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物聯網·基礎篇13-瞭解物聯網之物連接相關通信技術(2)

  接上篇文章,爲了瀏覽方便,將上一篇中的物聯網-物連接架構圖在這裏再次放一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硬件設備間組網的通信技術與通信協議(2)

11、6LoWPA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6LoWPAN出現之前,一直認爲將IP協議引入無線通信網絡不太現實。因爲之前的IP協議對內存和帶寬要求較高,適配微控制器及低功率無線連接很困難。6LoWPAN標準的發佈有望改變這一局面,它是基於IEEE 802.15.4實現的IPv6通信,具有低功率運行、內置AES-128加密等。

  2004年11月IETF組織正式成立了IPv6 overLR-WPAN(簡稱6LoWPan)工作組,着手製定基於IPv6的低速無線個域網標準,即IPv6over IEEE 802.15.4,旨在將IPv6引入以IEEE 802.15.4爲底層標準的無線個域網。6LoWPan的出現推動了短距離、低速率、低功耗的無線個人區域網絡的發展。IEEE 802.15.4是LR-WPAN的典型代表。

  重要特性
  定義在如何利用IEEE 802.15.4鏈路支持基於IP的通信的同時,遵守開放標準以及保證與其他IP設備的互操作性。

  消除對多種複雜網關(每種網關對應一種本地802.15.4協議)以及專用適配器和網關專有安全與管理程序的需要。

  6LoWPAN協調IPv6和IEEE802.15.4二者之間的關係,在網絡層與MAC層之間引入適配層。還解決地址配置和地址管理、網絡管理、安全等問題。

  低功耗,模組在待機模式下普通2節5號乾電池可以使用6個月以上。
  低速率,2.4GHz(250Kb/s)、828MHz(20Kb/s)、915MHz(40Kb/s3) 。
  短距離,單個節點信號傳輸距離有限,一般在10 ~ 100米左右;
  短幀長,最大幀長度爲127字節;
  多拓撲,網絡拓撲結構豐富,星型組網、點對點傳輸以及混合組網。

  優點
  ● 在互聯網上可以方便的訪問使用6LowPAN的節點,可以不再依賴複雜的網關。
  ● IP網絡應用廣泛,IPv6普及提速,6LoWPAN基於此基礎上進行開發更簡單、有效。
  ● 基於IPv6地址空間更豐富,可以部署更大規模、更高密度的無線局域網絡。
  ● 可以根據MAC地址和相關規則自動配置好所需的IPv6地址。這對傳感器網絡十分有利,無需爲傳感器用戶界面。
  ● 接入其他基於IP技術的網絡更容易,IPV6的許多技術也比較成熟,開發也更加容易。

  缺點
  ● 傳輸速率相對比較低,不適用需要高速通信的場景。
  ● 傳輸距離有限,遠距離傳輸需要配合其他技術。
  ● 目前比較系統、深入的案例資料較少,需要自己深入學習。

12、PROFINE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PROFINET由PROFIBUS國際組織和西門子公司開發,是基於工業以太網技術的自動化總線標準,是又一種以太網通訊系統,爲自動化通信領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網絡解決方案。PROFINET具有跨供應商通訊能力,可以集成其它現場總線系統,保護現有投資。PROFINET技術方案包括實時以太網、運動控制、分佈式自動化、故障安全以及網絡安全等自動化領域等熱點話題。

  PROFINET獨立於製造商的網絡開放性,定製工廠解決方案的靈活性,快速調試和最大化工廠利用率的高效率,大規模網絡架構和快速傳輸的性能。

  重要特性
  PROFINET技術定義了三種類型:PROFINET1.0基於組件的系統主要用於控制器與控制器通訊;PROFINET-SRT軟實時系統用於控制器與I/O設備通訊;PROFINET-IRT硬實時系統用於運動控制。PROFINET將工廠自動化和企業信息管理層IT技術有機地融爲一體,同時又完全保留PROFIBUS現有的開放性。

  PROFINET定義了以下三種的通訊協定等級:
  TCP/IP是針對PROFINET CBA及工廠調試用,其反應時間約爲100ms。
  RT(實時)通訊協定是針對PROFINET CBA及PROFINET IO的應用,其反應時間小於10ms。
  IRT(等時實時)通訊協定是針對驅動系統的PROFINET IO通訊,其反應時間小於1ms(實時週期爲250us,抖動小於1us)。

