引,對join語句的性能影響很大。

通過對Index Nested-Loop Join和Block Nested-Loop Join兩個算法執行過程的分析,我們也得到了文章開頭兩個問題的答案:

  1. 如果可以使用被驅動表的索引,join語句還是有其優勢的;

  2. 不能使用被驅動表的索引,只能使用Block Nested-Loop Join算法,這樣的語句就儘量不要使用;

  3. 在使用join的時候,應該讓小表做驅動表。

最後,又到了今天的問題時間。

我們在上文說到,使用Block Nested-Loop Join算法,可能會因爲join_buffer不夠大,需要對被驅動表做多次全表掃描。

我的問題是,如果被驅動表是一個大表,並且是一個冷數據表,除了查詢過程中可能會導致IO壓力大以外,你覺得對這個MySQL服務還有什麼更嚴重的影響嗎?(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上一篇文章的知識點)

你可以把你的結論和分析寫在留言區,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的末尾和你討論這個問題。感謝你的收聽,也歡迎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朋友一起閱讀。

上期問題時間

我在上一篇文章最後留下的問題是,如果客戶端由於壓力過大,遲遲不能接收數據,會對服務端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造成了“長事務”。

至於長事務的影響,就要結合我們前面文章中提到的鎖、MVCC的知識點了。

  • 如果前面的語句有更新,意味着它們在佔用着行鎖,會導致別的語句更新被鎖住;
  • 當然讀的事務也有問題,就是會導致undo log不能被回收,導致回滾段空間膨脹。

評論區留言點贊板:

@老楊同志 提到了更新之間會互相等鎖的問題。同一個事務,更新之後要儘快提交,不要做沒必要的查詢,尤其是不要執行需要返回大量數據的查詢;
@長傑 同學提到了undo表空間變大,db服務堵塞,服務端磁盤空間不足的例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