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的通信

1、端到端的連接管理

一般可以通過三次握手協議來完成兩端點的建立。計算機A傳送一個請求一次連接的TPDU,序列號爲x;計算機B回送一個確認該請求及其序列號的PDU,序列號爲y;計算機A通過在第一個數據PDU中包含的序列號x和y,對計算機B的確認幀發回一個確認。

如果計算機A的請求或計算機B的確認丟失了,計算機A將在計時結束後重新發送請求。如果計算機A確認丟失了,計算機B將在計時結束後終止連接。

當計算機A與計算機B通信完畢後,需要兩端點終止連接操作。終止連接的操作如下:計算機A請求終止連接,計算機B確認請求;如果計算機A接收到計算機B所發送的確認幀後,再發送一個確認幀,並終止連接;計算機B收到確認後,也終止連接。

2、端到端的差錯控制

在傳輸層的通信過程中,無論是面向連接還是面向無連接的傳輸,都需要對傳輸的內容進行差錯控制編碼、差錯檢測盒差錯處理。傳輸層的差錯控制死通過在通信子網對差錯控制的基礎上的最後一道差錯控制措施,面對的出錯率相對較低。一般採用當即糾錯、通知發送方重傳和丟失三種措施。

3、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在同一對傳輸通信中,發送和接收的速率是各自獨立的,兩段的速率可以是不一樣的。控制兩端計算機收發信息數據單元速率的總策略是採用緩存的設置,即在兩端計算機設置用於緩存協議數據單元的緩存器。

關於緩存的設置策略,對於低速突發數據傳輸,在發送方建立緩存;而對於高速平穩的數據傳輸,爲了不增加傳輸負荷,最大利用傳輸帶寬,則在收方建立緩存。

4、端到端的擁塞控制

擁塞控制是通過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兩種方法來實現的。開環控制是在設計網絡時,力求網絡中工作中不產生擁塞。但對於變化多端的網絡,使用這種控制方法代價太高,很難實現。所以採用比較現實的閉環控制,其實現方法如下:

①監測網絡系統在何時何處發生了擁塞。

②將擁塞的信息傳送到可以採取行動的地方。

③根據擁塞信息,調整網絡系統的運行,解決擁塞。

下面談談端到端通信和點到點通信的區別和聯繫:

OSI七層模型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是面向網絡通信的低三層,爲網絡環境中的主機提供點對點通信服務。這種通信是直接相連的節點對等實體的通信,它只提供一臺機器到另一臺機器之間的通信,不會涉及到程序或進程的概念。同時點到點通信並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也不能說明源主機與目的主機之間是哪兩個進程在通信。
端到端通信建立在點到點通信的基礎上,是經點到點通信更高一級的通信方式,完成應用程序(進程)之間的通信。OSI參考模型中的傳輸層功能是最終完成端到端的可靠連接。“端”是指用戶應用程序的“端口”,端口號標識了應用層中不同的進程,多個進程的數據傳遞通過不同的端口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