  優點
  ● 基於以太網技術,可容納海量節點,拓撲靈活,是智慧工廠優選的方案之一。
  ● 始終如一的開放性,採用統一標準實施一致的端到端通信,不同製造商組件的連通性和互操作性,簡便集成現有系統,使用PROFINET標準web服務,PROFINET屬於一種既定標準(IEC 61158/61784)。
  ● 靈活實施理念,工業無線局域網(IWLAN)基於無線通信的全新應用領域;集成PROFIsafe的PROFINET確保工廠和設備安全,靈活的拓撲結構使PROFINET通信網絡可確保設備和工廠最佳規劃;可擴展,通過PROFINET,即使在運行期間,也可根據需要擴展網絡基礎設施。
  ● 高性能提升生產率,高精度大規模架構,高傳輸速率,有介質冗餘協議(MRP)以及系統冗餘可以使用。模塊化概念,快速啓動、無需等待。

  缺點
  ● 在小型網絡中沒有價格優勢。
  ● 基於以太網,網絡數據延遲、數據遺失、發送與接收順序不同等問題需要針對性解決。因這是自動控制系統十分重要的因素,固會使自動控制系統變得更加繁雜,解決不好會使自動控制系統的特性遭受破壞。
  ● 初次實施相對比較複雜。

13、EtherCA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EtherCAT(以太網控制自動化技術)是一個以以太網爲基礎的現場總線系統的開放架構,其名稱的CAT爲控制自動化技術(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字首的縮寫。最早是由德國Beckhoff公司研發,之後由EtherCAT 技術協會維護。

  重要特性
  EtherCAT總線系統支持星型、線型、樹型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可以是以太網電纜或光線,使用100Base-TX電纜臨站之間距離可達100米。單網最多可以連接65535個設備,全雙工通信或主從模式的環形結構。

  EtherCAT通訊協定是利用標準的IEEE 802.3以太網幀傳遞,單幀最多可傳遞1486字節的數據,對於開關量的數字輸入輸出,相當於11888位,而刷新時間則約爲300μs。也支持使用UDP/IP協議格式傳輸EtherCAT數據包。

  優點
  ● 組網結構豐富、靈活,星型、線型、樹型均可支持。
  ● 傳輸速率高,同步性好,分散式時鐘機制,時鐘的抖動遠小於1µs,幾乎接近IEEE1588精密時間協議的標準。
  ● 既可以主從方式通信,又可以併發通信。
  ● 不論是在軟件還是硬件上都是標準和開放的。

  缺點
  ● 實施成本偏高,不太適合低成本應用項目
  ● 系統化的架構,不太適合小規模應用使用,操作相對複雜。
  ● 控制器的開發語言多數以IEC61131的語言爲主,被工業界普遍接受(原則說這不能稱之爲缺點,只是相對轉戰物聯網的人來說的)。目前互聯網常用高級語言開發者需要一定的過渡。

14、RFID、NFC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RFID 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實現閱讀器與電子標籤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無線數據通信。閱讀器又稱爲讀出裝置、掃描器、讀寫器(如果有寫功能)等。電子標籤又稱射頻標籤、應答器、數據載體;應用場景相當廣泛,物流、零售、安防、停車場、生產線、物料、動物管理等都有它的蹤影。

  主要應用於物體身份識別及位置定位追蹤,近年來RFID相關技術發展迅猛。RFID的標準錯綜複雜,這裏就不逐一涉及了。

  重要特性
  必需由閱讀器和電子標籤兩部分組成,屬於非接觸無線通信。根據電子標籤是否需要提供電源來區分,可分爲三類:無源RFID、有源RFID、半有源RFID。

  無源RFID的電子標籤不需要供電,工作頻段主要爲125KHz、13.56MKHz等。一般用於近距離識別,如公交卡、二代身份證、就餐卡等。

  有源RFID的電子標籤必需供電,工作頻段主要爲900MHz、2.45GHz、5.8GHz等,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一般用於遠距離大範圍的識別,如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使用的RFID識別就屬於這種。

  半有源RFID也需要供電,但是平時處在休眠狀態,僅消耗保持數據需要的電量,因此可以做到低功耗。當電子標籤進入閱讀器識別範圍內後,閱讀器先現以125KHz低頻信號在小範圍內精確激活電子標籤,再通過2.4GHz高頻進行數據傳輸。

  優點
  ● 讀寫速度快,一次典型的RFID傳輸通常不到100毫秒。高頻段的RFID閱讀器還可以同時識別、讀取多個標籤的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
  ● RFID標籤結構簡單,識別速率高、所需的讀取設備也相對簡單,體積小,容易封裝,可以嵌入產品內。尤其是NFC(RFID技術的一個細分)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是每個用戶手機都將成爲簡單的RFID閱讀器。
  ● 安全識別度高,使用專用芯片、都有唯一的序列號、複製難度大。
  ● 電子標籤壽命長,比較耐用,沒有機械故障、可適應惡劣環境,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等特點。

