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什麼樣的團隊才能給我們帶來最好的產品?

當你看到這命題的時候,很可能腦子裏就有答案了:“肯定是高精尖團隊啦,學歷要高,能力要強,經驗豐富,管理牛X” 。。。

凡事無絕對,先不討論團隊,也不說產品,先說什麼是最好? 最強?最厲害?最高端?最先進? 非也,答案是"最合適"。

我們做事要講目的性,任何事情產生都是有其原委,存在即道理,然而行爲的產生很少具有單一的目的性,例如我們餓了要喫飯,但是目的不僅爲了解決飢餓,還需要好喫,照顧味覺,滿足精神快感;工作不僅爲了掙錢,滿足個人追求、虛榮、自尊,實現價值,遵循奴性、惰性等等很多很多複雜的組合。當合作羣體擴大後,這個羣體所做的事的目的性就越來越繁雜,也會很容易偏離初衷,導致成本擴大,效率降低,甚至矛盾產生及目標偏離。

我們還是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分析:

一個原始人,他餓了,需要進食,他就去附近的河裏抓魚,由於之前經常這麼幹,也有經驗,很快就抓到魚並搭建篝火自己烤了喫,原始人很滿足。

我們用產品思維剖析一下這件事,用戶是原始人,需求是喫飯解決飢餓,設計方案也是原始人,執行者也是原始人。

所以原始人做了一件滿足自己需要的事情,那麼這就是對於他自己來說的最合適產品設計。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對比一下,

一個領主,他餓了,需要進食,他就下令管家去安排晚餐,管家傳令給了廚房主廚,主廚先查看了今日的餐點安排,吩咐下屬開始準備做飯,同時檢查食材是否具備,否則安排跑腿僕人去市場採購,廚房團隊分工明確,有做主食的,有做配菜的,然後準時把飯端上了餐桌,領主開始進餐,領主很滿意。

也同樣剖析一下,用戶是領主,需求是喫飯解決飢餓,潛在需求是美食,設計方案是管家,執行是廚房團隊及採購。

那麼問題來了,例子是一個完美的情況。但是也不排除會出現幾種問題:

1.食材不夠,沒滿足餐點安排,領主不開心。

2.食材不夠,沒滿足餐點安排,但是足夠美味,領主開心。

3.做飯不好喫,領主生氣。

4.沒有按飯點及時端到餐桌,但異常豐盛,領主大怒。

5.食物不乾淨,發現了異物,領主下令處死主廚。

那麼原始人就不會遇到問題麼,當然也會,比如吃了被污染的魚中毒掛了,但是原始人都能接受(自己造的孽自己承受)。

這裏用戶承擔了責任。

但是領主這邊作爲用戶,如果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那麼就是產品團隊的責任,準確來說是產品負責人,然而產品負責人如果不是執行者,那麼很可能就背了黑鍋,這就是爲什麼經常有產品經理吐槽自己總背鍋,是不是有?

如何把控用戶準確需求是一個核心難點,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用戶的需求設計並不是一個定值,原始人要解決的主要需求是飢餓,所以不需要高水平的廚藝,需要快速解決飢餓問題,所以就是喫野果子原始人也可以接受。

領主這邊需求是飢餓+美食,從5種舉例我們能看出不同的設計結果,有些是僞需求設計如餐點設計安排,而核心目的需求是飢餓+美食。

未滿足需求必然導致失敗,當然也沒有必要超出用戶需要,所謂(殺雞焉用牛刀)。

故:最合適的也就是最優。然而"合適"是變化的。所以我們認爲的用戶需求不一定就是真用戶需求。

而導致偏離需求結果的原因一般是其它目的和原則。

 

----------------------------------------------------------------------------------

如果我們目的是提高效率,真的在意流程麼

如果我們目的是獲取成就,真的在意薪水麼

如果我們目的是實際幹活,真的在意學歷麼

如果我們目的是解決問題,真的在意年齡麼

如果你認爲是對的,真的在意別人的看法麼

 

也許本不在意的你,因爲現實也會變得在意吧

----------------------------------------------------------------------------------

 

那麼什麼樣的團隊才能帶來最好的產品?

答案就是和用戶成爲一體,所有人都是用戶,都是產品的參與者和使用者,才能更貼近真實需求。

但是這是理想狀態,因爲最大的問題還是利益問題。

如果大家都只是爲了薪水,也不需要使用自己做的產品,那麼很容易和用戶需求偏離。

如果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也只是做了無用功,成本白白浪費。

如果超出用戶需求,也會發生超出用戶期望時間和資源浪費。

如何做出最合適的產品設計,就需要我們摒棄雜念,排除一切目的和原則,化身爲真正的用戶。

(用戶吐槽:我就是喫土也能餓不死,等到你給我上大餐我已經餓死啦!)

 

 

 

 

PS:不說了 我都餓了,去喫飯啦,拜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