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結構----ISO/OSI七層網絡模型和TCP/IP四層網絡模型

對等實體在一次交互作用中傳送的信息單位稱爲協議數據單元,它包括控制信息和用戶數據兩部分。上下層實體之間的接口稱爲服務訪問點。

ISO/OSI參考模型分爲: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物理層:表示一些物理設備,還包括網絡拓撲結構、信令與編碼方法等,涉及到在信道上傳輸的原始比特流,在信號傳輸中,物理層處理數據傳輸速率,監控數據出錯頻率並處理電壓電平。

數據鏈路層:將物理層提供的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改造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並對物理層的原始數據進行封裝,也就是負責在兩個相鄰的節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地傳送以幀爲單位的數據。它包含兩個重要的子層:邏輯鏈接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和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

網絡層:關係到子網的運行控制,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確認從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選擇路由。

傳輸層:保證數據可靠地從發送節點發送到目標節點,當網絡使用不同的要去數據報大小各異的協議時,將消息分段爲較小的單元。

會話層:首先爲會話實體間建立連接。其次是數據傳輸階段,這個階段是在兩個會話用戶之間實現有組織、同步的數據傳輸。最後,連接釋放是通過“有序釋放”、”廢棄“、”有限量透明用戶數據傳送“等功能單元來釋放會話連接的。

表示層:將傳輸數據以某種格式進行表示,還可以爲應用程序提供特定的數據處理功能,包括協議轉換、數據加密、數據解密、數據壓縮或者擴充。

應用層:定義了應用程序可用於請求網絡服務的接口,而不是直接指應用程序本身。

TCP/IP參考模型: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網絡接口層:網卡等網絡硬件設備以及驅動程序。

網絡層:處理機器之間跨多個網絡的路由,並且管理網絡名稱和地址,以方便處理這種行爲。它執行TCP/IP的3個主要任務:分段、尋址和路由。

傳輸層:爲應用程序提供通信方法,通常外爲TCP、UDP這兩個協議。

應用層:通常被定義爲處理層,是協議棧和主機上的應用或者處理程序交界的層。用戶處理與應用的接口也在這裏定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