  缺點
  ● 整體成本偏高,電子標籤比普通紙質標籤成本要高出幾十倍,尤其是需要RFID發射器、及天線的應用場景更增加了系統成本。
  ● 系統設計的安全隱私問題,需要很好的處理機制。
  ● RFID標籤一旦接近到讀寫器可讀範圍內,就會直接自動發出訊息,這給盜刷盜讀帶來機會,是比較難處理的問題。
  ● 技術成熟度仍待提高,解決存在的諸多隱患問題。

  NFC技術最初就是RFID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一個簡單合併,現在已經逐漸演變成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發展態勢相當迅速。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NFC比RFID傳輸範圍小,NFC採取了獨特的信號衰減技術,相對來說具有距離近、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另外,NFC與現有非接觸智能卡技術兼容,已經被越來越多廠商支持,成爲了正式標準。

15、IrDA

  IrDA是由紅外線數據標準協會(InfraredData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無線協議標準。現在已經成爲利用紅外線進行數據通信的技術統稱。最初的定義是爲了實現點對點通信,現在已經可以實現點對多點通信。其硬件、軟件技術都已比較成熟。

  通訊速度目前最高可達4Mbps,通信距離因硬件發射元器件不同會有很大差異。主要用於可視範圍內的數據通信,由於通信路徑內不能有遮擋物,所以這也既是缺點也是有點。缺點是無法穿牆越物,優點是不會被牆外收到,不會相互干擾。最常見的應用場景就是電視機的遙控器。

四、組裝/解析信令層協議(應用層之上的協議)

  前面通過硬件之間的通訊協議,將終端設備的數據傳給了網關控制器。經控制器邏輯單元處理計算之後,還要將情況上報到雲端服務器。那這就需要與雲端服務使用相同的TCP層數據包結構,以及相同的有效負載結構。這個負載結構要規定傳遞的數據種類、長度、有效標誌、檢驗完整等等,這其實就是在定義數據結構和通信協議。由於在物聯網應用中,傳輸的數據基本就是兩類,一類是控制指令,一類是設備信息,所以我這裏稱之爲信令層協議(只爲了我的表述,大家理解就好)。

  信令層協議,是對指令信息的一種封裝,封裝之後就是一個信令數據包。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選擇使用的格式和方法,但是幾個基本功能和特性一定要涵蓋進去:

  1、不能增加太多額外的字節,要遵循物聯網通信的“受限”原則,保障通信的穩定性、廣適性。

  2、要有區分是不是本系統有效信令的專有標識,一般是利用頭尾標誌來解決,至於使用多少個字節,根據應用場景的網絡情況選擇,網絡狀況都很好的話,可以適當多幾個。

  3、要可以驗證本條信令接收是否完整,是否與發送端發送時的內容完全一致,從而避免丟包或串擾後也被當做正常信令處理的情況。

  4、要攜帶設備唯一ID,如果底層協議中有攜帶,那這裏也不要省略。這樣可以避免因代理服務器的BUG造成設備識別或信令分發的錯誤,這對物聯網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5、要考慮相關同一個設備同一個方向的多條信令,可能會因爲網絡原因造成的先後順序錯亂的問題。

  6、不同的信令要有可區別的唯一標誌,避免參數相同或類似的兩個信令被錯誤識別或執行。

  上面說的六點要求,是一個可靠的完整信令所必需的。否則物聯網項目中,設備將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上報數據和控制結果。

  當網關控制器收到雲端下發的信令數據包後,也需要按照同樣的規則將最終的有效信息和指令解析出來,然後傳遞給硬件設備內部的控制變量和邏輯代碼。

  LwM2M就是一個公開標準的協議,它涵蓋了更多的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項目情況,決定是使用LwM2M,還是自己封裝信令層協議。

五、應用層協議(攜帶信令數據包與雲端交互的協議)

  這裏的應用層協議,負責將信令層協議封裝好的信令數據包,通過網絡在網關控制器與雲端服務器之間進行交互通信。

  這一層使用的協議,比較典型的有下面幾個:

  Http1.1,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通信協議了,我們通過瀏覽器打開網頁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使用的這個協議進行的互聯網通信。但是這個協議有個不利於物聯網項目的特點,就是信息頭字節數太多,有幾百個。這對於“資源受限”的物聯網項目中的硬件設備來說,開銷太大了,也延長了網絡交互的時間,提高了網絡連續穩定性的要求。所以,現在已經極少有人使用這個協議做物聯網項目中的應用層協議了。

  Http2,相對於Http1.1,具有更簡單,更高效,更強大的特點。顯著的相關特性就是壓縮了頭部域(信息頭),使用了二進制幀層,首次請求也就只有幾十個字節,二次請求會少到幾個字節。這方面比較有利於物聯網項目的應用。但是Http2的客戶端體積還是比較重,帶來的硬件資源開銷相比接下來介紹的還是要高很多,其它的新特性對物聯網應用又不太適用,所以目前使用Http2做物聯網應用層協議的也不多。

