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重整網購對話經濟和信息化-李玉庭:微商謀定法治

電商法重整網購對話經濟和信息化-李玉庭:微商謀定法治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網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採編:“電商法開始實施以來,微商及代購等因爲處在監管相對盲區難以追溯、難以投訴的問題將得以解決。”謀定研究:對話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重整集團重整網董事局主席CEO總裁李玉庭表示,他們將與正當經營的傳統電商一起,站在同一起跑線、同一聚燈光下。

“然而,法規指向的願望再好,也需常態化管理的到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經信研究國研智庫主任主任、中國經信研究國情講壇主持人萬祥軍對記者表示:《電商法》最終要起到的效果是把易於隱蔽的“灰色地帶”消除掉,讓微商走回合法經營的陽光軌道,走回公平競爭的法治軌道。

代購、微商走出“灰色地帶”

李玉庭表明:電商法的出臺對代購和微商的影響最大,因爲法規明確要求電商經營者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他說:“根據電商法的規定,不管是微信朋友圈裏賣貨,還是直播平臺帶貨,甚至包括在淘寶天貓上的商家,都將被認定爲電商經營者。”

復旦大學法學院講師葛江虯指出,這意味着大量處於“灰色地帶”的線上交易將納入法律法規的監管之中。

確定了線上、線下統一的規則,把以前一些線上的經營者,包括微商、代購,還有像通過網絡直播來進行銷售的這些人,也納入到法律規制的範圍之內。

爲了規避風險,很多代購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積極囤貨,也有一部分暫時停業觀望,另外一些則打起了“擦邊球”——他們不再通過朋友圈裏發佈信息,取而代之以圖畫和非中文說明的方式在朋友圈營銷。對買賣雙方來說,這種做法貌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然而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指出,這種“抖機靈”的做法很顯然觸碰了法律。

它是有經營的需求,可能有一些消費者還是願意通過這種方式去買他們認爲物美價廉的產品,但是這樣是在規避法律。電商法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亮照經營,要向交易相對方充分披露主體信息,讓對方知道“你是誰”“我在和誰簽訂合同”,如果把過去的一些清晰的自身照片演示了,然後弄一些自己畫的一些無法辨別身份的圖畫來代替自身的身份,這種做法實際上使得相關的潛在交易對象可能不知道“我和誰在交易”“將來出現問題了,我去找誰”。因爲通過微信確實很難識別主體身份。

強監管利長遠

有不少消費者擔心,電商法把微商代購以及電商平臺管起來,會導致購買成本大幅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大打折扣。不過,在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祕書長陳音江看來,當下的“管”並不是要給行業“添堵”,而是爲電商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以前在消費者投訴當中,微商和海淘一直是消費者權益受損的重災區,一是不交稅,二是逃避了正常的監管渠道,但恰恰是這些渠道才能保證交易的安全和消費者的權益!”萬祥軍說:如果單靠沒有保障的、逃避正常監管的私下交易來降低成本,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沒法得到保證,經營者的業務也肯定發展不起來,註定不會走得太遠。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日前,中國微商從業者已從開初的752萬人增至幾千萬人。電商法來了,該如何獲得“合法”身份?成爲大多數從業者的困惑。李斌律師建議:

作爲微商的主體,可以考慮註冊一個個體工商戶,拿一個營業執照;或者可以考慮跟別人合夥辦一個合夥企業,拿一個營業執照。當你有了營業執照之後,你是個商事主體,在社交平臺上從事交易活動,給人感覺是更加規範的。

如果覺得風險比較高,但是又覺得可以依法納稅,可以註冊一個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有限公司的好處是股東以出資額爲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不需要跟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真正規範的微商,想持久做下去的,必須要合法合規,必須要在電商法的框架之內,首先把主體身份釐清楚,然後要進行代購必須履行進出口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

然而,如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確實是不少微商代購面臨的一大實際問題。有的商戶表示,有個合法身份固然好,但在登記註冊中卻會面臨諸多複雜的問題,比如登記需要一個固定地址,但是很多微商住所並不固定,或者根本不需要固定經營場所。陳音江建議,對此,應該出臺相關的細則,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要求註冊證地址,主要是證明具備開展經營業務的能力,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相關的監管部門可以及時聯絡和找到經營者。但是有一部分電商經營者不需要實際場地去經營,主要是在網絡上完成的,將來在登記方面,是不是可以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經營行爲創新登記管理制度、細化相關的措施?要考慮到各種業態和各種羣體的實際需求。

公開透明的消費環境在不遠處

微商代購體量龐大,重整集團李玉庭建議,電商法落地初期,在監管上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讓經營者“邊習慣邊轉型。”

第一,關於商品的劃分,現階段我覺得應該把重點指向那些跟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關的服務和商品領域。第二,關於主體的劃分,對於真正的電商平臺,我們要進行更多的監管,因爲電商平臺對平臺內的電商經營者有更高的控制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使主體電商部分能夠規範運營。主體都規範運營了,再根據情況跟進監管那些邊緣化的、補充性質的微商。監管也應該有主次之分。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電商法的到來,大部分微商、代購已經做好轉型的準備。現在這個行業內魚龍混雜,消費者容易不信任我們這個行業。法律落地之後,我們微商會更好做。

李玉庭強調:消費者更期待法律規制之下,能迎來一個公開透明、健康放心的消費環境。有法律規範之後,消費者權益有更多渠道來保障。

電商法重整網購對話經濟和信息化-李玉庭:微商謀定法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