  CoAP,通俗的講,它更像是Http2的進一步減負(實際不是)。CoAP也是“請求 ~ 返回”的機制,具備很多Http的基本功能。但是 CoAP 做更進一步優化,協議包更輕量化,可雙向收發(通過請求時返回要發給請求方的數據),採用udp無連接。最小數據包可以做到4字節,可以說是專門爲物聯網應用而生的應用層協議,所以在物聯網項目中被大量使用。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如果服務端向主動發數據給設備端,必須要等到設備的下一個請求到來才能發下去,所以在要求下發即時性較高的項目中,不適合使用。

  MQTT,這是目前被大量應用到物聯網項目中的應用層協議,它也是工作在TCP/IP協議族上,是爲解決設備硬件性能低下、網絡狀況糟糕的情況而設計的,基於發佈/訂閱模式的消息協議(因此需要一個“代理”中間件)。利用心跳包(極小,只有2字節)維持連接,因此可以服務端主動向客戶端推送消息。MQTT有着極短的信息頭,最少只有2字節。客戶端具有自動連接機制,客戶端體積相對較小,很適合嵌入式設備使用。發佈和訂閱都有三種服務質量控制,但基於減少服務器壓力的原因,目前大部分都使用了最低的“至多一次”這一級別。

  更多相關協議的技術細節請看其專業文章,MQTT協議可以查看本人在本系列文章中前面的分享。

  以上應用層協議,目前都有第三方的服務端和客戶端SDK提供,所以運用起來會比較方便。但是不同的第三方SDK,性能可以差異很大,使用是需要鑑別測試,有能力的自己可以寫一套當然更好。

六、InterNet接入(設備到雲端的連接方式)

  InterNet接入這一環,是網關控制器連接雲端服務器的最後一步,是決定將攜帶信令數據包的應用層協議數據包,通過什麼途徑傳送到雲端。通常有GPRS、3G/4G、5G、NB-Iot、eMTC、WiFi、以太網等幾種途徑,選擇哪種途徑,我們的網關控制器就要嵌入哪種通信模組。關於這些通信模組的內部,我們咱就沒必要討論了。

  GPRS,是利用手機移動基站的2G網絡進行數據通信,是GSM網絡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過渡的一項2.5代通信技術。可提供的最高通信速率,上行42.8Kbps,下行85.6Kbps,是2G時代的寵兒。

  3G/4G、是指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並非是通信頻率,也是利用移動基站通信。是將無線通信和國際互聯網等通信技術全面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移動通信系統。聯通3G可提供的最高通信速率,上行5.76Mbps,下行7.2Mbps;4G可提供的最高通信速率,上行50Mbps,下行100Mbps。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不是5G頻率),當下正炒得火熱,也是利用移動基站通信。至於5G在各運營商正式商用後,可以大範圍穩定提供多少上行和下行速率,目前還有待觀察,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那就是“更快了”。

  NB-Iot、是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 的簡稱。利用移動基站部署,像手機一樣,同樣構建了蜂窩網絡,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射頻帶寬爲200kHz。下行速率大於160kbps,小於250kbps。上行速率大於160kbps,小於250kbps。現已經大規模商用,OFO小黃車上的智能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具有三大特點:
  1、覆蓋更廣,NB-IoT信號穿牆性遠遠超過現有的網絡,甚至可以到達深處地下停車場;
  2、容量更大,可以連接更多設備,NB-IoT技術比傳統移動通信網絡連接能力高出100倍以上;
  3、功耗更低,NB-IoT模組的待機時間在現有電池無需充電的情況下可使用2-3年。

  eMTC、與MB-Iot非常相似,主要差異是eMTC的帶寬和速率更高,eMTC更具移動性。

  WiFi、這是大家最熟悉的聯網方式了。隨着WiFi芯片的不斷提升,通信速率也在不斷的提高,速率已經提高到百兆甚至幾百兆級別,這取決於你買的路由器裏面的芯片和嵌入到設備中的模組。

  以太網、簡單通俗的說,就是需要插網線的接入方式。我們家裏安裝的寬帶,大家都可以看到從光貓出來會有一條網線可以接入到我們的路由器。但是事實上,也可以通過網線直接接入到我們的設備,這就是利用以太網的方式接入,因以太網可以直接接入光貓,走光纖線路,所以也是幾種接入方式中,可提供傳輸速度上限最高的接入方式。

七、用一張圖來形象理解物連接與網關控制器

  通過蘋果採摘一直到大型超市上架的過程,形象比喻物聯網信息上報的流程,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更好的理解物聯網的概念和本質。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本節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